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5章 土地图册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春闱之后,便是春耕。李世民每年都要参加春耕的大典,而且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决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误农时。

可今年的春耕,却让李世民的耳朵塞的非常厉害,一些去地方的监察御史的奏疏,让他很不舒服!

什么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什么宿豪大滑,横恣侵渔,致有半价倍称,分田劫假,于是弃田宅,鬻子孙,荡然逋散,转徙就食,行者甚众。

甚至有些地方官员、富豪,还得了什么“地癖”,“多田翁”的雅号,表示他们对土地有无穷无尽的胃口。

这是什么,这是土地兼并,大唐在对非法买卖和占田过限,可都是有严格的律法的: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答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若于宽闲之处者,不坐

魏征对雷声大,雨点小的惩罚措施表示不满,同时也为大唐土地政策的将来担心。他在奏疏中这样说:强者以才力相君,弱者以侵渔失业,人逃役者多浮寄于阊里。意思是说,普通百姓很难应对突然的灾难,没有办法,只能把土地卖掉,而如此,土地便逐步为豪强所得。

而且,魏征还特别指名,历朝历代的灭亡,都逃不过无法抑制的土地兼并,老百姓承担不了赋税,便要卖田,没有吃的便偷盗,偷盗不成便劫掠,小股为贼,大股为盗,汉末的黄巾贼,大多都是这么来的。

都说大汉王朝强盛,即便是到了东汉末年,依然能吊打四夷。可魏征提醒李世民看看,百万黄巾军,他们对大汉,对刘家是不是彻头彻尾的仇恨。

因为大汉抑制不了豪强,致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至他们流离失所,所以他们恨朝廷,所以张角振臂一呼,才从者如云。

在魏征看来,土地兼并的问题,比出了一个昏君还严重。因为有昏君,毕竟还有忠臣,而百姓手里没有土地,那才是真正亡国的大祸。

是,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不多,也只是小事,朝廷大可以下几道诏令,收拾几个人典型,杀鸡儆猴,把这事掩盖下去。

但治国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不是掩耳盗铃,粉饰太平。今天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子孙后代怕是眼睛都合不上了。

魏征说话,从来都是刺破为主,经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这次也不例外,搞得皇帝三天都吃不下饭,骂了无数次田舍翁。

可骂归骂,李世民还是觉得魏征说的有道理。今天的小问题稀里糊涂的处理,那就难免有人心存侥幸,时间长了,自然就尾大不掉了。

他是个励志要把大唐推向历史新高度的皇帝,所以自然不能稀里糊涂的过,更不会粉饰太平。是以,命群臣上书,如何才能有效的限制的土地兼并。

臣工们上书的内容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惩罚的手段,卖了多少,怎么罚,如何让他们不敢买。老实说说,看到这些,李世民很是牙疼,因为他知道这些政策施行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直到他看到东宫詹事府少詹师上官仪的奏疏,他才来点精神。上官仪认为,限制买卖是没用的,最有些的办法,是编造一部土地的详细的账册,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土地的地权、清理了隐匿,也为赋税打下来基础。

他认为应该以村为单位,建立图册,将每块土地编号,标注上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

一村一本,一里一本,把各块土地,经过丈量呈报后,按照一定顺序编号,绘成分图,每份分图详细记载了地块名称、类别、面积等项,以及永业人籍贯、姓名、土地的形状都勾画出来。合各乡之图,而成一县之图,县图汇总之后,逐级上报到户部,户部则汇总各地上报的土地数量,据此以征收田赋。

李世民把上官仪叫来,让他仔细说说,这土地图册到底能否真的抑制土地兼并。

而上官仪认为,那些大户为什么爱卖地,是因为他们买了土地,也会想尽办法,用尽手段逃避税赋。

但若是逃避不了税赋,他们还会买那么多地吗?

要知道,一个成丁可以获得一百亩的土地,其中包括口分田八十亩和永业田二十亩。

一年到头,除去各项赋税和开支的,剩下的东西够糊口就算不错了,那里还有多少剩余,家里若是人口多得,怕是连饭都吃不饱。

大户是不可能自己种田的,他们需要佃户来种。而雇佣佃户他们也要花出一笔开支,如果逃脱不了赋税,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他们还能把原地主那点可怜的收益纳入囊中。若是赶上灾年,佃户吃,朝廷要税,地头里是毛都收不到一根,他们可还是要赔本的。

总得来说,只要朝廷把土地丈量清楚,绘图准确,不管土地如何流转,赋税都要落实在新地主上。只要朝廷的税,收的公平合理,那富户的利润就薄了。与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利不大,还容易赔本,那就没什么人干了。而因此,富户失去了与百姓争夺土地的兴致,土地兼并的问题便可得到大大的缓解。

“那官员勋贵?”

官员勋贵,依据国法自然是不需要纳税的。但朝廷也有制,他们拥有的土地是有定数,公爵侯爵应该拥有多少,几品官员应该拥有多少。

如果觉得不够用,非要再买,也可以。但多出了的土地,那就是依律纳税了。如果出现官官相护逃避赋税的情况,那便是三法司的事。

李世民捋了捋胡子,长叹一句:“卿之所奏,有私无私者,皆无可挑剔。”

“朕算是明白了,高明为何将卿一日连迁九级,卿之才,可为卿相。”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