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0章 事发!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李恪觉得,掌握了足够证据,缉捕吴郇、沐慎,再拿下孙奔,进一步挖出幕后黑手,这事就可以完结了。

可太子的却轻飘飘的来了一句: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道理,李恪是明白的,但他不觉得有什么必要!

直到王汾的孙儿夭折,灵堂出现了三对童男童女,李恪服了!

“皇兄,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幕后的指使者是王汾了?”

“我可不信你是蒙的!”

李承乾摇摇头解释,真心不知道的。

但要说王汾会出事,他却实一早就知道的。

前番,他让杜荷、秦怀玉,前往雍县平抑粮价。发现那里除了官营的盐、茶,其他的东西物价奇贵。

而操弄本地物价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汾管家的侄儿-王林。

“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吧?”

“当然,臣弟又不是傻子!”

这个王林啊,说过一句豪言壮语:如果王家觉得有必要,他可以把馒头,卖到五十万贯一个!

嘶,李恪倒吸一口凉气。

“口气太大了吧!”

“口气是不小,但人家在雍县的权势,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

李恪頟首,雍县是老四的封地,他与太原王氏的关系摆在那里,王林在雍县自然可以予取予夺。

李恪算是明白了,在清雪、赈灾的事宜上,他为什么要拉上老四,还把雍县划到他手下,怕就是为了这个。

“你我兄弟,都见过人心的贪婪和险恶。”

“可老三,你见过这么贪婪的人吗?”

李恪摇了摇头,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五十万贯一个的馒头,别说百姓了,他这个皇子亲王,也是吃不起的。

太原王氏,不愧是太子晋的后人,千年世家,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等等,太子晋,周朝的哪个太子晋?”

“别闹了大兄了,还能哪个,自然就是周太子晋,世人皆知啊!”

李承乾好像明白了一件事。

但李恪却糊涂了:“怎么了?”

李承乾淡淡一笑:“没什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此言不谬啊!”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王汾太贪了,像貔貅一样,只吃不拉,贪得无厌。为了聚敛更多的钱财,他真是不择手段。

多少人因为他大笔一挥,家破人亡啊!多少人因为他,活活饿死,或易子而食。

雍县的百姓,诅咒王家者,十有八九!这样的人家不该遭到报应么!

这么损阴德,合该报应在子孙身上。

再把目光放回长安,事情明摆着,吴郇、沐慎受孙奔的指使,要抢占永安六坊的灰色产业。而孙奔的背后,就是王汾。

搞这么多事,要说就是因为粮食,与东宫置气,李承乾是不信的。

“兄长的意思,是老四?”

“哎,话不能这么说,证据,凡事都要讲证据。”

李承乾敢打赌,就算把王汾吊起来打三天,甚至用他阖府的性命相要挟,他也不敢承认攀咬老四。

不过,能捞到王汾这条大鱼,李承乾已经很满意了!

“好!臣弟知道了,我亲自带队抓人!”

不!李承乾摇了摇头,又靠向李恪,低语了几句,听得李恪嘴角微微上扬。

........

三天后,长安-京兆府

楚恒一脸的懵逼,案上摆着血书,府衙外还跪着近千号永安六坊的百姓。

他们请楚恒这位父母官做主,严惩草菅人命的蛇丘县公-王汾。

王汾是谁啊,太原王氏在朝廷的话事人,魏王的座上宾,魏王师-王珪的亲叔叔,是他能办的么?

这么大的事,这么多喊冤的百姓,他就是想摁下,也是摁不住的。

公事公办的话,一个弄不好,王汾折了,魏王断了条臂膀,他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坐在下面养神的长孙冲,见到他的顶头上司,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也是会心一笑。

“府尹,作为长安的父母官,咱们不能置之不理吧!”

这外面的百姓,又是哭天,又是抹泪的!向路过的官商百姓哭诉着,他们孩子的遭遇。以长安百姓的“八卦”的性格,用不了天黑,这件事便会传遍整个长安城。

明天早朝,太极殿上,陛下便会在满朝文武面前,当殿质询京兆府,到那时候,他们怎么应答?

好,就算陛下,愿意给他们时间!

外面的百姓会给么?

今天是一千人,明天就可能是三千,后天也许就是一万,甚至更多。

谁能保证,不会激出民变来?

“使君,你我都是做父亲的人,你应该很清楚,父母能为孩子,做出什么事来。”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

而京师一旦闹出民变,可就演变成天大的丑闻了。

满城风雨了,鸿胪寺住着的诸国使节,也会知道。

那是,朝廷的威严扫地,陛下的颜面无存,如此严重的政治事件,是他们两个的肩膀能扛住的么?

“伯良,咱俩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都这时候了,你能不卖关子了么!”

楚恒是老吏了,他当然知道长孙冲说的是客气的,一旦出现了那样的情况,他敢保证他俩会被满朝文武的怒火烧成渣。

“我没想卖关子,我只是没想好万全之策。”

“但有一点,很明确,咱们现在要是不出去,这个锅就甩不掉!”

接了状纸,不给百姓一个说法,那在长安的百姓眼中,他俩的屁股可就坐在王氏一头了。

有一点,长孙冲得提醒他,甭管平时跟谁走的近,都没必要因为外人,把自己和朋友,都搭进去。

楚恒又不是傻子,哪里听不明白长孙冲是什么意思。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绝对不能让魏王沾上,否则他就是魏王党的罪人。

一旦让殿下染了腥,耽误了殿下的大事,耽误了天下读书人的出路,他就是万死也难赎其罪!

“好,我同意了。”

就这样,楚恒、长孙冲,走出了府衙,在街面上,当着长安老少爷们的面保证,京兆府一定会秉公办案。

二人忙的满头大汗,好不容易把百姓都打发走了,随即分别向东宫、魏王府传讯,与此同时,楚恒、长孙冲也联袂入宫,准备向皇帝禀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