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3章 上官仪与崔钰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万年县县令-崔钰,办了一件案子。但凶手在逃,报了京兆府、大理寺,但他还是觉得不把握,所以找到了东宫。

进了东宫,便见到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着一席红袍。经人介绍才知道,原来这位就是最近声名遐迩的詹事府少詹事-上官仪。

“太子与江夏王谈事,还是需要再等一会儿。崔明府如果有事,可以把卷宗交给我,有需要主意的,也可以叮嘱两句。”

崔钰知道,太子事务繁忙,也有时候可能一天都没有时间,所以便把卷宗给了上官仪。至于叮嘱,那可就不是一两句了,他得从头说起。

三十年前,也就是隋大业初年,万年县盛家村,有一个养羊的大户,名唤-盛大郎。盛大郎自有孤苦,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盛大郎很能干,从两只羊开始养起,起早贪黑,勤劳异常,十年之间,把养羊养到了三百只。

在盛家村那么个小村子,能有这分家业,已经很不了不得了。十里八乡,谁家办红白喜事,都会买他家的羊。

有了钱,盛大郎也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恩情,他开始带着乡亲们一起养羊,没过两年盛家村便以养羊闻名关中。

可当时天下大乱,关中匪盗横行。不少匪盗都盯上了富裕的盛家村。

这个盛大郎也知道匪盗不好惹,于是就在村中募集了一些钱粮、羊,送给长安的守军,请求他们的庇护。

当时的隋军也挺仁义的,收了钱粮也真是给办事,真帮他们打退了几伙匪徒,盛家村也是那个年代唯一没有被盗匪祸害过的村子。

可武德初年时,盛家村发生了一件大事,盛大郎自杀了,就吊死在自己的羊圈里。因为他的羊一夜之间都被毒死了。

盛大郎这个人,从来都是与人向善,也没得罪过什么人,是什么人毒死了他的羊,至今都是个悬案。

崔钰也是调出了武德朝的卷宗,又走访了当地,才得知了这个件事的原委。

“崔明府,你是说,害死盛大郎的那个人,出现了?”

“不!下官恰恰是说,给盛大郎报仇人,出现了!”

从上个月起,盛家村每天都在死羊,刚开始还没什么人在意,觉得只是羊得了病,也没什么人太在意。

而从十天前开始,死的就不止是羊了,还是有人被吊死在羊圈,身上还披着刚剥的羊皮。

崔钰又了解一下,这个盛大郎啊,有一个儿子叫盛璋,七岁那年目睹父亲吊死,然后就跑掉了,二十年是了无音讯。

“你就因为这个,所以怀疑是盛璋干的!”,上官仪淡淡道。

不!崔钰摇了摇头:“不!吊死的那些人,都是女人,而且生前都被人侮辱了!”

在她们身上还挂着一条布条,上面写着:忘恩负义,今来收债,落款是盛璋!

上官仪听明白了,这个盛璋一定是以为,是盛家村的人嫉妒他的父亲,所以才下毒害了那些羊,逼死了他父亲。

而七岁到二十七,跨度二十年之久,人的面目也有变化,自然也就不好辨认了,不好查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这个事,找殿下没什么用啊!殿下也不可能帮万年县去找盗贼吧!

上官仪给他出个招儿,大理寺养了不少画师,专门为官府画通缉令。可以让盛家村的人去大理寺,画一些画像,就算二十年过去了,但过去的影子也依稀可辨认,总能画出一些相似的画像,这对崔钰破案,绝对是有好处的。

崔钰笑了笑:“宫相,您可能不太了解殿下。大理寺的那点招数,也是殿下指点的。”

“而且,这也不是一件小事。殿下对民生民案的关注,是宫相你所不了解的。”

是的,在此刻,崔钰已经把上官仪定性了,他就是个读书读死书上来的,凭借三五个篇好文章,上来享受高官俸禄的。

他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民案大如天!

行了!与他这种人,是说不明白的,崔钰也懒得说,上官仪只需要把他的话,原原本本的说给太子就行了!

看着崔钰气鼓鼓的离开,上官仪也是无奈一笑,这个崔县令,实在太着急了。

........

稍时,上官仪便将崔钰的卷宗,及所言之事一五一十的说给了太子。

李承乾笑了笑:“那家伙,没给你好脸色吧!”

上官仪倒是不介意,一个人有一个人办事方法,他能看的出来,那位崔明府十分的爱民!

“行,你是有好心眼的,都这样了还不愿意说别人坏话,有做宰相的胸襟。”

“不过,崔钰说的事,也不是开玩笑,民案大于天。必须重视!”

李承乾抬手,叫来张思政,让给上官宫相,找一套合适的衣服来,既然碰上了,那就一起去看看。

路上,上官仪坐在马车中,好奇的打量着李承乾,他很难想象,一国储君,竟然对小小的民案如此的重视。

是,他也承认百姓的事也不算小,可这不该是他这个太子应该的操心。如果这种事,都要太子来办,那养着那些官员干什么呢!

“游韶,你说的不错,孤可以让下面的人来办,甚至可以不管。”

但下面的人,一定会全心全意,争分夺秒的来办吗?不会,因为他们有大把的借口来搪塞。

可若是李承乾下来办案,甚至随时插手,他们就会有一种急迫感,甚至比自家的事都急。

那百姓的冤屈是不是能最快得到伸张呢?正义为什么要迟到呢?

听了太子这话,上官仪算是明白了,这个太子殿下真是有意思,他在要求别人做到时,首先要求自己做到。

这样的储君,古往今来都是少见的。不过也好,最起码跟着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而且,他也想知道,一国储君和一个县令,是怎么配合办案的!

“你放心,孤保证会很有趣的。”

“是吗?殿下好像特别擅长!”

“不,你说错了,孤只是比一般人细心一点,仅此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