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8章 好学习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泰,绝对是李承乾见过的所有唐人中,最有求知欲的一个。这种人在学问上,一旦陷入僵局,他会不断的去梳理脉络,直至把里里外外都弄清楚。

十多天了,他把埋在书案中,碎碎叨叨、忙忙叨叨的打开、合上书卷,然后再记录整理。在众多的生涩难懂的书卷中,他整理出了一个故事。

首先,说骊山神女,也就骊山老母,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道门是什么形成的呢?是汉代的张道陵开始,才有道门的。

两种解释,要么骊山老母是原本就有的尊神,是被道家拿来用的;要么道门就是方士的继承者,继承了他们的神学,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反正没人能说的清楚,方士与道士到底是什么关系。

再往后,是骊山老母的身份,神话故事多了,这些故事对神仙的出处,多事志怪论的,什么老虎、狐狸、大树,甚至虫子、小草都能成为神仙。

但这些神仙,多来源对人的考量,骊山老母也不例外。李泰找到的一本先秦古简上说,骊山老母是戎胥轩的妻子,并为戎胥轩生育了后代。

关于戎胥轩记载,按照竹简上的说法,是秦人的先祖,秦国历代君王皆是他和骊山老母之子中潏的后代。换句话说,骊山老母也是始皇帝的先祖。

那么,帛书中关于,始皇帝调戏骊山老母,发恶疮的事,便有了争议。谁敢调戏自己的祖宗啊!

还有就是,方士之说。《周礼·秋官·序官》说方士,中士十有六人。由此可见,在周朝时,方士便已经朝廷正规官吏中的一员了,所以方士的产生的年代,可以定在周朝以之前。

遵崇谶纬思想而推奉方术之士,其出现不晚于周,至秦汉大盛,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方士团体,即所谓方仙道或神仙家。又以所主方术不同而有行气吐纳、服食仙药、祠灶炼金、召神劾鬼等不同派别。

汉武帝时期,的方士群体数量极为庞大,堪称历史之最,史书中说,即如汉武之世,可谓方士全盛时矣。淮南王手下的八公,备受汉武帝宠信的李少君、少翁、栾大与公孙卿,都是方士的代表人物,祭祀神灵是方士的主要差事之一。

汉朝的《天官书》称:魏鲜“集腊明正月旦决八风。……西方,有兵。”,这里面就提到了虞初,就是通过方术诅咒敌军。除了上述职能外,方士还善巫相医卜之术。

而起,李泰还有一个发现,那也是经过比对,与绢书中的差别。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卢生。

众所周知,卢生是一个方士,帮秦始皇访海外仙山,求长生不死药之人。在秘阁的一卷秦简中,有一个被啃的只剩半张的绢画。

上面说,卢生从海外寻仙回来,没有发现仙人,也没有找到长生药,但他带回来一本书,名为《录图书》,这是一本谶书。

谶书说:“亡秦者,胡也”。与是始皇帝便派蒙恬攻伐匈奴,这点与绢书中记载的一样。

但坑儒的问题,这里面却说,是因为卢生私下讥讽始皇帝,后担心被杀,所以逃跑了。秦始皇知道后,非常生气,所以逮捕了与卢生有关的所有人,查问卢生的下落,问罪他的同党,结果查出来四百六十三人,皆坑之,这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

诽谤君王是大罪,且不说卢生是一个小小的方士,一个弄臣而已,就算是手握大权的宰相、封疆大吏也是不敢的吧!

这个卢生,是喝了假酒,还是吃了雄心豹子胆。还是说,这只是他逃跑的一个借口?

李恪听了插了一句:“也许是担心,始皇帝没有耐心等了,会杀了他吧!徐福不久是如此么!”

是的,李泰承认,老三说的没错,绝对是有这种可能的。

但如果是,绢书中,为什么说卢生被处死了呢!李泰翻了很多两汉的史籍,对待卢生的观点,都是说他被处死了。

可这绢画中,为什么说他跑了呢?说这个假话,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的真假,暂且放下,李泰在汉朝在杂史中,发现一段有趣的话,而且与卢生有关。

卢生之事发后,始皇帝拿其同党下狱拷问,扶苏及臣工们认为牵连过多,诸生又多诵法孔子,与之关系不大,可谓矫枉过正。

但始皇帝却坚持己见。谓臣下曰:吾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

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而就在这件事后,始皇帝把扶苏贬出咸阳,使其为监军于上郡。

在李泰看来,始皇帝未必不知,这里不仅有方士,还有儒生,甚至还有其他学派的弟子,可他依然固执己见。

“原因,只有一个!”

李承乾接了一句:“灭口!”

是的,李泰以为要么是卢生,真的发现了什么了不得东西。要么就是始皇帝在那本仙书,也就是《录图书》中发现了什么。

而李泰呢,倾向于后者。始皇帝作为天子,不可能自己去研究谶书,他得借重于方士、儒生之后。在解决了麻烦后,为了保住秘密,故而杀人灭口,这是符合始皇帝一贯行事作风的。

之所以有这种倾向,是因为绢书中记载了,始皇帝不惜耗费万金、万铜,也要在五岭为仙书修一个存书之地。而卢生,也很有可能也是参悟了这里的秘密,所以在始皇帝痛下杀手前,提前跑路了。

“青雀,我觉得你该去写话本子,肯定大卖!”

李泰笑着摇了摇头:“不对,这东西,可比话本子有趣多了。”

兄弟俩都看向北面喝茶的李承乾,想听听太子怎么看的。

李承乾能说什么,这些事过去的年头太多了,什么可能都有,关键看张慎微能不能在五岭找到什么。

他也在等池忠,钻了这么多天的山沟,到底发现没有天宗派的蛛丝马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