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2章 多事之秋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吐番因唐拒婚,攻吐谷浑、党项,兵锋直指松州。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也没有表现过分的惊诧,因为他早就经历过了。

吐蕃听说吐谷浑都尚唐公主,便也派使臣到唐,并且带来很多金宝,再次请婚,皇帝没有准许。吐蕃以为大唐是被吐谷浑离间,于是发兵将吐谷浑赶到青海以北。吐蕃又进而攻破党项、白兰各羌,率众二十多万屯兵在松州境内。又派使臣进贡金帛,表示前来迎娶公主,同时进攻松州。

但与上一次的不同的是,北边的薛延陀部,夷南立了小汗,提前了足足半年。薛延陀真珠可汗带领部落在颉利故地建立牙帐,有强兵二十多万,势力日渐强大。真珠可汗让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帅南部和北部,意图恢复颉利的旧势。

李承乾回宫时,正赶上军师会议,而且李世民听说房玄龄的意见,采取北抚西打的策略,承认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并赐给二人鼓纛,以分散薛延陀的力量。

同时,拜陈国公侯君集都主帅,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兵、骑兵五万人出击,驰援松州,迎战吐蕃。

除此之外,西突厥东西分治,西部立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立后,与至利失大战。结果东西分治,从伊犁河以西属乙毗咄陆可汗,以东属至利失可汗。李世民为了消除西突厥趁机袭扰边境之忧,特意派遣使者,分化两部,扩大他们矛盾,使其困扰于内讧当中,纷纷争取大唐的支持。

今日议的事,果然没有好事。

而到了傍晚,李世民、李承乾、李恪父子三人用膳时,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氏族志》成书奉上,算是给这一天的雾霾,添了一缕霞光。

李世民冷哼道:“山东人士崔、卢、李、郑诸族,好自矜地望,虽累叶陵夷,苟他族欲与为昏姻,必多责财币,或舍其乡里而妄称名族,或兄弟齐列而更以妻族相陵。”

“朕修《氏族志》,不单单是为了李家,更是为了整治,他们贪心。”

“汉高祖与萧、曹、樊、灌皆起闾阎布衣,卿辈至今推仰,以为英贤,岂在世禄乎!高氏偏据山东,梁、陈僻在江南,虽有人物,盖何足言?”

“况其子孙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犹卬然以门地自负,贩鬻松槚,依托富贵,弃廉忘耻,不知世人何为贵之!”

正是李世民,慷慨激昂的喷那些,要着高价彩礼的时间之时,工部侍郎虞昶披麻戴孝入殿,进门就是嚎啕大哭,李世民一个踉跄坐在龙椅上,他知道久病不起的虞世南,没了!

想起过去的重重,李世民眼圈不由一红,想当初武德四年,李世民灭窦建德,授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后来,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以后,虞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李世民下诏不允,升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不受,才被授为秘书少监。

他编撰的《凶吉书仪》、《群书政要》、《圣德论》都是李世民早晚必读的书籍。他们君臣之间,可谓相知甚深。

长叹一口气,便对李承乾兄弟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

于是,又赐东园秘器,允许虞世南陪葬昭陵;加赠礼部尚书,赐谥号文懿。并命太子、吴王,至府邸亲视丧事,以示皇室之重。

.........

唐朝的葬仪程序,从初丧到终丧,一般为停尸、招魂、殓殡、吊丧、服丧、送葬、居丧、墓祭等几个主要仪节。

人死后,需将尸体安放在特定的地方,并在短时间内对尸体进行一系列处理。就是将死者抬放在靠近地面的尸床上。在此前后,需按照古代的丧俗,依次履行各种丧葬仪节。

人濒临死亡时,用新丝绵絮置于临死者的口鼻上,以验呼吸之有无,称之为属纩。若不见新絮摆动,便可验明已经断气。诸子及亲属、侍者皆哭。属纩习俗,自周代开始,沿袭甚久。

李承乾兄弟随着虞昶到府时,虞世南的女儿-虞秀姚,女婿-议郎行右卫府长史萧鉴,正在帮老人家整理丧服。

看着盖着丝绵的虞世南躺在榻上,李承乾也是长叹一声。老实说,他并不喜欢读书人,觉得他们懂的太多了,所以虚伪。

但虞世南这个人,不一样,陛下曾称赞虞世南有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忠谠、友悌、博文、词藻、书翰。

这个评价,可以说是非常高,但又毫不过分,毕竟人家的确是做到了。

两兄弟默默向着虞世南的尸体,行了一礼,表示尊重,而虞家的儿女也是连忙磕头还礼。

就是此时,起居郎褚遂良拿着一首御诗进来,他说,陛下方才做了一首,追述往古兴亡之道的诗文。

但又想到虞世南之死,便感叹说:钟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这篇诗,将拿给谁看呢?

于是,命其拿诗到虞世南面前,边读完后焚烧,希望他的神灵能感知。

虞家儿女闻言,无不悲哭异常,也不停的叩头,叩谢陛下的隆恩。

当然,李承乾觉得这诗不怎么样,有点太假了的意思,但做皇帝就是这样,有时候假不假的不重要,关键是要做,要做给死人看,也要做给活人看。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念旧,体恤功臣的皇帝,在这一点上,李世民可以说是为了他做足了榜样。

李承乾呢,也是依着葫芦画瓢,亲自提笔,为虞世南撰写墓志铭。尽可能的把他知道的所有好词,都写了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1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