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3章 对话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安邑郡公-裴宣机出身北齐世族,受到杨广的赏识,参与讨伐高句丽的战事,又见证了隋朝灭亡的惨剧。尽管隋朝覆灭,裴宣机并未以身殉国,继续在乱世中追随宇文化及。直到李世民擒获窦建德,他才随父献土归降于唐。到了大唐,又进了东宫,跟了息王,他本以为能做一番大事。

但很不幸,息王失败了。当年在东宫,他看着尉迟恭挑着巢王的脑袋,耀武扬威的出现在外面时,他就知道大势已去。

古人说:吾闻古之士怒则思理,危不忘义,必将正行以求之耳。君子危不忘义,他本来是想鱼死网破,以命殉主的。

可他年逾八旬的老爹,是拄着拐棍来劝降的。看着他老人家佝偻着腰,在尉迟恭的槊下瑟瑟发抖,声音发颤的劝说模样,裴宣机真的比自己死了还难受。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他不降,他的老父的人头就会被尉迟恭砍下来,与巢王串在一起。身为人子,裴宣机不能让这种事发生,所以,他降了!

降是降了,但陛下还真念旧,念着昔日的交情,保留了他大将军的名位,俸禄、封邑也是只增不减。而为了报答陛下,他参加了定襄会战。

在恶阳岭、在阴山,他用自己智谋,辅佐李靖击溃颉利,覆灭了突厥帝国。皇帝夸赞他赞画兵机之才,不下于房杜。

可裴宣机却丝毫没有感到荣幸,因为皇帝始终不是那个他倾心报效的人,那个人死了,他的心了死了。所以裴宣机选择了在壮年致仕。

过了这么多年,闲云野鹤的日子,他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却不想在多年后,还能见到活生生的太原郡王。

看到李承宗的那个,他心中的废墟瞬间升起一团火焰,但很快又熄灭了。不为别的,就因为大势已经。

这些年,他虽然很少踏出府邸,但也听裴深说了不少外面的情况,尤其是有关于军队的。

贞观炮、轰天雷、贞观铳,还有那个如庞然大物的贞观舰,正说明了,陛下的统治正在日趋稳固,他的帝位也将无人可以动摇。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来源于一位文武双全的太子,有这样的储君在,陛下完全可以甩开膀子,干任何他想干的事。

李承宗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翻盘,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他也劝太原郡王,放弃这个年头,流亡江湖也好,隐居做个富家翁也罢,总归是条活路。要比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要靠谱的多。当然,如果需要钱财,他可以提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绝不吝啬,这也算是报答息王的知遇之恩了。

但太原郡王要比他父亲执拗的多,他根本不听裴宣机的劝告,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皇权。永嘉公主之事,长安城闹妖物,甚至到这次的假铜币事件,都出自太原郡王的手笔。计划很不错,杀伤力也不小,但每一次都是铩羽而归。

这一次,他的目标又对准了驸马都尉独孤谋,想着利用他,除掉侯君集、薛家兄弟,进而离间陛下父子,让他们内斗,让陛下废了太子,引起储位之争,让大唐内乱。

听到太子被陛下打了,圈禁在东宫,太原郡王还很高兴,他觉得自己成事了,以陛下多疑的性格,一定会除掉太子,废了他。

可裴宣机却摇了摇头,以他对陛下的了解,陛下越是发火,就越说明他不会相信,因为陛下如果对太子死了心,便不会如何大张旗鼓,他会选择用最安静的方式,低调的处理此事,以求把动荡降到最低。

所以,裴宣机让裴深送走了最后一道消息,切断与李承宗的一切联系。而在这一切做完后,东宫的亲军都尉府便到了,且还是护送太子来的。

看到太子,裴宣机就知道,陛下果然识破了这个离间计。且太子的反应也的确够快,这么快便将目标锁定到了他身上。

“太子殿下,您来的,要比臣预计的快上两天。”

“郡公谬赞了,还是下面的人办事得利,孤不过是用对了人而已。”

“用对人就很了不起啦!当年,息王要是用对人,也不会败的那么惨。”

李承乾点点头,他知道裴宣机是后下水,而他下水的之前,也一直是闲赋在家,没干过什么危害朝廷的事。

而他之所以下水,完全是为了报答建成的知遇之恩。在这种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选择举发,还是义无反顾的帮助李承宗。人啊,最难的就是情义,能把情义看的比身家性命还重要,这不得不让李承乾高看他一眼。

“孤记得,贞观初年时,陛下曾有意让郡公入东宫,做孤的师傅,教授孤兵法战策,但是被郡公拒绝了。”

“孤想知道,郡公是觉得,孤的天分不及承宗吗?”

裴宣机笑着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不愿去东宫,是不愿意去回忆武德九年的那场惨剧,他跟常何一样心里都过不了那道坎儿。

恰恰相反,他听太原郡王、裴深说过,太子的表现,无论在谋略,还是武艺来讲,李承乾绝对是李氏子弟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批,而且还是拔尖的。

再加上,东宫有那么多能臣干吏在,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一样!孤听父皇说过,郡公的兵机战略,那都是当世一流的,本朝之中鲜有人物可以比肩。”

“侯君集、李勣,他们是能打,但说到儒将,甚至儒帅,郡公在开国武将中佼佼者。当然,这是卫公说的。”

对李靖的评价,裴宣机是受宠若惊,能得到大将军这种评价,他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殿下,聊够了,是不是该抓臣了!”,话间,裴宣机还把手抬了起来。

李承乾笑着摇了摇头:“郡公说错了,孤来可是抓你的。郡公府的人,也不会被朝廷治罪。”

“陛下体念郡公的功劳,更不愿意看到郡公上法场,所以特地让孤送来一壶酒,请郡公自行斟酌,在合适的时间上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4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