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4章 宗室事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7

陈文帝勤民听政,旰衣宵食,也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平定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等等,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进一步在从战乱中渐渐恢复元气,那时候,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因此也有天嘉之治。

房玄龄捋了捋胡子:“那殿下知道,陈文帝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李承乾挑了一下眉头:“断袖之癖?”

陈蒨在还是临川王时,身边便有一个貌美如妇的宠臣-韩子高,常让他随侍左右,因而也有很多话本子,就是些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的!

房玄龄无奈的笑了笑:“当然不是!”

陈文帝病逝前,留下遗诏书让皇太子陈伯宗,在柩前继承帝位。但陈文帝生前授予其弟陈顼以重权,导致他死后嗣帝权力弱小,很快就被陈顼废了。

李延寿修的南史中说:陈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妙识真伪,下不容奸。可陈文帝若真是那么英明,怎么会给陈顼留下这么大的口子!

房玄龄的意思很简单,太子这么用兄弟,房玄龄不反对,但一定要有度,要想的周全,要杜绝一切隐患!这也是陛下,只用堂兄的,而将亲兄弟们远放的原因。

“房相老成谋国,你的话,孤听进去了!”

“人老话多,殿下可不要嫌弃老臣唠叨啊!”

“哎,房相说那里的话,孤知道你的话,都是为了孤,为了大唐好!再说,你再唠叨,也比于相好一些吧!”

“哈哈.......,老臣是能说,但比起于铁嘴来,还是要逊色三分的!”

送走了房玄龄,长孙冲也坐到了他的位置上:“殿下,这房相的意思,是在说吴王?”

李承乾摇了摇头:“房玄龄是什么人,他再没有城府,也不会这么明着说吴王!”

房玄龄的意思,李承乾明白,他说的是魏王!李泰啊,他共天共地的亲兄弟,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那有什么办法呢!

哎,李承乾也是放下自己茶盏,看着阶上的宝座,他知道,一切都因为这把椅子,如果只是一个秦王之位,或许就不会这样了吧!

呵呵,或许,当年高祖在大安宫,也是这么想的吧!

李承乾这口气刚叹玩,张思政便拿着一份奏疏疾步进来,恭声言道:“殿下,宁州都督,病逝了!”

什么?

李承乾一把抢过奏疏,翻开一看,果然上面写着,七日之前,华阳县公-李孝斌病逝在了宁州公廨,享受三十八岁!

“华阳县公是长平王之子,贞观四年参加定襄会战,此后一直在北境带兵,也多次率军抵御突厥。”

“北征薛延陀的时候,他给薛万彻当副将,三进三出,杀出了我李家儿郎的威风。想不到,就这么,这么!”

分别的时候,李孝斌还壮的能打死一只老虎,这才区区一年时间,他怎么就能病的这么重呢!孝斌死了,宗室亡一大将啊!

“他的兄长-范阳郡王-李孝协,在幽州做刺史,接应大军的粮秣转运,出了这个事,是不是把他换下来!”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行!幽州是北边重镇,也是粮秣、军资转运的重要补给点,是全军的最后一点保证,非李孝协这样的宗室重臣不可镇守。

“让宗正寺派人去,去办李孝斌的后事,把他的儿子带回长安。至于,幽州那边,孤亲自给他写信。”

怎么办,只能夺情了!李孝协是老行伍了,这个道理,不用李承乾跟他说太多,他也知道的。

写完了信,李承乾长叹口气,武德四年,突厥入寇,李叔良奉命率领五军击之,中矢而薨。贞观十一年,他的弟弟-新兴郡王-李德良也病逝在任上。

现在,又是他次子,他们家这一脉,就只剩下李孝协、李仁裕两个了!

自高祖晋阳起兵到现在,李氏子弟前仆后继,上马血战,下马治民,有数百位子弟为国捐躯。陇西李氏,这个武勋门阀,即便是成了皇族,子弟也是以子弟凋零为代价的。比起先帝那些不肖子,他们才是李家真正的铁骨头,硬汉子!

长孙冲点点头:“是啊,李氏为了天下,牺牲的太多了!”

提到这个牺牲,李承乾又扑开诏书,亲自草拟命令,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中心意思很简单,册封李孝斌之子-李思训为长平郡王。

从宗法角度来说,李孝斌是次子,他这个县公死后,儿子只能继承侯爵,封王轮不到他,除非李孝协一脉无后。

但考虑到,李孝斌十五年如何一日,戍守边防,战功、辛劳颇多,所以特此破例,让李思训袭长平王爵,继承李幼良的爵位。这也是李承乾监国多次以来,第一次封宗室子弟为王。

“李思训回来后,让礼部、宗正寺着重办理他的封王大典,不要怕花钱,办的风光一些。”

“李思训得到的这些,都是他祖父、父亲,用自己的忠勇换来的。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得让死了的,心里踏实。”

长孙冲也知道太子心情不好,带着书信和诏书离开了,出门的时候,还让张思政派人去叫太子妃,这时候也就只有太子妃能宽慰殿下了。

苏蓉进来时,李承乾坐在棋盘眉头紧缩,表情也是那么不自然,可以看的出来太子非常痛苦。

苏蓉走到他身后,一边帮着李承乾疏松肩膀上的肌肉,一边说道:“人啊,都有自己的命数,我们比别人多活,所以更该比别人懂的多!”

这个道理,李承乾何尝不知道,可是那么多人,死的永远都是好人,像李元祥他们那样的废物,倒是活的好好的,这公平吗?

“你都是太子了,明日的天可汗,大唐帝国的君主,你要说都觉得不公平,那叫别人还怎么活啊!”

“把不公平,变得公平,才是你应该做的事,对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7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