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4章 市侩!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要说宝藏,王莽宝藏绝对算是古代宝藏中首屈一指的。王莽当政,推行币制改革,实行黄金国有化,民间私藏黄金,即为违法。所有黄金必须送交国库换回等价物品,然而等价交换的承诺并未兑现。

王莽被杀时,未央宫内,储存一万斤一匮的黄金还有六十匮,另外四个地方各有数匮,合计约七十万斤。但几天后,未央宫被大火焚烧坍塌,王莽的黄金也去向不明。

还有一个是铁山寺宝藏,东汉末年,黄巾军领袖张角攻城夺邑,在官府的仓库中搜罗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据说这些宝藏就藏在了崇山峻岭的铁山寺,传说这些宝藏有几十马车。后来起义失败,这批宝藏也就不知下落。因此,铁山寺宝藏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但华盖殿下面的这座宝库,饶是李恪、元文殊这样的出身,也被里面的堆积如山的宝藏,惊的合不拢下巴!都知道开皇盛世府库充盈,但谁能想到杨广竟然从他老爹手下,继承这么错财宝!

有这么多钱,还弄到亡国,真是让人不知道说!

三人找到两个武器架,左边是刀,右边是剑,每一件兵器都有刻字的金牌注名。

刀架上,依次是新亭候刀、寒月刀、大夏龙雀刀、鸣鸿刀。

剑架上,依次则是鱼肠剑、赤霄剑、工布剑、昆吾剑。最后一把,则是元文殊找的元魏尚方宝剑。

李承乾抬了抬手:“元大小姐,请吧!”

元文殊也不客气,上前取下元魏尚方宝剑,抽开一看,剑身之上,满布骷髅、骸骨的剑纹,此剑出鞘周围的温度瞬间亮了三分。

元文殊咬破了手指,滴了几滴血上去,果然,剑身绽放出淡淡的绿光。

“果然是真的!”,元文殊的嘴角微微上扬!

而李承乾可不管,她得到这把邪剑会怎么样,只是把赤霄剑拿了下来,递给了李恪。

“给我?这可是把天子剑!”

“汉朝都没了,还算什么天子剑!而且,吾弟的才智,难道配不上一把古剑么!”

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李恪收了剑,单膝跪地拜谢!

与李恪、元文殊不一样,李承乾世俗一点,他看重的就是金银宝玉,有了这些钱,大唐的府库能更充沛,黄河大工也能顺利开工。

对他来说,什么神兵利器,算得了什么。比起擒住黄龙,都不过是些粪土而已!李承乾已经开始幻想,黄河大治,两岸河清海晏的场面了。

“承乾,啊,承乾,你笑什么!你不会因为钱,高兴成这样吧!太市侩了!”

李承乾瞪了元文殊一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知道天下有多少人,还吃了上顿没下顿吗?”

拿起一块金子,李承乾给他们讲了起来,隋朝的黄金货币制式主要是以“镒”为单位,称为“镒金”,每镒等于二十两。

现在,一两黄金大约可以买到两万斤米左右。一镒就是四十万斤。

大唐口粮现在是丁口日给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六合;褚户留长上者,丁口日给三升五合,中男给三升。

这一镒的金子,能换二十万升粮食,足够养活十万人一日之粮!

贞观初年,全国人口只有一千二百三十五万,到了永祯元年,则是有三千二百八十六万,人口增长了两倍多。所以,李承乾的压力、负担,要比上皇多三倍。有这么多人口要养,自然要花更多的钱,这也是他爱钱的原因。

李承乾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个好人,更没有说过他做的事从来都是对的,他不择手段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有饭吃,有衣穿,就这么简单。

元文殊叹了一口气:“你也许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承乾了,但你的确是个好皇帝!”

在常人眼中,一个帝王,不喜欢享受,不喜欢美人,甚至不喜欢宫室,那做皇帝好像就没什么意思了!

像李承乾这样的人,的确会让人误会,他做皇帝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像苦行僧一样,日以继夜的操心国家之事?

不过,元文殊理解他,这个曾经太极宫中最狂傲的男孩,有还一样的胸怀,他把天下扛在肩上,就是要对天下人负责。

这样的男人,虽然不解风情,也不着女人喜欢,但他的的确确是个好皇帝。太上皇-李世民,要比他的父亲高祖皇帝眼光更好,因为他选对了人,选择了一个能把天下人放在心头的人。

.......

出了华盖殿,李承乾吩咐侍卫,把元文殊送出去!并告诉她,下次再进皇宫,不要再偷偷摸摸的,皇城的禁卫军都配备了火器,一旦被火器部队发现,就算是活神仙,也能被打成筛子。

“承乾,你不给我一块腰牌,让我可以随时入宫!”

李承乾想都没想,直接就拒绝了,他是个有妇之夫,还是检点一点好,沾染太多的花边,就算皇后不说什么,御史也不会饶了他。

李承乾虽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君王,但也不代表他能讲的过那些御史,一个魏征带出几百位诤臣,他们个个都是敢在宣政殿上吊的主儿。

呵呵,“想不到,你都当了皇帝,还有怕的人?”

“怕,不对!朕不是怕,而是尊重我的臣工,他们都是忠臣,是为了国家社稷好,至于是不是爱朕,那便不重要了!”

做皇帝前,李承乾一直都认为,臣工对君王的忠心是第一位的,但做了皇帝后,他发现自己错了,人才难得,忠臣难得,只要他们对国家、对百姓存着一颗善待之心,其他的则可以不计较。

“你想的,还挺开的啊!”

“想不开怎么办,难道不用他们吗?大唐太大了,需要的人才太多了,这个坑是永远都填不满的,知道吗?”

元文殊笑着点了点头:“承乾,我原以为我没变,你也没变!但今天看,我错了!谢谢你,我以后不会纠结了!”

李承乾也是頟首回应:“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不同,且行且珍惜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