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47 必须慎重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当朱高炽和朱孟烷正式递交国书的时候,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的也都是与有荣焉。

虽然在洪武朝的时候,周边也有一些藩国称臣或者纳贡,这似乎也是说明了大明王朝的强盛,隐隐的有着那么一些个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了。

但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是大明朝宗室在海外开国,这也不是此前的一些名义上的称臣纳贡,这里头的意义自然也就意味着截然不同了。

赐予国名,这实际上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当然在一些人眼里,这更有意义。

不管是东日还是扶月,实际上这两个国家的出现,也有其他不同的意义。

汉朝实在太遥远,所谓的汉倭奴国王等等,对于大明太远了。而唐朝时期,东瀛派遣的遣唐使可是十多次,他们也是尊中原王朝为宗主国。

只是这样的事情在南宋灭亡后,一切都改变了。尤其是当年忽必烈派遣使者到东瀛让他们称臣纳贡时,被东瀛严词拒绝了。至于忽必烈两次讨伐东瀛都失败了,这也使得东瀛方面上下充满了信心。

他们觉得不只是自身强悍,也有神风的保护,这极大提高了他们战胜天朝上国的信心,从此不再崇拜中原王朝。

当初老朱建立大明的时候,也曾经派遣使者跨海到了东瀛。但是当时的东瀛摄政王怀良亲王不仅扣留了明朝使臣杨载和吴文华二人,更是杀害了使团成员五人。

当然,这时候也是东瀛的南北朝时期,杀害大明使臣的也是南朝天皇。

哪怕此前占据石见银矿,或者是朱老四在东瀛开疆拓土,这都是大明兴义兵了。

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东瀛那边早就不尊中原王朝了,尤其是在经历了蒙元时期,周边不少的藩属国早就离心离德了。而现在呢,东瀛诸多土地被占,朱老四和朱老六在东瀛开国,高丽也时刻都有覆灭之危。

现在的大明王朝,可不再是徒有其表,会让周边的藩属国更加警惕。要么是老老实实的遵从大明的意志,要么就要做好大明天兵大军压境的准备。

这样的大明朝显然是更加强横的,哪怕有些人觉得这是不行王化。只是也在一些人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该有的样子,可不只是什么赐予一些赏赐予以安抚就好。

一张一弛不说,也是尽显大明天朝上国的气度和强势。

洪武皇帝没有做到的一些事情,英示皇帝看起来可以做到,甚至是看起来做的更好一些了。

只是在一些文武百官看来,他们的英示皇帝也不够大气,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区别。

因为按照一些历史规矩来,如果藩国纳贡,那么中原王朝会回赠十多倍的财物,甚至更多。哪怕一些番邦小国纳贡的物品看起来不值一提,但是为了彰显中原王朝的富贵,回赠的赏赐那绝对是让人心惊的,绝对是丰厚的。

其实早年间的洪武朝时期,也一度是这样,一度也是予以丰厚的回赠。但是慢慢的,大明王朝对于周边藩国的回赠,那是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会予以回赠。

这样一来也使得不少番邦小国会不满,原本他们朝贡,那是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可是现在根本就无利可图了,这些番邦小国也就立刻变脸,连名义上的纳贡也不愿意了。

马匹三百、硫磺百石和玛瑙百颗,东瀛刀三十,这是东日和扶月需要纳贡的物品,每三年一贡。

而大明朝回赠布匹百匹、铁锅三十口,同时考虑到东瀛蛮荒,朝廷允许东日和扶月互市,将金、银、牛马、皮张、绸缎、布匹、釜锅纳入互市范围。

毫无疑问,大明王朝的一些做法,和历朝历代有着很大的区别,以前的中原王朝对于周边的那些藩国可是非常好的。但是现在大明不只是没有予以丰厚的回赠,反而还是进行的商贾。

这些显然就是一些人眼里的不成体统,实在是有损天朝上国的国威。但是英示皇帝显然不在乎那些,不在意什么虚名,他一直都不觉得所谓的国威需要通过丰厚无比的回赠得以展现。

其实对于东日和扶月,大明王朝算得上非常友好了,要知道以前的鞑靼,或者依然存在的瓦剌等等部族,大明王朝可是严格限制贸易的。

大铁锅等等,一直都是大明王朝的战略物资,那些游牧民族想要得到铁锅、食盐等等,实在是太难了。而现在对东日和扶月,可谓是敞开了供应,只要他们付得起钱。

看起来到底是宗室的基业,虽然现在已经开国了,但是大明王朝对于他们还是比较大度的。

只是很多人也都可以看得出来,到底是开国了,也算得上是分家了,所以很多的限制也有。

比如说东日和扶月,要严厉打击倭寇。其实大明开国之初的时候,倭寇扰边的事情一直都在,洪武皇帝数次下诏也都是被处在内乱的东瀛给搪塞过去,甚至根本不在意。

历史上也是这样,在永乐时期结束内乱的东瀛称臣,倭寇也一度变少。可是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大明不再予以丰厚,东瀛就立刻变脸,倭寇也立刻增多。

其实包括高丽那边也是一样,在李成桂强势的那些年,东瀛的倭寇也一度不敢胡来。

所以说不管东日还是扶月,他们要确保倭寇的事情。要不然的话就要做好被大明申饬的准备,甚至是大明兴兵。毕竟在釜山、对马岛,大明都是有驻军。

更何况石见银矿那里,大明也一直都有军队驻守,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威胁。

在接受东日和扶月为藩属国的时候,大明也承诺保护他们,会以便宜的价格供以军械。同时也达成协议,自然也就是要将东瀛的天皇彻底的覆灭。

按照地图来看,鸟根县和山口县被大明直接控制,因为这是对马岛可以辖制的,最主要的还是石见银矿。而九州岛和四国岛,大部分属于扶月。

朱棣自然不会那么大方,他在东瀛经营的时间更久,扶月国不少地方都是他打下来的。但是他的东日,占据本州以及还有没有打下来的北海道。

尤其是接下来讨伐盘踞在北海道的东瀛天皇,扶月可是要出人出力的,大明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甚至扶月在东日面前,也算不上强大。

朱允煐比较大方,也是因为他希望看到自己的四叔、六叔有一番成就。可是朱允煐更清楚,如果不是他的皇爷爷各种有意无意的暗示,朱允煐也是没办法这般大方的。

说到底就是老朱对于他的子嗣,还是非常爱惜的,他也觉得大明家大业大,所以很多个时候也都是可以给予一些帮助。自己吃点亏也不算什么,子孙后代过得好就行。

哪怕朱允煐很小气,有些时候也是斤斤计较,但是老朱显然不是这样的性格。

所以朱允煐也只能接受这些现实,大方一点看起来也是应该的,这到底是他的皇叔们。更何况在大明周边建立一些藩属国,也符合大明的长久利益。

为了一些个战略目标稍微的吃点亏,一些短期内看起来吃点亏,也算不上什么。目光长远一点,朱允煐也一直都是这么说服自己,不能只计较眼前的得失。

东日和扶月这两个标志性的藩属国的出现,对于大明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哪怕可能有些人会对此有些不满,只是现在看起来大势已定,他们也没办法改变什么了。

更何况英示皇帝的性格,英示皇帝的做事风格,很多人也是心里有数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习惯了这些就好,这就是一个不在乎所谓的天威、颜面的皇帝,这就是一个必须要得到实际好处的皇帝。

哪怕一些人觉得这是皇帝的小家子气,也不得不承认大明王朝得到了诸多好处。

内圣外王,英示皇帝似乎也是做到了这一点。

只是他这个内圣外王不是庄子里的意思,不是那种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

对于大明的子民,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英示皇帝,都当得起爱民如子。但是对于周围的一些藩国或者蛮夷,他们基本上都是实行王道,发自内心的看不上的同时,也动不动要打要杀。

对于这些藩属国,或者不纳贡的国家,大明王朝可是真的各种压制,死死的压制。这么些年也没少接到各种部族、藩国的请求,也让不少的读书人觉得大明皇帝应该解救那些人。

可是结果呢,该封锁的继续封锁,该限制的还是限制,大明可不会因为一封言辞恳切、语言卑谦的国书等等就给那些国家各种好处。

朱允煐心情很好,带着朱高炽和朱孟烷拜祭社稷坛,这就是朝廷大事了,是盛大的仪典。哪怕一开始老朱似乎是不乐意参加,好似觉得这般抢了孙儿的风头。

可是呢,到底是当皇帝的,而且还是当爷爷的。朱允煐只是稍微劝了一下,老朱就穿着冕服兴致盎然的带领着宗室子弟、文武百官拜祭社稷坛,因为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这样的盛事,自然也不存在只是拜祭社稷坛,也需要盛大的酒宴、等等。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心情很好,对旁边的老朱说道,“皇爷爷,你且多等几年。再过几年,孙儿觉得该有更多藩属国使者入朝参拜。”

老朱老怀甚慰,对朱允煐说道,“那好,咱就等着。咱觉着过几年,你其他一些个叔父,也是该遣使入朝请求册封、入贡了。高丽那边,估摸着也快了。”

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是这个理,七叔、十二叔、十三叔,还有十五叔,都有意无意问了咱。十七叔就不说了,为了想要高丽之地,连允熥的主意都在打,想要让允熥帮着说好话。”

老朱哈哈大笑,随即说道,“那这么说来,你这些个年轻些的叔父,一个个的都是有些心思了。咱现在看看,也就是你五叔、十一叔没这心思。也是,这两个一个是想着要在大明安享富贵,一个惦记着锦绣文章,他们不想出去咱能想到。”

朱允煐笑着说道,“其实尚炳和济熺多少也有些心思,只是他们到底是做侄儿的,估摸着也是觉得若是叔父们都不愿意去,才轮的上他们。”

老朱想了想,说道,“若是让你叔父们过去,那也合适。只是咱也明白,秦王府、晋王府,到底是就过藩的,家底子足一些。真若是按照咱来说,这一趟高丽之地,需先予曾就藩的亲王,他们多少也是知道些兵事。”

朱允煐笑着点头,说道,“咱也是这般想的,这到底也是稳妥一些。”

小小朱不甘寂寞,怒刷存在感,“曾祖,咱觉着就算是封国,也该是要考虑德行。咱宗室里头有咱这样的贤良,也有咱二叔那般的纨绔,可不能马虎了。”

老朱故意逗着小小朱,问道,“纨绔你二叔那般的纨绔过去了也没事,到底不是在咱大明境内,就算出去了,也不是要去折腾咱大明的子民,你心疼个甚”

小小朱想了半天,才说道,“四战之地,没个贤良的国主,肯定一直乱。”

老朱笑着开口,说道,“咱垠儿到底是有见识的,若是没个贤良的国主,还真没办法治理好一个乱世。是该让贤良的宗室过去,要不然就算打下来了江山也守不住,那可不成。”

实际上就算是让一些宗室过去,压力也不会小。毕竟那些个藩国,到底也是异国。哪怕周围的一些国家受汉文明、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但是到底也不算同根同源,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君主,这样才不会二世而亡,甚至是一世而亡。

大明朝辛辛苦苦的打下一些土地,可不是为了让人去耍一下威风就行,这是需要长治久安,这才是无比重要的,这也是符合大明利益的事情

所以选派宗室,当然需要重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