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5章 缘由!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萧瑀之事,还没弄清楚,皇帝的令一个迷之操作便来了,他竟然将许敬宗召了回来,授予检校中书侍郎之位,并让他代行左肃政台大夫之职。

许敬宗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开始在朝中肃清与萧瑀过从甚秘者,因其被羁押的官员足有三十六人之多,而且都请了旨意抄家。抄家的差事,自然论到了李治的身上,这些人的家产情况,李治也是单独誊抄了一份,送到了东宫,供太子阅览。

这三十六人,无一例外,没有一个收入与官职不称的,有些人虽然家资颇丰,但那是因为人家家境本就殷实,或者是世家子弟。

“稚奴跟孤说,他们的家眷都跟着喊冤呢,有的甚至以死证明!”

长孙冲叹了口气:“不仅如此!独孤谋送来消息,这三十六人,全部移交到了刑部!”

在长孙冲看来,许敬宗这家伙就是在公报私仇。江都之乱时,,虞世基与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就在当差,看到了全部过程,而且还常常与萧瑀打赌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

也就是因为二人常常拿此为话柄,着了许敬宗的怨恨,以至于后来,给封德彝立传的时候,许敬宗便大肆将其在隋朝的恶事大书特书,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当然,陛下心里是清楚的,否则不会把许敬宗叫回来,就是专门让他来办萧瑀的。

“萧瑀,还是没招?”

李恪叹了口气:“要是招了,就不会连累这些人了。”

反正鞭子不是抽在自己身上,那萧老头犯起倔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萧锐上本了,请求回京,为父申辩,陛下就给回了一句,岐州的百姓福祉,大于萧瑀的性命。让萧锐做好他的刺史,不要过分朝廷的事。

至于,襄城公主呢,吴王妃-杨氏和李丽质都去过了,也在开导她,平复了一下她的心情。也替太子转了话,不管局势怎么变,她都是大唐的公主嘛!

李承乾握着烟斗,眉头深锁:“真就一点消息都透不出来?”

李恪砸吧一下嘴,办法不是没有,关键看太子允不允许这么干!

“什么办法?”

“李景桓!”

只要太子点头,今天晚上,他就带人把这家伙绑来,他李景桓敢跟他们摆谱,跟跟太子画糊吗?反了他啦!况且,他可是还欠着太子人情呢!

李承乾想了想,点了点头:“换衣服,咱们去会一会江夏王世子!”

........

李景桓笑了,长安城,天子脚下,他还能被人绑了票,这不是天方夜谭么!

可摘下头套,看到太子坐在对面,吧嗒吧嗒抽着烟,李景桓的脸色为之一变,他心里清楚,太子找他干什么。

这可让李景桓为难了,说了,违背旨意,不说,对不起交情,这太难选择了!

李承乾呢,当然也知道他为难,但也给了他一颗定心丸,把事说清楚,不算他违背旨意,如果出了任何问题,由他一力承担。

太子的信誉,李景桓自然是信的过的,也是长叹一口气:“也就是殿下你了,好吧,臣说!”

前隋宰相-高颎有三个儿子,长子-高盛道中道而逝,三子-高表仁降唐后,封渤海郡公,在贞观五年做了新州刺史,同时作为使节,与遣唐使-犬上三田耜一道回国,出使倭国,旬年回京复命,并以多病致仕,回到老家渤海务农。

但次子-高弘德,在隋时受封应国公,辅佐晋王杨广登基,江都之乱后,不知所终。

李承乾握着烟斗,皱眉问道:“这跟萧瑀有关系吗?”

而且,高弘德就算还活着,也该跟萧瑀一样,是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老家伙吧,陛下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

是的!太子说的没错,在年龄上,高弘德的确不小了!而且论起来,他还是申国公的本家堂兄呢,这年龄能小的了吗?

但跟萧瑀的确有关系!他们一个是杨广的小舅子,一个是潜邸的近臣,私下的交情不用说了。

都水监有个任务,就是搜检那些前隋的旧臣,查一查这些人隐姓埋名,或降唐为官后,又没有暗中勾连,复辟隋朝的意思。

本来呢,这个高弘德不在都水监的名单中,但杨庆失踪后,都水监按例暗中介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偶然抓到了一个人,他就是高弘德的人。

这个高弘德仗着杨广留下的财宝,在江湖中大肆收敛能人异士,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复兴大隋。

他们抓到的这个人,本来就是来刺杀杨庆,但他们还没动手,国公府就出了事。而他到京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将高弘德的一封信,交给了萧瑀。

这份信是什么内容,除了萧瑀没人知道,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高弘德肯定不是来叙旧。他在这种时候,联系萧瑀难说不是为了策反萧瑀。

“你的意思是说,萧瑀在承庆殿顶撞父皇,就是想惹怒父皇,丢了官职,还善保性命?”

李恪呢,分析的是有些道理,但这是厚道人的想法。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他是与陛下离心离德,在给自己找退路。

而他在刑部公堂上,做的那首诗,倒是能从侧面印证了,高弘德给他的那封信的内容,所以陛下雷霆震怒,才让他父王下了重手的。

陛下的脾气,三位也都该知道,他从绝对不会容忍背叛的,特别是像萧瑀这种,两朝宰辅的重臣。萧瑀在朝近三十年,参与机务,他知道的太多了,一旦他要是真的倒向高弘德,那朝廷的损失就大了。而且,他还有那么多门生故吏,遍布地方州府,一旦有乱子,群起响应,麻烦就大了。

李景桓劝太子,不要管这件事,这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跟东宫也没什么关系,掺和一脚,还容易惹麻烦,何必呢!

李承乾敲了敲烟斗,淡淡道:“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事,孤还得考虑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