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4章 余地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崔钰就知道太子肯定会来的,他早早就把晚饭准备好了,两个菜,一个汤,一盆饼子,一边吃一边谈。

拿了一块胡饼啃了一口,李承乾淡淡道:“说说你是怎么不布置的!”

崔钰呢,前天埋伏了一波,结果呢,盛璋伤了他三名差役,就逃之夭夭了。

按理说,被官府埋伏了,他最该消停几天,避避风头,也给万年县一点时间闪转腾挪。可昨日他还是出手了,而且得手了!

这家伙的功夫了得,就大理寺、京兆府那点差役,想拿下这样的高手,的确有点难。

所以,崔钰想到东宫亲军都尉府,谢文远手上,可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个个都是身手矫健的野战军卫斥候。

李承乾笑了笑:“用不着亲军都尉府,中郎将-秦怀玉就在外面,他可以胜任。”

经过秦琼的悉心调教,多年战事的磨练,秦怀玉的战力,已经不下于秦琼壮年时期。作为唐军年轻一派顶尖的战将,还捉不住一个贼!那不成个笑话来!崔钰也别闲着,天马山就黑了,跟着秦怀玉一块去盛家村,他和上官仪就在这等着。不是风雨无阻,必来吗?他倒要看看,是什么货色!

李承乾和上官仪在万年县衙对付了一宿,翌日一早,便见崔钰灰头土脸的回来了!身上造的全是灰,就跟钻了灶坑一样。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盛璋那家伙,不会不行凶了,改放火了,昨夜的风还比较大,一把火就把半个村子烧没了。

当然,也辛苦有秦将军在,没有让这小子逃了。但这家伙真是刚性,竟然不愿意束手就缚,人直接跳入火海了。

不过啊,他这一死,倒是让村里几个年达大的老家伙绷不住了。也说出了当年盛大郎案的真相。

当年,盛家村因为羊成了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子,而功劳最大的盛大郎因为功劳最大,自然也被推为了族长。

可同村的人,有嫉妒盛大郎的盛材、盛旺兄弟,于是就想了毒计,给他的羊下毒,逼死了他。

当然,这件事村里的人都清楚,但他们都参与分了盛家的财产,故而没人愿意去报官。盛璋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逃出盛家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都以为盛璋死在外面了,盛材、盛旺兄弟也在前几年就死了,这件事应该就算过去了,故而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羊村带来的一切。

却不想天理昭昭,报应不爽,那个孩子回来,回来报复了!也正是因为盛璋投火自尽,惨烈的场面刺激到了那几位,他们才将当年的真相和盘托出的。而他们几个,也没捞到好,女儿死了,孙女死了,家里的羊也死了。他么也也在说完真相之后,一口气没上来,也跟着一块去了。

上官仪叹了口气:“这还真一幕人家惨剧啊!”

是的,李承乾点点头,凡事有因必有果,如果不是他们贪心,坐视盛材、盛旺兄弟伤天害理,又因为爱小,分了人家的财产,又何苦有今日之祸。

人啊,有些时候真应该好好想想,做事是不是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一时之利,便杀心四起,否则报应来临,悔之不及。

崔钰应了一声,盛家村的事,当事人都死了,盛璋也死了,这个案子便算是结束了,他会整理好卷宗,上报京兆府的。

........

出了万年县,李承乾和上官仪在街上散布,不知不觉走到东市。看到那专门斩人的刑台,李承乾瞩目久久。

虽然朝廷有秋决之说,但这个刑台常年基本没有停的时候。时不时的就有圈红的犯人在此处斩。

人啊,都是一个贪字闹的!可人生下来就应该这样,不争不抢,最后的结果只能饿死!弱肉强食,不是动物之间才有秩序,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而上官仪觉得,还是私心作祟。隋朝的杨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凡事只听凭个人意气。

为了建仁寿宫,杨素就夷山堙谷,大动干戈。由于他督役严急,劳作者大多死难,工地时闻鬼哭之声。而杨素一生贪冒财货,营求产业,在东、西二京均有豪奢的府邸,朝毁夕复,营缮无已,不停地装潢、翻建。全国各地的大城也有他置办的产业,出租的田产,宅所以千百数计。

当时的人虽然很鄙夷他,但更多的却是羡慕,羡慕他又这么好运气,能做这么大的官,又能有这么大的权力。

可就是这样的人,就因为临终时,说了几句忏悔的话,便被称为“物华不相待,迟暮有余悲”,反而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上官仪有些不理解,难道就因为他贪腐作恶多了,忏悔了就该被原谅么!世人心中的道德标准到底是什么,是谦逊受礼,还是见利忘义。

杨素死后,报应转到他的子孙上,因杨玄感造反,整个杨氏家族遭受灭族之灾,除杨素之弟杨岳一房外,其余兄弟子嗣均遭杀害,只有杨素的孙子杨台幸存了下来。

而这个杨台呢,因姐姐杨氏是陛下妃嫔,进入官吏候选名单,担任尚食直长(正七品上),十余年来未晋一步。不是说他不够努力,也不是上面不会用人,而是杨素一家的名声太臭了,人人沾沾都怕一身腥。

“这个杨台,孤知道,他的姐姐是赵王李福的母亲。弟凭姐贵,也不足为奇,阴弘智不是也如此么!”

“倒是这个杨台,还算争气,每年考绩,必居其最。就像你说的,他是杨玄感的儿子,没人敢用。”

这做官啊,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要给子孙留余地,不能光顾着向上兼容,总得顾忌点子孙后代。拿李承乾来说把,没法向上兼容,所以他只能向下兼容。他越是向下兼容,陛下呢,反而越是放心。县令怎么了,大理寺怎么了,他去不管干什么陛下都放心。

但若是他每天身边都是三公九卿,什么世家族长,大将军,别说陛下不放心,李承乾自己都觉得肝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