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56 祖孙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别看现在的老朱已经退位,有些个时候甚至会出现宫内外的一些人有意识的避开洪武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老朱和小朱彼此间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觉得还是忌讳一点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经不起什么犯错的空间。

洪武皇帝在位时期,哪怕那时候的大朱和小朱也都理政。正式的监国或者不太正式的监国,这也都是很常见的。只是就算是那样,很多人也都是很清楚,洪武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现在呢,英示皇帝在位第三年了,大家也都是习惯了开始朝着英示皇帝不断的靠拢。

洪武皇帝的地位不需要怀疑,只是也不要将英示皇帝当作没有脾气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也不会习惯被人抢走手里的权力。

朱允煐不在意这些事情,这大概也是有那么一点得了便宜还卖乖吧。

不过最主要的也是老朱和小朱也明白,他们是皇帝,很多人虽说是揣摩上意。只是那些人到底还是小看了老朱和小朱的亲情,更是小看了这两个人间帝王的大度。

乾清宫里,老朱心情不错,“咱都这把岁数了,还要帮你看折子早年间咱是怕你理政时日短,怕你吃了亏。现如今你也当了三年皇帝,也该熟悉这些了,自個的事情自己办就是。”

朱允煐不在意,一屁股坐在石凳上,“咱还没被册封太孙的时候就看奏折,十来岁就帮着咱爹批阅奏折。那时候,咱咋没听到皇爷爷说皇帝的事情皇帝自己办”

老朱一瞪眼,没好气说道,“咱让你们两个理政,这还是坏事看看前朝的那些皇储,哪个不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在朝堂上有一点点的力气。”

朱允煐笑嘻嘻的开口说道,“那是前朝的事情,和咱大明不同。孙儿就算是有了再多理政的经历,也是朱洪武的孙儿。咱就算是再聪慧,诸多事情也都是要听听皇爷爷的意思。咱也不能全都知道,好些事情也做不好。”

老朱也是笑了笑,前朝的一些例子显然也不需要多关心,那和大明也没有太多的关系,前朝的有些事情也不会在大明发生。

“咱看了折子,你那摊丁入亩的事情你要上心一点。”老朱开口,交代着说道,“咱也没旁的意思,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好些个官员还在乎个名声,小吏就不怕这些了,这些人更是如狼似虎。”

朱允煐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咱现在就盯着,咱不只是罚那些小吏,那些上官也要跟着受牵连。一个治下不严,咱就没打算马虎过。”

老朱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调侃,“外头都说英示皇帝就是个小朱洪武,咱看是真的。对待这些人苛刻,咱看也是真的。”

这也算得上是事实了,老朱对待文武百官的狠,那可不只是名声在外,也算得上是历史上数得上号的严苛。而现如今再看看,老朱亲自教导出来的孙儿,也是有样学样了。

“咱可是要追责的,其实咱也知道,好些个当官的就是想着自己的官声。有些个事情,其实就是他们有意纵容,让那些小吏去做些枉法的事情。”朱允煐笑了起来,他还是知道的,“皇爷爷,孙儿没那么好糊弄,咱心里有数。”

老朱笑着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你也该这般做,只是莫要太过苛待。现如今到底不是早年间,也不该那般严苛。咱嗜杀也就罢了,咱大明不能连着几个皇帝都嗜杀。”

朱允煐不置可否,他这样的态度也让老朱有些无可奈何了。他的一些提醒,好像也确实是被小朱当做了耳旁风。老朱不在乎他的名声,可是他还是希望自家的孙儿有些好名声。

只是如今这些提醒,显然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小朱显然是铁了心的要做过严苛的皇帝。

“要说摊丁入亩,咱也知道阻力颇大。”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好些人都是看出来了,这一旦摊丁入亩,以后要兼并土地不说难了,只是那些人的赋税就要增多,不如现在划算。咱也知道,好些人都想着要看笑话。”

老朱继续露出温和的笑容,平静开口的说道,“咱看啊,这可不是要看笑话。”

“东厂的人都领了职司,该去做些事情了。”朱允煐笑容还是如沐春风的说道,“咱啊,前段时日虽说再次整顿吏治,只是这力道还不够。咱觉着,有事再给那些人敲打敲打,那肯定不是坏事,这歪风邪气要一直压着。”

老朱也是这么一个心思,只是他觉得自己要这般做,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是自己的孙儿,老朱还是比较担心自己的孙儿也是要在史书上留下一些不好的名声。

实际上老朱也明白,他这个宝贝孙儿的名声本身就不算好,继续下去的话肯定会更差了。

既然孙儿心里头有主意,老朱自然也就放心了,确实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了。他就是操心的命,哪怕不当皇帝了,哪怕好些奏折看起来也不会送到老朱的案头。但是要说老朱一点都不关心朝政,那肯定也是假的。

“工部那边太能花钱了,咱现在越想越是想给自己打嘴巴。”朱允煐斟了一杯酒,对老朱吐槽着说道,“咱大气的厉害,许了好些个工匠九品、些个教授更是许了八品。咱给他们俸禄,他们还要总是花着咱的钱。”

老朱立刻来劲了,撺掇说道,“那你就依着咱的户籍,将工匠也给打成贱籍。”

士农工商什么的,历朝历代都有,也是有着一些鄙视链。而再元朝的时候,为均平赋役,实行按资产将民户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再分三级的“三等九甲”。

而明朝也继承了这一政策;在人口管理制度上,借鉴了元代诸色户计制度,按职业或应役种类将人户分为民户、匠户、军户等不同户种,一旦定籍则世代承袭,难以更改。

当然,这也是为了掌握天下百姓的具体人数,户帖制度、户口岁计制度、黄册制度与里甲制度,也可以说非常有效的去真正的掌控着天下子民。

民户、军户这也就算了,这个匠户原本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贱籍。虽说现如今也不是普遍的匠户地位提升了,只是也确实有着那么一些个盼头了。

其实朱允煐也很清楚,也就是一些大匠,一些工部学院的工匠才算得上是有地位、有官身。

老朱是看不上商人的,可以说是嫉妒的鄙视。但是对于匠人,老朱和很多封建老古板一样也都是看不上的,各种打压也是持续不断的。

要不是早年间朱允煐据理力争,或者朱允煐只是小范围试点,老朱才算得上勉强认了。

老朱的那些小心思,朱允煐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虽然尊重老朱,不过对于老朱的一些制度,朱允煐也不是言听计从的,甚至朱允煐这么些年也改了不少。

也不是全盘否定,或者说彻底的颠覆,不只是因为老朱一旦固执起来,朱允煐也没什么办法。

再者就是朱允煐也明白,后世的一些所谓的先进制度,在大明朝也未必就是适用。

工部学院能花钱,朱允煐也只能认了,搞技术、搞研发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省心的事情。现如今也确实花了不少钱,只是朱允煐也得到了一些好处。

哪怕有些好处看起来并不是特别明显,一些人也没看到带来的隐性好处。不过朱允煐还是在坚持,工部学院是必须要坚持下去的。

老朱也没办法了,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他的孙子实际上也是固执的厉害,这到底是一脉相承的,不承认这一家子的基因都不行。

想起来了什么,老朱有那么一点关心的问道,“你让九江入宫,这是有什么事情不是咱说你啊,你当个皇帝没事,只是这用兵的事情你得仔细一些。咱现在还能帮你盯着点,咱不在了就没了这好事。”

瞬间无语的朱允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这大概也是因为他的那些个用兵的才华一再被老朱否定,这也是被老朱打上了没有军事才华的标签了。

“还是武苑的事情。”朱允煐笑着开口,解释说道,“孙儿也有自知之明,咱知道自己带兵肯定不成,只能谋划大局了。”

老朱也挺骄傲,笑着说道,“这倒也是,咱英儿不能御驾亲征,要不然多半要损兵折将。只是咱孙儿若是安心当个皇帝谋划全局,必然是能大胜。你这眼光,咱好些时候都是追之不及。”

朱允煐笑了笑,对老朱说道,“咱是让九江表兄准备准备,现如今高丽在打仗。这天下承平太久,必然是武备懈怠,军将怕也是只能纸上谈兵。开国老将现如今也死的死老的老,咱的意思让人去历练。”

老朱自然也明白朱允煐的意思了,临阵换将这自然是忌讳的。只是大明朝现在也不会去更换一些主将,是让中高级将领去高丽战场历练一番。

见过血、打过仗,这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这才能保证朝中一直有将,不需要担心后继无人。

老朱也是认可这做法,说道,“也是,将开城围起来。咱这个冬日不要用兵,咱提防着高丽反扑就是。这段时间稳下来,比什么都强。”

朱允煐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也是因为他有底气,“皇爷爷,咱大明冬季不主动出击。只是高丽人若是想着反扑,咱不介意再给他们一个教训。”

老朱也笑了起来,对于大明的实力,老朱也是非常自信的,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么多。

当初他的兵马从南到北一统天下,这是历朝历代从未发生的事情。哪怕当初最早的一批老卒也老了,只是这么些年下来,或大或小的战事也都是一直有,大明可没有马放南山。

再者就是老朱也很清楚,大明朝现如今不只是能征善战的军士很多。也因为大明的军械等等,也可以说是十足的彪悍。

作为使用火器的行家,老朱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宝贝孙儿看起来对火器更加重视,也更有研究。

这些年不断改善的火炮、火铳,或者是古怪的手雷,改进的火药等等,老朱都知道这些好东西的作用。要是当年他有这样的火器,早就一统天下了。甚至就算是自己当初那批无敌的大军遇到了现如今的火器,也会吃不消。

更何况现在大明军队的实力,可不只是说军械强悍,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的提升。

早年间兵荒马乱,大明朝的军队里头好些人是活不下去,加入老朱的队伍只是为了不被饿死。

而现在的大明军队不只是能有食物,基本上也是可以确定在吃饱的情况下那倒不错的饷银。

再者就是棉衣或者是煤炉等等一系列后勤保障,这也给了大明朝的军队更多的战斗力。起码是在北边的边军,虽然在冬季依然会各种不好过,只是也算不上在苦熬了。

在高丽那边,大明朝的军队还是有些保证的,不需要太过担心天寒地冻。

高丽人不需要担心水土不服,只是在冬天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所谓的有着绝对优势。相比起厚实的棉被、棉衣,现如今的高丽人保暖是远不如大明的。

战斗力,可不是说兵强马壮就足够,各种后勤保障也是无比重要的,绝对不能马虎对待。

大明朝的整体实力无疑是更加强悍的,现在大明去讨伐高丽,只要稳扎稳打的,单纯的就是用国力去碾压,大明可以说底气十足。

国力强盛,自然也就有足够的底气了,朱允煐就是这么的自信。大明朝强盛,自然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加的霸道,好些个事情看起来也不需要担心太多。

和老朱聊了一会儿,顺便留下来用完晚膳,朱允煐也就屁颠屁颠的离开了。

乾清宫交给老朱和小小朱就是,这是他们的底盘,朱允煐还是要去自己的地盘,更加的安心和踏实。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