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47章 向世家开炮!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义府从来就不是个好鸟,为了获取给儿子寻一门好亲事,他把目光瞄向五姓七家,荥阳郑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连续向三家求亲,结果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李义府出身寒微,他的先祖都是微末小吏,李家也是一介寒门。如果不是李义府足够幸运,碰到了陛下,得到了陛下的赏识,以他的出身,想做到五品官,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门望不及也就算了,他还给不起“陪门财”(一方门望不及,令纳财给对方,以赔偿门望),即便他现在官至检校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爵国公,也是寒门之士,入不了世家门阀的眼。

于是,蒙受耻辱的李义府,决定打击报复,一本就奏到御前。

李义府在奏疏中提出四点:其一,加强对徭役、赋税及其他财政上的限制。颁布-天下公赋法,规定世家大族必须向朝廷缴纳税款,以控制他们的财富。

其二,统一的官僚制度,还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和审查,以防止世家大族的子弟享有特权地位。

其三,加强对土地的控制,严格限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保障均田制的土地政策,使土地分配都更加公平。使世家大族失去了其通过土地占有控制农民和乡绅的手段,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影响力。

其四,限制通婚,矫其流弊。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达、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七姓十族子弟禁止通婚,并废止陪门财。使得世家大族不得以联姻为纽带,结成攻守同盟。

尤其是第四条,李义府特别长篇大论做解释。世家是拥有世袭爵位、权力、地位和财富等特权的群体。他们通过婚姻、继承、商业交往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势和财富。他们的话事人聚集在京城长安和洛阳等地,通过与朝廷高层官员的关系,以及自身拥有的财富和人力资源,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此外,世家大量占有土地和财富,导致土地流转缓慢、耕作不利等问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下降,经济发展遭受阻碍。

而世家大族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常常采用了一些手段来达到目的。通过政治联姻,与其他有实力的家族结盟,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政治联姻的双方可以互相支持和借助对方的力量,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世家中的一些成员,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强行独揽某些职位和资源。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贿赂、威胁、收买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还有一些世家,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富,包括贿赂、威胁、收买等方式,向官员和其他有能力的人行贿,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出了明面的诸般危害外,李义府还特别指出,重视名望的风气,已经是蔚然成风,五姓七族的白身子弟甚至可以喝斥朝廷命官,而被认为理所应当。而且,世家中的一些人,宁愿娶世家庶出女儿,也不愿娶皇族的公主;一些世家的女儿,宁可嫁给寒门子弟,也不愿意嫁给皇族子弟。

宣政殿内,李承乾合上本章,淡淡道:“义府,你是公报私仇啊!”

阶下的李义府昂首答道:“是的,陛下,臣不掩饰,臣的确是在打击报复!但臣不仅有私仇,还有公愤!”

武德年时,门阀的自尊与骄傲甚至要超过皇权。一些世家大族拒绝与皇族联姻,实际上是在向皇权展示自己的独立和不屈,这是什么行径,是在反抗朝廷。上皇年轻时,想与清河崔氏联姻,还曾不止一次请重臣前往,但清河崔氏却说,驼李侥幸夺了天下,胡儿不自足,还敢奢望娶五姓女,真是不知所谓。

上皇因此勃然大怒道:“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但清河崔氏与其他世家是姻亲,有他们支持,上皇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上皇也是不能容忍其凌驾于皇权之上,于是为了加强皇权、打击士族,贞观中,命高士廉等人重新修订《氏族志》,将皇室李姓列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崔民干及其他山东士族降为第三。

为人臣者,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上皇受到了这种侮辱,作为臣子,李义府自然是义愤填膺。而今,他又遭受了与上皇一样的遭遇,更是感同身受,于是上本请求陛下限制世家。

看着李义府怒气冲冲的样子,李承乾淡淡一笑,这是寒门对世族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痛恨。原本,他以为会是马周站出来,引领寒门官僚,向世家宣战的,却没有想到会是李义府。

“你对上皇,倒是比朕更有孝心啊!”

“臣是陛下的鹰犬,臣替陛下尽孝心,是应该的!”

李承乾看向李恪,明白皇帝心思的李恪则引用了一句《史记》的内容: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反正对世家大族,早晚都是要动手,是马周,还是李义府,其实无所谓,反正都是寒门官员。而且,这些世家,的确该收拾一下,大唐强盛到这个程度了,他们还这么傲气,实在是不应该。

李义府虽然不是什么好鸟,但却是陛下的鹰犬,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他们连陛下提携的宰相都不放在眼中,那他们还会把陛下放在眼里吗?

李恪这顶大帽子口的不错,而且还为李义府补足了理由,而显得他并不完全是公报私仇!

李承乾笑了笑:“义府,下去草拟个详细的章程吧,草拟过后呈上来,朕与太尉、吴王商量一下!”

听了皇帝这话,李义府慧心一笑,他知道陛下这就是给口了。兴冲冲的拱手应道:“臣领旨,臣告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