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28 各自的盘算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看了看自己新出生的儿子,朱允煐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主要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健康,孩子看起来也比较强壮,这当然会让朱允煐感觉到心里比较慰藉。

只是作为一个皇帝,儿女情长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是有些奢侈的。朝堂上还有不少事情,也都是需要朱允煐办好的,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 肯定不能懈怠了。

再次上朝,在例行的一些奏报后,还有一些事情开始继续讨论。

只是这一次,大家也都算得上是比较聪明了。像黄子澄那样将风雅和有违朝廷法度挂钩的事情,大家自然是不会再说。正常一点的人,也不会像黄子澄那般想。

其实黄子澄就是太过急公好利了,他只是想着要帮助读书人得到更多的特权,想着要所谓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只是这家伙, 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政治智慧。

茹瑺不希望事情扩大化, 但是也没有捂盖子。

“启奏陛下,犯官刘永与一些官员多有来往。索得白银千两,助广信府知府考评获上。赣州府同知为官昏聩,刘永串联吏部官吏徇私,刘永获白银三千两、珠宝数件。”

一桩桩、一件件,也是让朱允煐这个皇帝的脸色不好看。

这不只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了,这里头也有一些官员私下串联、卖爵鬻官了。

这也使得黄子澄欲哭无泪,本来他得到的消息,只是这个刘永与他是同科进士。对于刘永这个同窗,黄子澄自认为也是比较了解的,是非常有文采的、能写锦绣文章,熟读圣人经义。

当初刘永求过来的时候,只是说了和一些志同道合之辈去清谈、诗酒,那是风雅事。可是这个刘永, 怎么就直接做了这般大事

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着三司会审,锦衣卫奉旨抄家。其人所得赃款,收缴发卖已充国库。参与其中官吏,一律严惩。”

卖爵鬻官之事,这是朱允煐绝对不会允许的。大明朝现在活力十足、欣欣向荣,还不需要卖爵鬻官获得一些金银充实国库,还没有达到那一个地步。

遇到这样的事情,朱允煐自然会毫不留情的严惩。这样的事情不能纵容,一旦这个时候没有做好杀鸡儆猴之事,这股歪风邪气自然就要愈演愈烈了。

这样的事情是朱允煐绝对不允许存在的,这样的风气必须要遏制住。

皇帝有着这样的一些决定,大家实际上也不意外。任何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皇帝,对于这样的事情都不会允许。只能说犯官刘永是撞在了风口浪尖,赶在了皇帝想要整顿吏治的风口上事发了,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惩罚更重。

很多人现在也是要战战兢兢了,当初洪武皇帝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封建历史所罕见。

比如说洪武皇帝曾经在大诰规定,百姓可以举报贪官,如果有官员贪污,当地贤良方正、豪杰之士可以将这些人抓起来,绑送京城。有人胆敢中途拦截, 可以枭首示众。

这也是有例子的,比如说嘉定县民郭玄二等人,手持大诰赴京状告本县首领弓兵杨凤春等害民,被巡检何添观留难,弓兵马德旺索要钱财。事发后,马德旺被砍头示众,何添观被砍掉双脚带枷示众。

以前的封建王朝,都是官府抓捕、捆绑老百姓,而赋予百姓直接捉拿贪官污吏的权力,还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更何况老朱在午门外设立登闻鼓,可以让百姓上达天听。

所以在大明朝,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押解着贪官污吏行走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贪污白银六十两,斩首示众,剥皮实草。所以在大明朝,到处官衙前,往往有一个剥皮场,和一个专挑贪官人头的长杆;在官衙办公书案旁,则有一个塞满稻草的人皮,用以震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渎之念的官吏,使之触目惊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严厉的手段,所以蒙元时期遗留的贪腐之风被很好的遏制。

老朱在位期间,明朝河清海晏,百姓乐业。单纯的就是因为很多的官员,真的是被洪武皇帝的雷霆之厉、狠辣手段吓到了。经历了老朱的铁腕整肃,官扰民事件十分罕见,廉吏清官随处可见,堪称风正气顺。

虽然在英示皇帝登基后,这样的事情减少了。不管是贪官污吏好像是有了一些生存空间,或者是早年清廉的官吏也看到了些许可以喘息的机会。

相比起老朱时期,英示皇帝好似确实在整顿吏治方面有所不足。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曾经凶名在外的锦衣卫,被英示皇帝再次放了出来。

大家都知道锦衣卫其实没有废黜,只是稍微的收了一些权力。大家也都知道锦衣卫依然是在帮助皇帝监视百官,只是这几年锦衣卫真的是比较低调,锦衣卫没有继续缇骑四出。

这是一个极其不好的信号,因为英示皇帝也学着洪武皇帝开始重用鹰犬了。这不只是私下里用了,而是直接拿到了朝堂上来说事,这是在极力的威慑文武百官了。

朱允煐也不在意这些文武百官的反应,前些年锦衣卫闹得实在是天怒人怨,所以将锦衣卫收回来暂时蛰伏也很正常。而现在朱允煐也没打算让锦衣卫一下子恢复到鼎盛时期,只不过也可以借着一些由头让锦衣卫走到台前。

天子耳目必须要通达,朱允煐可不在乎所谓的名声。锦衣卫,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朱允煐可不希望自己困局深宫、被文武百官蒙蔽。

心情不错的朱允煐下朝后自然是到了武英殿,继续在忙着批阅奏章。

李景隆来了,规规矩矩的行礼。至于说朱允煐对李景隆看起来还算亲近、重用,那也是一个表现。说起来还是要给李景隆一点面子,好歹也是朱允煐的表兄啊。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李文忠、李贞的面子上,这更是给老朱面子。

看着李景隆,朱允煐有些好奇的问道,“表兄此番入宫,可是有什么事情”

李景隆没有隐瞒,直接说道,“陛下,臣听闻皇太子殿下于汝宁府发落河南都司都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汝宁卫指挥使,此举怕是有些急了。”

朱允煐也明白,因为有快马来报。可以说小小朱的一些操作,也确实是太急了一点,这小子是将河南都司的高官一扫而空,这也使得那边现在有些群龙无首。

朱允煐笑了起来,说道,“表兄,这个事情你和咱说不要紧。要是在皇爷爷跟前说了,你怕是要挨骂。”

李景隆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英示皇帝跟前说,宽宏大量的英示皇帝可能不在意。因为皇太子的处置,确实是急了些,其实完全可以稳妥一些、可以循序渐进的去更替河南都司的高级将领。

但是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在洪武皇帝跟前说,因为小小朱处置那些人的时候,老朱就是在跟前。既然老朱都默认了,认为小小朱的处置没错,那必然就是没错的。

如果说有人敢去劝谏,那自然就容易被老朱怀疑是不遵皇太子教谕。就算是李景隆这样的自家人,一顿骂肯定是逃不掉的。外人的话,说不定会有更严厉的处罚。

朱允煐也笑了笑,说道,“河南都司,现如今也无战事,皇太子此番处置也无碍。”

这也算得上是老朱和小朱默认的一个原因,因为现在的河南都司没有战事,所以没有人坐镇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是朱允煐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他肯定是需要立刻派人过去,暂时没有指挥使没问题,可是要是一直都没有人,那就容易出乱子了。

李景隆则立刻说道,“陛下,朝廷刚刚设立武苑。虽说武苑将士入学不久,不过多半都是勋贵子弟,或是有军功的宿将。臣以为,河南都司指挥使,可以从武苑提拔。”

朱允煐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起来。看起来李景隆也不是不知道小小朱此前的行为没有太大干系,李景隆这一次入宫实际上也就是为手底下的人争取一些权力,想要提升武苑的影响力。

武苑就是大明的军校,很多人也都看出来了武苑的重要性,看出来武苑的潜力。

只是没有想到啊,武苑这才正式招生没多久,李景隆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落实武苑的特殊性了。

李景隆有着这样的心思不足为奇,说到底就是李景隆现在执掌武苑,身份本来就比较特殊了。他虽然看似不是什么山头的旗帜,但是李景隆也需要代表一些人的利益。

武苑的利益,也是李景隆的利益。武苑的地位,也可以展现出李景隆的地位,他这么热情,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了。

不过很明显,李景隆虽然是有心思、有想法,朱允煐可不一定是让李景隆如愿。李景隆有他的心思和想法,皇帝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