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大理寺那事,要不是魏征提醒,李承乾还真就给忘了!

关了四个月,也的确挺坑人的,正好今天出宫,他也是大理寺走一遭,看看那个醉鬼,成什么鬼样子了!

进牢区前,孙伏伽特意提醒他,这家伙是个半疯,搞不清自己是谁也就算了,嘴里还都是疯疯癫癫的话。那词儿,他都没法复述,简直是大逆不道。

“是吗?那孤更要领教一下了!”

刚走进甲等区号房,便听到了谢文远五音不全的歌声:破烂命、破烂活,破烂彀中不知活,饿死的、冻死的是老实人,昧着良心发大财。........,人生春秋数十载,大梦回头皆为空。

听了这乱七八糟的歌,李承乾才明白,孙伏伽为什么说他是个疯子,这不就是个愤世嫉俗的愤青么!

对张思政招了招手,李承乾就两个字:揍他。

这种人就是欠揍,世间给他的鞭笞太少了,才让他如此的肆无忌惮。揍他,就是在帮他,不仅能保他的小命,更是能让其认清世间面貌。

所以,不必留手,打的越狠越好!

张思政也真是好样的,一拳就打了个满脸桃花开,随即薅着谢文远的领子,像丢布袋一样丢来丢去。

李承乾对这个力度很满意,嘴角也不由微微上扬。

但他的这个表情,却让孙伏伽陷入臆想当中,听说太子喜欢在校场让侍卫模仿突厥人摔跤,他不会就喜欢这种调调儿。

不行,太暴力了,他得躲远点,省的太子觉得不够刺激,把他也丢进去,是以不由向后退却两步。

可孙伏伽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嘴是真硬,都打成这熊样了,还喊口号呢!

饿死的、冻死的,都是特么心眼好的。

有钱的当官的,心特么都是黑的。

成天给人当牲口,连口吃的都不给。

........

咱卖汗,咱们的女人卖肉!

可他骂的越起劲,张思政打的就越狠,直到他被打成一摊烂泥!

李承乾蹲下来,随手拿了一根草棍,捅了捅谢文远嘴角的伤口。、

“硬骨头,见多了,但你这种又贱又硬的,倒是头回见。

来,说说,你是什么来头?”

谢文远努力睁开眼睛,但肿起来的眼皮,只能睁开一条缝。

“你,你特么谁啊?”

无礼!爆喝一声,张思政又要下手,却被李承乾抬手拦了下来。

“孙少卿,让人给他收拾一下,洗干净了,带到正堂!”

谢文远的三观碎了,把他打个半死不说,还让人“好心”给他治伤。

大理寺医匠会治伤吗?把按到水桶里,像秃噜猪一样秃噜干净,搞他痛不欲生,比上刑还难受。

不等缓过神来,便是散发异味的,不知道何年何月的金创药,再蛰一次他的伤口,这是治伤吗?这是虐待啊!

“跪下,老实回话!”

孙伏伽纯粹是好意提醒,再口无遮拦,怕是别想活着下去。

谢文远也算识趣跪了下去,但却没忘折腾了半天,他的肚子还饿着呢!

他想要只鸡!

四个月没见荤腥了,他现在看什么都想上去咬一口!

得到李承乾会意,孙伏伽也是摆了摆手,立刻有差役应声去做。

看到谢文远风卷残云般消灭了一只鸡,李承乾笑了。

“人知道饿,就该知道怕!这世上的事,从没有公平的,即便是你厌恶的权贵,也未必有你想的那么自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是这么想的,是吧!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你见过哪个王朝真正做到河清海晏穷寥廓了!”

王朝兴衰,这个题目太大了,不适合在这里讨论!李承乾只想知道,他从哪里来,来长安干什么?

打了个鸡嗝,谢文远乖乖的做了自我陈述,他叫谢文远,陈郡阳夏人,出自陈郡谢氏-四房宗信公一脉的子弟。

李承乾莞尔一笑,这小子其貌不扬的,来头却不小,竟然是乌衣子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左谢氏可是史迹勾沉之家,南侨四望之一,虽然没能像兰陵萧氏那样繁盛到唐朝,但在江南,也是数得上号的望族。

这谢文远怎么搞的,弄得这么狼狈?

呵呵,谢文远自嘲的笑了起来,是啊,陈郡谢氏的子弟,他这个样子,说出去都没人信。

可事实就是如此!

谢文远从胸口掏出一块玉牌,谢氏最公平的地方,怕也只体现在这块小小的玉牌上了。除了姓名,生辰八字,分属哪房外,还有谢氏的族徽!

孙伏伽是状元公,见多识广,看过牌子后,对李承乾点头,证明了东西是真的。

好吧,好吧!江左谢氏的公子,不在陈郡好生当的世家公子,怎么跑到长安流浪呢?

“公子这么年轻,就能大理寺少卿甘于居下,出身想必了得吧!”

既然出身权贵之家,不可能不了解士族门阀制度。哪怕是有了科举制,世家大族依然把控着进士科的绝大数名额。

可他更该清楚,世家内部斗争的残酷性,尤其是长幼嫡庶之间的是多么残酷的争斗。不是兄弟,不是父子,只有血淋淋的“仇人”二字。

很不幸!谢文远是庶出的庶出,在那个日薄西山,却又固步自封的家族中,他与努力几乎没什么区别。不仅要干杂役,连读书都要给嫡出的子弟当书童才行。

谢文远五岁的时候,就懂怎么看人脸色活着了。他的母亲告诉他,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金榜高中,才能改变他的人心。

从那时起,谢文远就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哪怕他被人辱骂、痛殴,他也咬牙学了下去。在族学中,他的文章是数一数二的,更是能将二王的书法模仿的几可乱真。

陈郡谢氏,是一直他所不齿的家族,他恨谢氏,更不想金榜题名给谢氏增光,所以在今年的大比中,他卖了一个寒门子弟名帖,想着靠几篇擘窠大字,取得功名。

但直到放榜的那一刻,他才明白,才学远比不上出身,主考官萧瑀永远不会取寒门的子弟入仕。

而这种典型的世家官员,以狭隘的方式取士的短视之徒,却被圣人喻为板荡诚臣,那这个国家的取士制度,还有何公平可言,那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