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0章 后隋皇帝-杨政道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尚衣奉御,为尚衣局的主官,负责皇帝冕服、几案,官职虽然正五品。但担任尚衣奉御一职,多为皇亲国戚,或深得皇上宠爱、信赖的人,是荣耀的官职。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攻灭突厥,颉利可汗部下康苏密反水,裹挟萧皇后、杨政道投降大唐。李世民命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后改迁为尚衣奉御。

“政道来了,都是老熟人,坐吧!”

“臣谢过殿下!”

杨政道显得有些拘束,倒不是李承乾威严吓到了他,而是他飘零的身世,造成了他这种性格。杨政道是杨广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母亲不过是个偶然得杨暕宠信的宫人。大业十四年,江都之变,宇文化及在弑杀炀帝后,将齐王杨暕及其二子一同杀害。其母因为没有显怀,故而逃过一劫。

武德二年,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尚在襁褓的杨政道与祖母-萧氏落入窦建德手中。 而窦建德为了招揽更多的隋朝旧部,便封了咿呀学语的杨政道做了为夏国的郧国公。

次年, 突厥可汗-处罗可汗在义成公主的建议下,派遣使者前往窦建德处,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接到突厥,并拥立杨政道为隋王 。并将留在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划到了杨政道名下,复立“大隋”政权,都城定在定襄郡,设置百官,并拥有了一万部众。

而处罗可汗呢,因为曾经依靠隋朝才夺得汗卫,便想着出兵,为其复国。可没等出兵,人便过世了。

之后的颉利可汗,凶残、暴戾,杨政道就是在他淫威下长大的。他这个“隋王”就是颉利随即可是拿来玩耍的东西,常常被其弄到牙帐去,供其与诸部族酋长戏耍。因为被吓的次数太多,以至于他长大后,依然是唯唯诺诺的样子。

而李承乾今天叫他来,可不是想跟他聊聊天那么简单,而是为了一个制度-二王三恪。所谓的二王三恪是一种政治礼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旨在通过封爵前代王室后裔,以示尊敬并显示本朝的正统地位。

周朝时,分封黄帝、尧、舜的后裔,以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又以舜后并夏后、宋为三恪。

大唐建国后,二王三恪制度虽仍存,以商朝、周朝、汉朝为三恪,以北周、隋朝后裔为二王。由于三恪年代久远,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也只剩下二王,毕竟宇文家和杨家,还是有后人的。

杨庆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那目前在朝的隋朝后裔,便只能剩下杨政道,所以这二王的礼遇,便要落到他的头上。皇帝交到了,隋失天下自有其罪,封王是不可以的,但封公是应有之意。所以,陛下决定封杨政道为隋国公,检校黄门侍郎,以示二王之礼。当然,他这个黄门侍郎是虚衔,俸禄照发,但不必承担黄门侍郎的责任!李承乾就是奉旨,跟他谈谈,通通风,仅此而已!

但杨政道听到这话后,扑通一下就跪了下去,流着眼泪对李承乾说:“殿下,请殿下帮臣回复陛下,臣不愿意做隋国公!”

哎,这李承乾就不明白了,给他二王之礼,这就相当于一枚免死金牌,只要他不是犯了谋反之罪,没人能把怎么样,而且这个爵位还可以世袭罔替下去,这对他,对他子孙,可都是好事情,为什么不答应呢?

杨政道叹了口气:“殿下,臣这一生就是被这个出身给毁了!臣小时候颠沛流离,受尽屈辱,就是因为姓杨。”

“稍微懂事了,臣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活下来,怎么哄颉利那个暴君高兴,因为臣知道他随时可能杀了臣。”

回到中原后,他才过上安稳的日子,虽然改朝换代了,但陛下对他还是不错的,没有防着他,更没有限制他的自由,让他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对杨政道来说,姓杨是一种负担,他从没有想过去继承什么隋朝的遗志,不想靠着二王三恪的礼仪,享受什么非凡的荣宠,他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仅此而已。

“殿下,你是嫡长子,一出生便是秦王世子,身份尊贵,又有双亲疼爱,所以您的一生注定是坐在太极殿君临天下的!”

“可臣呢?臣的母亲不过是个小小的宫娥,我的父亲甚至连她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萧后,我的祖母,甚至因为母亲的出身,在她生下我后,便给了她一万毒药,连她请求看我一眼的机会都没给。这样的杨家,值得臣为他们去守着二王之礼,年节祭祀吗?”

杨政道知道,出身是改变不了的,他也没想改变什么,他只是想好好的在大唐,过完自己的一生,像那些投降大唐的部落族长一样,沐浴大唐的盛世,在大唐的羽翼下活着。

而二王之礼对他来说,就是个负担,他不愿意给那个使他受尽屈辱的父家,去承担什么义务,更不愿意见到庙中的那些牌位!

李承乾长叹口气,点点头,他对杨政道的遭遇很是理解,确实,换成是谁也不愿意出身没落的帝王家。而且,他知道杨政道回到中原后,没有一次参加过祭祀隋朝的礼仪,哪怕是朝廷主持的礼仪,他也没参加过。看的出来,他对杨家,是如此的痛恶,不,应该说痛恨!

“好吧!你的意思,孤会转告给陛下的。但许与不许,不是孤能做主的,这点你要清楚!”

杨政道离开后,李恪摇头苦笑:“末路王孙,不如鸡狗,此言诚不欺我啊!”

“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祖孙,何如啊!”

听到李恪的感慨,李承乾也是笑着指了指他,真是大逆不道,炀帝怎么说也是他外公,杨政道怎么说也是他表哥,发这么个感慨,着实是该挨板子。

李恪却不以为然:“炀帝的血脉,害的可不止杨政道,臣弟也是被他害的不浅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3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