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章 赔本买卖!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看过楚恒的条陈后,李承乾皱起了眉头,清查出这么多军械可是大案。一般来说这种案子,都要经过廷议,再由陛下指定重臣负责。楚恒想接手这么大的案子,不合规矩啊!

楚恒当然知道不合规矩,他也是看到坐殿理事,临时想到的主意。坏规矩的是太子,功劳是他的,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案子越拖就越是麻烦,甚至可能给予幕后黑手灭口的时间。于是,便以为案件发生地在所辖地面为由,跪请殿下特事特办,开个先例。

李承乾呢,更是清楚,这老东西是欺负他年少,不懂得人心的险恶。可李承乾是重来之人,他能不知道楚恒是什么脾性吗?

佯装为难的深吸两口气,李承乾颇是为难的点点头。

“孤只能在陛下面前为你争取五日时间,时间一到,你懂得。”

“老臣懂,老臣懂!殿下放心,老臣一定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去办差,绝不会让殿下为难的。”

目送楚恒离开,翟长孙抱着奏疏,面无表情的盯着李承乾。

“干嘛用这种眼神看孤?”

“臣要说殿下的笑不像好人,殿下会降罪吗?”

平时让太子到承庆殿来,总是找各种借口,实在躲不掉了也是磨磨蹭蹭的。今天,不仅来的痛快,还特别贴心的帮陛下烫酒。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翟长孙跟在陛下身边十几年了,是看着李承乾长大的,他太了解太子的脾性了,扮猪吃老虎,假痴不癫装糊涂,是他的拿手好戏。

“翟大将军,如果孤说不会,你能帮着瞒两天吗?”

呵呵,“殿下说呢?”

翟长孙的任务就是看着李承乾,陛下担心他“休憩”的这一会,太子把他的承庆殿也拆了。

“不是,你们把孤都当成什么人了,孤做的事都是有深意的好么!”

“额!恕臣眼拙,真没看出来!”

这,李承乾就得说说翟长孙了,与程知节、刘弘基、长孙顺德比起来,他的眼光差多了。

首先,李承乾必须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他们永远都分不清,翻新与改进的区别。翟长孙是将军,当知道兵器的进化历史,从石刀到骨刀,从青铜到铁器,再到如今的百炼钢,更新换代改变的不仅是战争的形势,更改变了历史。

人类的进步,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去兼容新的事物。固步自封的恶果,只能是被历史抛弃。

总有一天,他们会看到李承乾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更是历史!

呵呵,“那臣倒是请教殿下了,天寒冻土,你非要让六坊的劳力挖沟,还就地弄了窑厂。宋国公已经上了三道奏疏弹劾你迫害劳役了。怎么,是要往沟里填砖,还是再开两条渠呢?”

哎!这个,翟长孙说到点子上了。

李承乾从奏疏堆中,翻出了一沓图纸,抽出其中一张,向翟长孙介绍他的下水道工程。

解决问题,要从源头出发。永安、清明二渠为什么从清水渠,变成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就是人们向其中倾泄了太多的污秽。

而且,这对延长房屋寿命,也是有好处的。看看这宫里的排水系统,自秦朝开始宫廷、陵墓就用陶土烧管排水排污了。一千年过去了,还没有普及,难道不是文明的退步吗?

“额!臣以为那大概是因为皇室的优越性,也没人会拿自己家跟皇室比。”

“是的,将军说的没错!但我大唐的律法中,没有说百姓用下水道逾制吧!既然没有,那就能用!”

事是这么回事,可翟长孙更不明白,永安、清明二渠是清了,但这图上的路径连接的好像是渭水,如此一来渭水岂不是成臭水沟了。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李承乾给他指了指图上的两个方块,上面清楚的写着“过滤坊”三个字。六坊排出来的污水,要在这里经过“打捞异物”,“三次残渣过滤”,“排放入河”三个步骤。再结合活水的自洁能力,对渭水的水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这套排水排污系统,遍布整个长安城后,势必要多建一些这样的排污坊,过滤的工具、次数也要随着实践更新换代。

至于排污坊的劳力,因为气味的问题,李承乾是这样设想的,由大理寺和刑部的在押牢犯来做。他们想吃饱饭,干的好的,还可以减刑,甚至成为那里的正式伙计,他还给起了非常时髦的名字-劳动改造。

“那这些密密麻麻的点,是什么东西,是你的排污口?”

不!排污口每个院子,每条街都有,数量实在太多了,根本就没法标注。这些点,都是水井房。

井这种东西,造价不低,百姓之家都是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筹钱打那么一口井。有时为了挑水,甚至要走上几条街,冬季走一遭,没到家就成冰坨了。

路程这么远,对身体不好,年纪大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所以,李承乾打算开春后,打一些井,以便百姓取水。

砖垒房屋,干净的街道,清澈的水渠,过冬的暖器,近家的水井,还有六所免费的学堂、医馆。李承乾相信,永安六坊绝对是长安一百零八坊中,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

“为什么?你能从中获得什么?”

翟长孙是不明白什么叫“幸福指数”,但他清楚太子的废这么劲筹措钱粮,干的却是个赔本买卖,甚至连收买人心都做不到。

因为这项工程是挂在皇家的名下来做的,人们只会记住是皇后娘娘淑德爱民。

被他这么一问,李承乾反而有些不明白了。

“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好处呢?让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是孤应该做的吗?”

翟长孙愣了一下!话是这么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先帝、陛下、息王,甚至吴、魏二王,他们李家的男人,都是龙骧虎视之辈,是从来不会干赔本买卖的!

........

傍晚,坐在龙椅上检查太子今日批奏的李世民,听到翟长孙话后,摇头苦笑。

“观音婢说的没错,他的脑袋跟正常不一样。”

嗯,合上奏疏,李世民又自言自语道:“儿大不由娘,又有什么办法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