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8章 天黄道仪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钦天监有一个天黄道仪,是太史令李淳风设计制造的,表里三重,下据准基,状如十字,末树鳌足, 以张四足,用以观测天象和气候变化的仪器。

李承乾是不明白,这东西是什么原理制造的,更不确定他是否有效。

但李淳风却笃定,还弄了一套四六句,什么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孤不想知道别的,就想知道下不下雨!”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李承乾被他逗乐了,这话说的跟没说不一样么。那还不如现在出门,看一眼东南方向的天,如果是晴空有淡淡的云,那就不会下雨,如果是乌云或者是比较低的云呢,那今天就是会下雨。

发明创造,他当然是鼓励的,可这“也许、大概、可能”有用的仪器,是不是就没必要浪费太大的精力。当然,更没有伸手向他要钱,他是绝对不会赞助这种项目的。

观星,说好听点,那就闲情雅趣,那说不好听的,就是吃饱了撑得。看什么,能看出什么来?看出吃的,还是喝的。

李淳风不服气,他好好给太子讲了讲观星和异景的历史。

汉书中说:东汉明帝刘庄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梦见一条神龙入怀,后来,当她生下刘庄时,一道强烈的红光出现在天空中,众人都认为这是皇帝诞生的祥瑞。

其次,汉武帝出生的那一年,宫殿震动了三次,这被认为是天神在预示着汉武帝将成为一位杰出的皇帝。

还有,在晋惠帝出生的那一年,玄武现形于洛阳城外,众人认为这是皇帝诞生的祥瑞。

李承乾冷冷一笑:“老李,还能再扯一点吗?”

“那刘庄要是阴丽华与龙生的,刘秀能干吗?不说刘秀,换你你干么?”

“还晋惠帝,司马衷就是智障,还玄武转世,玄武都是白痴吗?”

当然,最近类似这样的笑话是越来越多,还有说皇帝出生的时候,唐国公府门口蹲了两条龙呢!

不是,李承乾就想不明白了,就这也有人信?

李淳风嘿嘿一笑:“殿下,这不很正常吗?那刘邦还是赤帝之子呢!”

话说到这,李承乾有些明白了,这都是为了封禅造势啊!这些人为了哄着陛下去封禅,那真是什么瞎话都敢编!

不是,这几年怎么了,怎么年年都有人复奏,请陛下封禅呢!

父皇早年不就定过调子了么: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怎么老翻这笔旧账!

“殿下,封禅可是有好处的。”

古人说,“易姓而王,必封泰山。这是向上天启奏,江山变易,神器易主,也是君权神授的一种体现。

二是,利用人对于上天的敬畏,从而引导人像敬畏上天一样敬畏君王。进一步把“君权神授”这种思想深深的植根在人的意识里,稳固江山。

三嘛,震慑周边,汉武帝实行封禅的时候,十二部将军亲自率领十八万骑兵,一路高举着锦旗,绵延不绝,足足有上千里之远。

出了长城之后,一路向北,到达边陲地带,登单于台。如此兴师动众的行为,又怎会对这周边国家起不到震慑作用呢?

李承乾无奈一笑,掰起指头给李淳风算了一笔账,自祖龙至今,封禅的皇帝有四位,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光武帝。别人就不说,秦二世什么狗东西,他也封禅?就他那德性,踩上泰山,都算脏了那块地方。汉武帝、光武帝还效仿,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殿下,这秦二世封禅,不作数的!”

秦二世之前,祖龙已经封禅了,他这就是对父亲的模仿和对权力的展示,而非自身功绩,所以从来没人承认。

“扯,雁过留名,人过留声,他照着做了,就算!什么叫没人承认!”

“他什么档次,也能跟陛下相提并论?我看这泰山,不去也罢!”

封禅泰山,是件大事。可以不搞,要搞就是大动静。而且礼仪还得根据前朝往事、重新编纂。且封禅的过程,不仅皇帝难受,国家也得跟着难受。

什么从皇帝到随员都得搞斋戒,一般得提前三天,人饿的够钱,其次:先封后禅,泰山之顶祭天、梁父社首祀地;然后是金册玉牒,再往后是谢牛:就是牺牲以祭天;其他还有刻石记功、宣布改元和天下大赦等等,太麻烦了。

魏晋至南北朝,甚至到隋朝,为什么没人搞这东西了?

不仅是因为战祸不断,干戈不息,更是因为理不清个统序,根本没法去做。

“所以啊,我大唐要把这一篇填上,证明我皇唐,是天命所归!”

不是,李淳风怎么这么积极啊!人家文官劝陛下封禅,是因为封禅是展示皇权的机会,参与的文官都有机会获得晋升,省的兢兢业业的苦熬了。

李淳风是道官,太史令已经到头了好不好!怎么地,他为了升官,还想还俗啊!

依着李承乾看,别那么麻烦,只要他还俗了,到东宫来,保证给他一个满意的品秩!搞这么事端干什么,劳民伤财的。

李淳风尴尬的笑了笑:“还不是秦世英的事,搞得太不体面了,国教想挽回一点形象!”

啥?

李承乾笑了,拿大唐百姓的钱,给你们道门脸上增光,咋能干出这么不要脸的事呢!真好意思!

这事啊,东宫怕是帮不上忙,李承乾是不可能拿百姓的油水,去贴道门。

而且,李承乾还劝他,最好别这么干,否则必会令魏征等公群起而攻之,到时候再草草收场,那可就磕碜了。

“那道门,这!”

道门的事,也不是李淳风一个人说了算的,他也是听命行事。

“殿下,要不是你给指点指点?”

“指点?孤可不是随便指点的,你们道门给的起报酬吗?”

李淳风嘿嘿一笑,他们道门的长辈可是说了,只要能赢得东宫的好感,佛门能给的,他们道门也能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