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83 忌讳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皇明皇太孙

大明朝的官不好当,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现在的英示皇帝,一个个的都不会让官员们轻松起来,给予了官员们极大的压力,想要像两宋时期那么富贵,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是对于很多的官员来说,他们在乎的不一定就是朝廷的俸禄,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地位和权力,而这些显然也是明朝的皇帝们不可能给予的。

读书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这可不是没原因的,因为宋朝一旦金榜题名,那么就是人生巅峰。俸禄什么的暂且不说,文官们的地位奇高,根本不讲那些武将们放在眼里,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鄙视。

除了文武地位的悬殊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当官的环境。宋朝的文官可不担心被皇帝杀头,最多也就是被贬黜或者流放,就算党争比较严重会有党同伐异的事情。

但是不需要太担心皇帝一道圣旨就是人头落地呀,看看大明朝做的事情,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被砍头也就算了,动不动还要剥皮充草,还要被挂在县衙旁边的小房子里示众

甚至一些读书人觉得明朝的官员,还不如元朝时期有地位。蒙元虽然是异族,也将读书人划到第九等,可是很多的时候也会给官员们一些权利,会给他们一些体面。最重要的是,只要完成了一些事情,朝廷可是不太约束的。

哪像在大明朝,贪官污吏被杀得血流成河,要是不能勤勉或者执行好朝廷的政策,考评那一关也过不去,说不定还要被朝廷责罚,这简直就是没有活路呀

想要牛儿跑得快,大明朝的皇帝也不舍得给牛儿们吃的太饱。

这样的局面自然会是怨声载道,可是没办法呀,谁让很多的读书人骨子里想着的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官就算再苦,也总是好过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就算是再被皇帝压榨,在百姓的眼里那也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茹镛看着拜帖,说道,“父亲,这些帖子府上真的不回”

茹瑺淡淡说道,“为父蒙陛下隆恩忝为吏部尚书,本就是滔天之幸。你大哥尚公主,贵为驸马都尉,吾等当知足。”

茹镛也说道,“儿子一直不敢辜负皇恩,只是这些帖子好些都是”

茹瑺看着幼子,说道,“你是想说这些帖子好些都是朝廷重臣送来的,想要结个善缘是不是咱们茹家,首当尽忠职守无需歪门邪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茹镛也觉得或许也不能那么刻板,也需要考虑以后呀。

大哥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那可是驸马都尉,按照辈分来说当今天子还要称一声姑父。这也都是有朝廷俸禄的,以后只要要是想要步入朝堂,那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起码一个文散官或者武散官的官位跑不掉的。

大房那边是不需要担心,可是要想想二哥呀,也需要想想自己这个老幺呀。

父亲大人贵为吏部尚书,这要是连个善缘都没有结下,以后要是高老还乡了,那朝廷之上可就没了什么香火情了,以后子孙想要走仕途,那就比较艰难了。

茹瑺自然也知道小儿子在担心什么,只是有些事情他不好明说,或者说小儿子的那些想法也很正常,毕竟很多官员实际上也都是这么做的。

虽说朝廷现在对于党争十分的地方,可是谁都清楚,朝廷上也确实有着那么一些个官员的派系,有些人就算是离开了朝廷,或多或少的还是留下了一些情分在,或者是有着自己的一些衣钵传承。

比如说茹瑺,他可是主持了英示元年的科举,那一科的学子们,理论上也是茹瑺的门生。当然茹瑺可不需要这样的名声,主要是不愿意出这个风头,那样只会引起皇帝陛下的不快。

更何况贵为吏部尚书,这也就是实质上的文官之首,也没必要在乎那些虚名。真的要是想要培养门生,那也是需要找到可以培养的人才,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就笼络一堆人,那样反而只会坏事。

就像前任户部尚书郁新,虽然这事被罢官去职了,现在也是沦落到被发配到黄河大堤。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郁新培养的接班人非常好,夏元吉那可是一个厉害角色,很多人也知道,皇帝陛下颇为赏识他。

茹瑺看着小儿子,说道,“你如今还是好好的进学,莫要有其它的心思。官场上的那些弯弯道道,你现如今还不懂,若是有朝一日你步入官场,为父再好好教你。”

茹镛就郁闷了,别看他现在也是在国子监读书,可是他才不是那种凭借着真材实料考入国子监的。国子监里可不缺少他这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家里头都是有威高权重的长辈。

这类学生自然也就是荫生,和那些荫官一个道理,就是投胎投的好家里有个当官的。这类人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但是未必一个个都是人杰。

别看茹瑺是一个神童,现在更是贵为吏部尚书,但是他的三个儿子们一个个的都没有太大的才华。不要说继承衣钵了,只要不搞出一些乱子,就算是不错了。

茹镛也是有自知之明,他在国子监读书都读不明白,指望金榜题名更是不要想。自己没有那个本事,父亲也不会帮他暗箱操作。就算以后有荫官的机会,大哥和二哥能够分到更多的资源,到他头上的时候估计就是一个富家翁了。

茹瑺叹了口气说道,“看看练府就是,你若是聪明一些,你的那些同窗好友若是向你求情,一概不要答应。”

隔壁的练府可不好进,那可是皇贵妃的娘家,练子宁练老大人更是为人古板严苛。

不要说寻常的官吏不敢登门造次,就是他这样的官宦子弟被老大人碰到了,不出意外的话也要被考校一番,以及说不准要被训斥一番。

谁敢在那位老大人跟前放肆,先不说朝野上下谁都知道当今天子宠爱皇贵妃殿下所诞公主。单单就是练老大人在大理寺和都察院轮着转,这就是让人觉得害怕了。

看似是不如六部尚书官职高,可是这也是不折不扣的九卿之一。最主要的是那位老大人的职责就是监督弹劾百官,也是深受皇帝陛下的信任,就算是茹瑺也不敢轻易得罪啊

这个时候还是低调一点的比较好,茹镛也确实有探探口风的心思,一些同窗好友所请推脱不过。而自己现在也问了,这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这边大事他也做不了主。

现如今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当今天子打算整肃吏治,好些人在这个时候是心惊肉跳的,也有不少人在忙着扬名、运作。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危机,搞不好就是丢掉乌纱帽,甚至是人头落地都有可能。而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来说,说不定就是自己的仕途上升一步的机会。

尤其是那些清官,或者是一些清贵的官员、官声好的,这自然也就是他们的机会了。他们或许不缺少能力,也不缺少野心,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些机会,一些能够让皇帝注意到他们的机。

京察,这对于不少官吏来说确实是一次大考,表现的优劣也确实关系着他们的仕途以及身家性命,这个时候要是不认真的,那就是怪事了。

那些想要向上爬的,自然是有能力或者是德行比较不错。虽然有些人可能是在其位谋其政,没有太多的功利的心思。但是更多的还是想着总该是得到点什么,尤其是自己做的还算不错的时候,不管是名声或者是官职,总该得到一点吧。

这个时候多多的运作,当然没什么问题了,不只是身在官场会这么做。在其他的地方,实际上也是一样,抓住每一个能够向上爬的机会,这是人之常情。

而那些底气不足的人,或许是想着上下钻营,想着是能够顺利的度过难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哪怕大明朝对于贪官污吏惩处一直很严厉,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官员都是清官。

更何况有些人还有其他的心思,就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是屁股底下也不算很干净。但是自然这是京察,完全可以将主事的人拉下水,到时候只要笔杆子稍微动一动,考评那一关自然可以拿到优异的表现,说不定就可以升官了。

能够在官场上厮混的人,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总有一样是比较厉害的。而有的人干脆是双商都很高,那就是如鱼得水了,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想法了。

茹鉴来到了正堂,行礼后说道,“父亲大人,儿子去了严公府邸,严公勉励儿子几句,留下书信。”

茹瑺叹了口气,说道,“为父和严公早年投入陛下门下,那时品级不高、职司不多,也是时常私下走动。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好不痛快只是现如今,哪怕严公即将出发开封府,吾也不能亲去送送”

茹瑺的两个儿子也不说话了,这些话题也确实是比较敏感,不过他们也都能够理解。

他们的父亲是吏部尚书,是天下文官之首。而严震直是工部尚书,虽说不少人觉得工部是六部当中最不显赫的,可是谁都知道当今天子无比重视工部。

这两位尚书大人要是私下里经常走动,那多少是有些犯忌讳的。哪怕他们都是出自太孙府,可是真的要说起来,普天之下的官吏,哪一个不是当今天子的门生

茹瑺或者严震直,实际上也不是这几年才不走动,他们只是在当时的皇太孙年岁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开始彼此间慢慢的保持一些距离。也是随着他们的官位越来越高,也就开始慢慢的保持一定的距离。

至于说和张赫、朱寿这些武勋,哪怕都是出自太孙府,也一直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文物还是需要分开一点的,走的太近了,不是好事。

严震直即将去治理黄淮,很多人也看到了他的风光,看到了他得到了皇帝无与伦比的宠信。很多人只是羡慕,不少人也会觉得佩服,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事不关己。

作为同僚,茹瑺觉得自己能做的也都做了,他也知道那就是严震直的追求,他不会多做什么自然也不会反对,只能送上自己的祝福了。

或许茹瑺也会感觉到骄傲,当初的太孙府门下,实际上也是英才济济。不管是现在居庙堂之高,还是说牧守一方,大家现在都算得上是朝廷栋梁。

最重要的是这些昔日同僚们都是国之重臣,一个个的也都没有忘记初心,辅佐的皇帝陛下将江山社稷治理的更好。他们或许也都是无比幸运的,早早的在陛下跟前效力,陛下也对他们委以重任。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能够辅佐陛下开创大明盛世,这也算是他们的幸运。

朱允煐可不知道自己的尚书们在说着什么、想着什么,他只是在逗着小儿子。看着胖嘟嘟的朱文坤,朱允煐的心情就很好。

“你大哥是太子,咱就不给他什么王爵封号。咱就是那么宠你的二叔,也只是让他当了个吴王。想想你的那些王爷们,咱可是不舍得给他们好的封号。秦王、晋王是给你曾祖早封出去了,汉王爹给你留着”

在旁边的徐妙清心里一喜,王爵封号可不是小事,虽然现在大明朝没有实质上的封地,但是这些封号也代表着地位。

一般来说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封号最为尊贵,当然自唐朝以来,秦王的地位就显得格外特殊。当然在大明朝,吴王肯定也是无比的特殊的。

不过这个汉王的封号,那可是一般的皇子没办法承受的。

大儿子是太子,次子是汉王,这足以说明徐妙清的地位稳固。在者就是次子得到汉王这样的封号,实际上这也是在辅佐他的大哥呀。

刚刚满周岁的朱文坤可不知道他的父皇给他预留了尊贵的王爵封号,正专注的弯着腰抓着自己的小雀雀呢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