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12 公平、不公平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虽然看起来春光明媚,但是曾经意气风发的李芳远看起来无比沮丧。曾经追随着他的骄兵悍将,此刻也都垂头丧气,哪里还有百战精兵的样子。

虽然才刚刚过而立之年,李芳远本来觉得这将是自己人生的顶点,他本来还是想着要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一个伟大的王朝,成为万民敬仰的圣君。但是现在,或许需要冷静了。

他是李成桂的第五子,母亲是李成桂原配,文武兼备的李芳远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科举及第。在篡夺王氏高丽的过程中,他暗杀元高丽王朝重臣郑梦周,也曾经力图挫败李成桂集团的篡国阴谋,不过他到底还是被李芳远暗杀了。

虽然在篡国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很可惜在李成桂称王时,李芳远也只是普通的王子之一,那时候的李成桂喜欢的是庶子。那时候的李芳远,甚至都没有录入开国功臣名录。

所以蛰伏积蓄力量的李芳远谋而后动,和他的胞兄先发制人,铲除了异母弟弟,也就是王世子李芳硕。在李成桂大受打击之下,传位李芳果。

而表面谦虚的李芳远那是久居人下的性格,和四哥李芳干在开京街头火并,并且顺利成为了王太弟,随即名正言顺的篡位。

李成桂,早就成为了废人,开国之君又如何,失去了爱子和宠臣,早就失去了权柄,以及被不断的监视、软禁。比之唐高祖李渊,也是差不多的待遇了。

垂头丧气的李芳远忍不住回想,当年大明数次寻找一些由头刁难高丽,大明迟迟不愿意册封,甚至包括早些年大明借着镇压倭寇的名义夺取釜山并且设立三卫,这可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明早就对高丽虎视眈眈了。

只可惜那时候的李成桂、李芳远父子在忙着篡位,在忙着清除王氏高丽的力量,忙着在李氏父子兄弟的内斗,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对付大明。

现在呢,大明朝的天兵来了,哪怕高丽看似多年战乱,也有不少兵力。可是那又如何,一条条的防线被击溃,一座座的重城被攻克,他们几乎抵挡不住大明朝的军队。

更加要命的事情是李氏父子篡位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有不少百姓、士人心怀王氏高丽。再者就是去年刚刚有着李芳远他们的兄弟火并等等,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虽然也有不少忠臣,可是那又如何,依然有不少人火速的叛变了。

曾经随郑梦周出使明朝的赵胖,这一下是有机会见识到大明的厉害了。

复兴君、参赞门下府事赵胖,居然是大明朝攻下开京后领头迎王师的重臣,这位也是王氏高丽旧臣的三姓家奴,居然写下了讨缴书,将李氏父子不忠不义不孝等等事情,在高丽境内宣扬,也在不断招揽一些王氏高丽旧臣。

赵胖叛变了,拜领三司事的心腹河仑,在开京被攻破的时候殉难,据说其五个女儿悉数被擒。至于河仑的四个儿子,也是被擒,除嫡长子要被献俘之外,其余三子被赵胖等前朝余孽正法。

早年因为同时爱子的李成桂叹了口气,声音嘶哑,“寡人本不欲与大明为敌,数次请封,大明不许。此次你找来兵祸,我李氏一族怕是要遭难了。”

李芳远冷哼一声,说道,“若不是你当年为了巩固权势诛戮大臣甚至杀光高丽王室,也不至于让两班离心离德。寡人这些年一直收邀人心,也抵不住你当年大肆诛杀导致百姓士人离心离德。”

这也不算是假话,其实在李成桂篡国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在诛杀王氏高丽的宗室和臣子。他这样以臣弑君之悖义行为,在高丽这样奉行儒家文化的地方,自然是导致怨声载道。

所以现在的高丽实际上也有很多的盗贼团伙,一部分是连年战乱导致活不下去的,一部分则是对李成桂父子所作所为不满,所以这些人成群结党,暗杀追随李成桂贪图荣华富贵的两班,抢劫其财物,破坏篡国者建立的秩序。

李成桂心更塞了,说道,“寡人威化岛回军,方能让你有机会杀弟囚兄,方能让你坐在王位”

什么叫黑历史,李成桂说的这些自然就是黑历史。他们这一对父子在篡位的过程中,也算得上如出一辙了,基本上都算得上无君无父之辈,是野心勃勃的投机者、野心家。

甚至可以说他们为了王位,也有些不顾国家利益。

实际上要不是这对父子这些年的倒行逆施,大明朝想要攻势如潮也比较难。李氏父子现在还真的没有收归民心,对于李氏高丽,很多的高丽百姓并不认可,甚至非常反感。

大明朝是外族不假,可是李氏父子也难说就是高丽人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丽上下也开始流传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其实真正的本名就是吾鲁思不花。这一位元朝管领双城等处军民的达鲁花赤,实际上是蒙古人。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大肆屠杀王氏高丽宗族,要不然也不会抓住了机会就去篡国。

这些流言自然也就是锦衣卫的功劳,包括赵胖这些人,一部分是在大明的威压下被吓唬住了。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这些年锦衣卫的拉拢、威逼利诱。

要不然这些人也不会看到了风头不对立刻叛变,反正都从王氏高丽的臣子变成了李氏高丽的臣子,也不在意变成朱氏高丽的臣子。

说不定朱氏高丽的臣子更好一些,正统的儒家文化,以及有着明朝这个打败暴元的大靠山。

李成桂和李芳远这对父子看似是在戳彼此的肺管子,他们也似乎是在不断的将责任扔给对方,但那到底也就是一个假象而已。

李芳远杀了异母弟弟,囚禁胞兄,为的自然就是高高在上的王座。他不想自己失去权柄,更无法接受自己成为大明军队的俘虏,屈辱的要被送去大明献俘。

而李成桂虽然对于李芳远的所作所为早就心寒了,但这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最重要的是他背负骂名也要篡位,自然就是为了这片江山。李芳远再让人心寒,那也是他的儿子,这高丽的江山也该是李家人掌控。

看了一眼儿子,李成桂说道,“现在还有多少兵力了”

李芳远警惕的看了一眼李成桂,闷闷不乐的有些敷衍的说道,“不足十万,倒是全罗道、庆尚道,还有数万兵卒。”

李成桂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当初设立的八道,如今至上下全罗道和庆尚道了。实际上就算是这两道也不算完整和安全,因为大明朝在釜山的三卫时刻有机会出击。

要是这些抵御釜山三卫的兵力被抽调,李氏父子很有可能就要早于前后夹击了。在这个时候,李氏父子也越发确定大明朝早就对高丽有企图,釜山三卫绝对不是什么镇压倭寇的作用

李成桂瞪着李芳远,说道,“你若是用些手段、阴谋诡计,那倒是有些能耐。真要是带兵打仗,也就是领着你的那些府兵在街头火并”

李芳远不服气,他早年间也是分管全罗道兵马、当过右军节制使,还是有着一些带兵的经验。他的本事,绝对不是说为了夺嫡使用些手段,或者是暗杀一些人。

可是就算是想要反驳,李芳远也是有些没有底气。别看他的父亲这些年失去了雄心壮志,也一直都是被严密的监视,但是李芳远也知道他的父亲还是有足够的带兵能力。

要不然在王氏高丽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大破叛军、率先登城,统领数万大军了。

李成桂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早年间尹彝、李初窜入大明,请求大明动天下兵来讨。当初朱洪武没有搭理,只是听闻那朱英示收容此二人,现如今他们回来了,与赵胖等人沆瀣一气,招揽王氏旧臣。”

道义,李氏父子忽然间感觉到他们有些众叛亲离,本来以为被铲除一空的忠于王氏高丽的人,忽然间一下子又冒出来了很多。

甚至在这些人的描述当中,大明的军队是来讨伐不忠不义的李氏父子,是为了帮助王氏高丽复国、复仇。可是天地良心,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正统的王氏宗室后人,早就给李氏父子铲除了。

那些愚蠢的人,他们根本就是引狼入室,甚至还在帮着大明摇旗呐喊。收邀了很多的人心,也瓦解了不少李氏父子的百姓、士人,这也是现在大军士气不足的一个原因。

李成桂说道,“寡人知道你忌惮寡人,担心寡人再掌大军,担心寡人要杀了你。只是现如今这局面,你约束不了大军,更没本事统领大军。”

李芳远也不说话了,他确实是非常忌惮他的父亲。将他的父亲软禁起来没关系,但是绝对不能让他再次接触朝堂,更不能接触兵权,要不然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太上王复辟,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哪怕自己的父亲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可是在李芳远的心里,也一直忌惮着他父亲年轻时的野心勃勃。

李成桂也不再多说什么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多说些什么,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他和他的五子之间确实有着太多的隔阂,他们之间早就有着深深的猜忌,不可能做到推心置腹。

甚至如果真的有机会驱赶了大明的军队、重新掌握了兵权,李成桂肯定不会再次重蹈覆辙,绝对不会再让他的五子软禁,不能任由他的五子胡作非为。

但是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实际上还是要驱逐大明的军队,为李氏父子找到可以容身之所。要不然什么雄图壮志都是一场空,要不然他们父子二人都要披枷带锁的被送入大明的应天府。

李芳远的表情晦暗不明,他自然能够看出来其中的风险,可是他似乎好像也真的没有办法拒绝李成桂的一些提议。

哪怕是饮鸩止渴,他可能也只能在这个时候认了,因为一旦继续败下去,他真的就不要期待其他的事情了,说不定到时候就只能是肉袒面缚、衔璧舆榇了。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在高丽境内有一个特殊的人,就算曾经和朱洪武争天下的大汉皇帝陈友谅的次子陈理。在陈友谅死后,陈理称帝。但是在武昌城外,陈理出降、被朱洪武封为归德侯。

陈理投降时,也是这个模式,因为在汉文化当中,历史上的皇帝和诸侯基本都是这样投降差不多都是这样,大致的仪式是一样,少数有些变化。

当然宋徽宗和宋钦宗就是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他们脱掉衣服披上羊皮脖子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到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也没办法说这是对人格的践踏,有些时候也就是这样,弱肉强食。

陈理现在就在高丽,被老朱发配高丽,虽然号称陈王,但是没有什么实际待遇。在王氏朝鲜的时候,高丽王赐给陈理苎布九匹。前两年,李芳远还赐给陈理一名婢女以及米豆。

亡国之君,有些时候真的是生不如死。

李芳远显然不想成为亡国之君,他很明显还想要再努力的尝试一下。好不容易才得了天下,绝对不甘心就这么失去权柄、荣华富贵,更不能容忍自己的满腔抱负还没有施展开来就这么夭折。

哪怕是饮鸩止渴,说不定这个时候也只能认了,这个时候也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能接受这一切了。

李氏父子这个时候的一些遭遇和想法,数千里外的老朱和小朱显然不知道,小朱现在乐呵着呢。

“皇爷爷,你看这高丽,用的都是咱的汉字。”小朱乐呵呵的,说道,“那头的读书人可就有意思了,说的是高丽话、写的是咱汉字。这寻常百姓,哪有机会读书识字。”

老朱笑着点头,说道,“虽说咱看不上一些读书人,只是咱也知晓寒门出身的艰难,好好读书,说不定就能改换门庭、出人头地。”

小朱微微点头,他认可这一点,“是啊,科举不是最好的,不过现在看来也是最公平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