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八章 左宗棠入主中枢(2)

书名:百年争战 作者:路人四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5

第二百零八章 左宗棠入主中枢(2)

宗棠入京,本以闲散长居京师以备顾问,今忽擢升宰辅,入值军机,只能奋然再奏:以目前局势而论,京畿防务似可解除;京师万千诸事,除加练神机营兵勇外,余皆应为国计民生计。

臣自西北经山西顺永定河入京,由井陉、获鹿过正定、保定,入房山、宛平各地,道多冰凌,沙尘漫天,人马皆以为苦。

每年汛期一至,永定河更是汹涌异常,两岸深受其害,直隶总督李鸿章虽于下游连年疏浚,然收效甚微。现若不将上、下游一并治理,则旱灾、水涝接连不断,民生一天比一天紧迫,祸患将不可胜言。

治水之关键,在于源头与支流并治。下游宜深广,以利吐纳;上游宜多开田间水道,以利灌溉。

慈安太后观奏,速召诸军机,欣喜曰:永定河之水患,肆虐经年,欣闻左卿上疏治理,甚慰吾心。左卿上马能杀悍贼,下马可治恶水,左卿实乃世间奇才,媲美武乡也!

复被东宫盛赞,宗棠心甚戚戚。翌日一早,忽传慈安太后于钟粹宫崩逝。

宗棠奔至,捶胸顿足,狂喝此事必有蹊跷!

慈禧太后怒曰:有何蹊跷?宫中有人下毒乎?昨日清晨,东宫类疯癫甚重;中午,神识渐已不清;午后,已痰壅气闭如归,此皆有御医记录在案!

恭亲王奕訢赶紧上言:启禀皇太后,启禀皇上,左宗棠发秃齿豁,信口开河,念其甫收西疆,恳请皇太后网开一面。

醇亲王奕譞与众军机亦跪拜附议。

慈禧太后沉思良久,方道:速传懿旨,畿辅水利自雍正乾隆年间兴修后,历年即久,地势河道,今昔异形,早潦无以蓄泻,关系民生,甚为重大,自应即时筹办。著派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会同左宗棠及直隶总督李鸿章、顺天府尹童华等,妥议章程,奏明办理。永定河之治理,十余年毫无成效,今且看左宗棠作为!

慈禧太后言罢,拂袖而去。

宗棠死里逃生,舒展老脸,淡然一笑。

醇亲王奕譞赶紧抚慰:西宫皇太后,识人之明,亘古未有也!左公刚直激烈,人尽皆知矣!然若一味血脉愤张,纵有鸿鹄之志,终是进退失据。湖南樊夑一案,左公遗忘乎?

宗棠道:启禀王爷,宗棠亦知气质粗驳,今后必寡言、养静。

恭亲王奕訢道:左公之不拘小节、之公忠体国,世人皆知。寡言、养静,非左公本性也!左公坚忍耐劳,永定河之水患,非左公不能消弭也。

宗棠道:启禀王爷,治理水患,尤需人工,吾欲调王徳榜、王诗正二部两千余人进驻怀来,首浚桑乾河,桑乾河治理完毕,再理滹沱河,由下流而溯上源,不分支干,不分地段,不惜人力物力,重点治理,或可略收薄效。另,畿辅水利所涉旗产甚多,一小众旗人哪有二位王爷宅心仁厚,动工之日,游手好闲之徒动辄必以损赋减租相要挟。恭王爷总统军机与总理衙门,分身无术,恳请醇王爷详为指示,以归一律。

奕訢道:皇太后深明大义,左公上疏奏请,皇上、皇太后必定恩准。

宗棠道:稍后吾即奏请,启禀恭王爷,启禀醇王爷,总理衙门大臣王文韶,昨还极力盛赞福建巡抚勒方锜,今却竭力诋毁;左某曾保举其可大用,只怨左某眼拙,如此反复无常之人坐镇中枢,非国家之福,吾即奏请皇上、皇太后,立诛此人,以正朝纲。

奕訢赶忙喝止:王文韶乃户部左侍郎、军机处大臣上行走,无滔天之大罪,怎敢立诛?还请左公慎奏!

醇亲王奕譞亦道:皇太后有言,永定河之治理,十余年毫无成效,今且看左宗棠作为!左公宜一意治水,切勿分心也。

宗棠目不斜视,冲王文韶方向哼哼两声,亦是拂袖而去。

1881年6月1日,宗棠请旨出京,亲历探测,8日,进抵永定河下游,晤会李鸿章,协商治水事宜。

李鸿章道:直隶十余年来治理毫无成效,原因有三,一、河床高耸;二、河面狭窄;三、下游高仰。

宗棠道:历年以来,皆以疏通下游一策为妥。吾以为,可先自上游永济桥一带浚河筑堤,待河流顺轨,再自卢沟西北溯源而上,就近采石,建坝拦截,凿渠导流。使上源节节停蓄,层递下注,灌溉农田,则浊流可变清澈,急流亦能平息。每年秋后,按段挑出河中淤泥,如此年复一年,下游险情自可解除。然此无可以参照之旧例,吾亦不敢仓促上奏。

李鸿章喜曰:左公亦有不敢之事情!

宗棠道:东宫骤逝,左某口无遮拦,闯下滔天大祸;永定河治理成否,事关左某身家性命。

李鸿章道;缘因左公去岁勘定西疆,方才躲过今日之劫!辛酋以后,两宫垂帘,恭王辅政;东、恭一唱一和,相得益彰。穆宗崩后,两宫一王,嫌隙愈深;东宫骤逝,西宫独大,非国之福。吾师曾文正公曾曰,恭亲王晃荡不能立足。醇亲王乃皇帝生父,后来者居上也。中枢之内,李鸿藻率众清流与王文韶等腐儒分庭抗礼,皇太后亦是喜闻乐见。左公入主中枢,各方争相拉扯;拉扯不成,怨恨自生,左公宜需处处留心。

宗棠道:吾自西疆入京,即意免入军机处,以免受人牵制;今事既成,徒乎奈何!

李鸿章道:以下皆乃戏言,吾不言,当无人敢言,左公暂且一听。听闻公初入京,朝中大臣颇相忌畏,而未有以相制。已而察知议政王意亦不愿,于是遂群起侮弄之,或举公可笑之端编为小诗,转相谐谑。此皆缘公不习于站队,公初陛见也,慈圣劳苦之,且曰:汝在外久,今在京须早起,想不便。公操湘音对曰:臣在军中五更时便须弄起来。诸人遂皆举此为笑。公不以为然,又曰:吾之妾善为盐齑,虽乡味颇可口,翌日当遣人分致。闻公仅各馈少许,诸人遂又举此为笑。公体阔,每当治事之处,喘息殊甚。诸臣伪为恭谨,争相扶掖,其实以为弄资也。京城之人皆曰公为左三先生,吾为李二先生,左公知乎?

左宗棠道:如此鸡毛蒜皮,李大人自何而知?毁我者不足以掩我之真,誉我者转失其实耳。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吾亦不理,但于身前自谥忠介先生,可乎?

李鸿章道:京城诸事,皆出清流悍将张佩纶之口,张乃吾故交张印塘之子,此人洞悉人心,丰才啬遇。

宗棠道:比李大人才德如何?

李鸿章道:此子于我,大体相似。然生逢如此之世道,才高八斗如何?一手遮天如何?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劼刚伊约签订,通政司参议刘锡鸿劾吾十项可杀之罪,真是荒唐!殊属可恨!

宗棠道:京城诸事,无能掌控;上朝叩头,力不从心,暂时俯仰,以缓气力。但待河工稍有头绪,吾即奏请赏假养病,归隐潇湘。

1881年7月28日,永定河治理几近竣工,宗棠因感触暑气,风疹遍体,痛苦难忍,奏请赏假养病。

慈禧太后不许。

8月16日,宗棠再奏,慈禧太后道:左卿劳苦功高,著赏假两月。张之洞弹劾两江总督刘坤一,嗜好素深,又耽逸乐,比年来精神疲弱,于公事不能整顿,彭玉麟与之筹议江防颇为掣肘。看来这江南两江,偌大之域,非左宗棠不能坐镇。

两月之后,宗棠病愈销假,慈禧太后亲自召见,语重心长道:若论公事之繁难,两江可谓数倍于此!左卿威高素著,办事认真,必须委以重任。

宗棠叩头谢恩。

慈禧太后又道:左卿多子多孙,平日里又不知积钱,两江乃吾大清最富庶之地,左卿此去,多少留几个钱给后人吃饭。此亦是吾皇之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