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22章 办法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冗官、冗员,裁撤并不能解决问题,倒不是怕得罪人,而是李承乾觉得,李恪说的对,大唐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的实行汉化,还有很多地方缺少官吏。不仅如此,吐蕃、西突厥还没有攻灭,两个这么大的国家,又需要多少官吏呢?难道现在为了省点钱,把现成的官、吏裁掉,将来再召他们回来?

人的心都肉长的,现用现交,这么下头的行为,李承乾是不会做的,做君王是要有担待的。这点俸禄,朝廷又不是发不起。

当然,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不能忽略,精简三省六部九寺的官吏,提高办事效率,还是很必要的。而多余的官吏,李承乾想了一个办法,年老、多病者允许致仕;不称职、吏部考核不合格,予以淘汰;剩余的官吏统一编制,成立一个官员进修的部门,进一步学习律法、税法,甚至还有《括地志》学习各地的风貌、风俗。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他们更能胜任新的职位。

当然,他们的待遇依旧,俸禄依旧,吏部铨叙官员,也会优先选用。贞观一朝的地方官员,有很多都已经年老了,吐故纳新,一代新人替旧人,才是正常的代谢。这要比直接裁汰,一刀切的办法,要有效的多。

而吏部统计的官吏中,年老、多病,不称职者多达两千余人。东北、西南配置齐全,还需要一千八百余人。一下子刨除近四千名官吏,占尽全国官吏的三分之一,一下子就瘦了下来。至于,那些年老、多病者,也是非常高兴,虽然他们失去了官职、权力,但却得到了一大笔致仕费,每年还能照常领着薪俸,回家含饴弄孙,好不快活!

唯一不满的,是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他们是被朝廷革职的,有一些人屁股不干净,还要被三法司追责,狼狈的不得了。

可没办法,皇帝的意志至高无上,他不许任何人违背他的遗愿,哪怕是他的臣工。

........

大明宫-宣政殿内

李承乾与岑文本在对弈,君臣二人想谈甚欢。岑文本在辽东之之战中,劳累过甚,如果不是随军的刘神威调理得到,他这身老骨头怕是扔在那偏僻之地。可这一战,也让岑文本伤了元气,回朝之后便以特进的身份致仕了。这些年,也一直在调理身体,很少出门的。如果不是李承乾这次让人用辇去接他,老岑是不会离开的书房的。

“景仁公,你呀,就该多出来走走,整天窝在府里,早晚会憋病的。”

“老臣啊,半辈子都窝在朝堂,现在看看书,养养鸟,钓钓鱼,挺好的。”

岑文本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弟弟-岑文昭,他呢,也只有李恪一个学生,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李恪的身上。

虽然,李恪没能做得了皇帝,但也落得一个好归宿,岑文本也放心了,所以啊,他现在是乐天派,什么都不求了。

“陛下,吴王去哪儿了?”

李恪几乎与皇帝形影不离,朝中的所有事,皇帝是一定要长孙无忌和李恪的。方才,岑文本进来的时候,看到长孙无忌出去,但却没有看到李恪,故而才有此问。

“老三啊,他呀,这几天都会很忙。他正在忙着检查,北衙各部的火器武库。”

“你是知道的,火器的保存是个问题。”

岑文本是见过千炮齐发的,他当然知道火器的危险性。而且,火器这么重要的东西,皇帝也就只要交给吴王来查,才是最安心的。

“景仁公,你是文臣领袖,在士林很有威望,这次省减官吏,也裁了不少的人。”

“陛下,老臣虽然久不出府,但也听文昭说了一些。老臣以为陛下的举措要比贞观初年,高明多了!”

岑文本在朝多年,也管过吏部的考核,他最知道了。很多时候,都是走过场,和光同尘嘛,只要不是太过,或者有什么仇怨,没什么人会特别与人为难。这也就是这么多年了,很少有官员是因为考核不合格,而被降级或免除官职的。其实,朝廷实行考核制度,就是想鞭策官员上进,同时裁汰那些不合适的人。

贞观初年,长孙无忌管吏部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但那时候封德彝、萧瑀等老臣极力反对,而上皇又纠缠于玄武门余波缠身,没法大刀阔斧。只能在科举制上,设立两榜,一边改变世卿世禄的状态,一边改变朝廷的态势,潜移默化的淡化他们的影响。

致仕前,岑文本作为文人领袖,曾与那些世家来往过密。他们啊,都不是在乎一时得失的人,而且对陛下的杀伐决断,心有余悸,所以即便陛下裁的更多一些,他们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被裁汰的官员,世家的官员只是一部分而已,而且朝廷的作法完全合理合法,他们完全没有理由反驳。

“所以,陛下不必担心,这些还在您的掌控中。而且,这些不一直在您的掌控中么,十几年,不一直如此么!”

“景仁公,你呀,眼睛太犀利!什么都瞒不过你,朕呢,只是不希望,因为这点消失,闹得过分不愉快。”

外面的人说,李承乾如何英明神武,他们那里知道,李承乾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做皇帝,不是李承乾的最终目的,他的目的是把大唐打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吴王曾经向他展示过一张寰宇地图,岑文本没想到广袤的大唐竟然这么小,而陛下的心竟然这么大。

难怪,他不把李泰放在眼中,原来他只是李承乾称霸寰宇的一颗小石子,要征服这么大片土地的人,怎么会跟李泰一般见识呢!

“戒日王死了,他维持的天竺帝国,又一次一分为五!朕这次,让海军前出,扩大巡航范围,就是瞄上了那块土地。”

“五个松散的奴隶制部落,占据了那么大一片土地,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了!”

“而且,朕还要给吐蕃的背后,埋下一颗雷,让禄东赞,如芒在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