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23 独眼石人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是元朝末期韩山童、刘福通等人传播的歌谣,和陈胜王一样。只不过陈胜、吴广是将绸帕塞进鱼肚子里,而韩山童他们使用的是独眼石人。

持续不断的水患也让元朝统治者有不少担心,在元朝末年,在脱脱的主持下,开始治理黄河。只是这一切也客观上导致了大起义,毕竟当时修河是苦活,民夫累死累伤无数,还吃不饱穿不暖。

在朱允煐的印象里,黄河的入海口是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但是实际上现在的黄河入海口,根本就不是朱允煐印象中的那个样子。

历史上数次的黄河改道,自然也就造成了黄河入海口的变迁。

自从两宋以来,黄河河道南移,分别进入泗水及济水故道,而形成新的南、北两派。黄河夺汴水河道南下,再从涡水入淮河,黄河自此彻底夺淮入海。

现在的黄河,也是自夺泗入淮以后,每有决徙,常分成几股入淮,相互迭为主次,河道非常紊乱。经常表现为枯水季节以一股为主,洪水季节数股分流,由淮入海。

在元末,贾鲁治河,自仪封的黄陵冈引河至归德的哈只口,把黄河干道挽向归德出徐州。

到目前为止,黄河的河道看似没有太大的变迁,只是实际上很多人也都知道黄河造成的水患可不小。

相比起郁新的一些纠结和担心,严震直可谓是意气风发。虽然人老了,但是他的上进心、干劲可没有丢失,反而因为年龄大了,他实际上更加的想要抓紧时间做些事情。

这段时间严震直也没有少做一些事情,自从他有想要挑起治理黄河的重任后,就在不断的准备着。这段时间,他也和不少同僚商讨,也大概有着那么一点想法了。

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这就是严震直的真实想法,他更加清楚想要说服皇帝,不是简单的事情。

哪怕看起来英示皇帝也有意治理黄河,只不过这样耗时费力的工程,不是说英示皇帝信任严震直就足够了,这更加需要严震直拿出有说服力的方案和策略来。

毕竟虽然现在的黄河看似年年有些水患,只是不太致命,相比起元末时的黄河水患,现在的大明朝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一下也就过去了。真的要是有什么麻烦,那也是后世子孙的麻烦,和这一代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看到严震直,朱允煐直接开口,“大伴,给咱的严尚书赐座吧。”

严震直立刻谢恩,不过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激动,“臣谢陛下隆恩。”

“行了吧。”朱允煐看着严震直,感慨着说道,“你啊,也都是这般年岁了,寻常人都是在想着含饴弄孙了,你偏偏要给自己找些事情做。这么折腾下去,咱怕是你要死在外头。”

对于皇帝的体己话,严震直感觉到的只是亲近,“陛下,臣若是能死在黄河大堤,那也是死得其所。臣不怕死,就怕尸位素餐,对不起朝廷俸禄,对不起陛下赏识。”

“还是你做的事情好,能够给咱大明办不少事。”朱允煐看着严震直,认真的说道,“你可要想清楚了,真的要是去治理黄河,你就要做好死在黄河大堤的准备。”

严震直跪下,激动的说道,“回陛下,人固有一死臣若是能死在治黄的路上,死得其所”

看着严震直,朱允煐说道,“既然你一心赴死,那咱也不拦着你,那咱就成全你。这总行了吧,这不是成全了一对君臣佳话。说不得,以后就要说大明的英示皇帝苛待老臣”

不喜欢怕马匹的严震直这时候也说道,“陛下,臣若是死在外头,绝对不会埋怨陛下。臣的府上,也不会埋怨陛下能以如此重责托付于臣,那是臣的荣幸”

“你啊。”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行吧,这个事情你真心想做,咱也是真心想要治理。外人如何去说咱顾不上,咱们做了这些大事就好。这也是利国利民,这也是泽被苍生。”

看着王承恩,朱允煐说道,“去乾清宫一趟,请太上皇陛下过来。再去大本堂,传召太子。”

王承恩自然是认真听旨,而朱允煐继续说道,“去传旨,令皇后及皇贵妃、公主亲自下厨,朕要在武英殿设宴”

严震直立刻跪下,痛哭流涕说道,“陛下,臣万万不敢”

朱允煐笑着起身,扶起来严震直说道,“爱卿都做好了死在黄河的准备,咱自然不吝虚礼。爱卿若是能够长寿,咱以后说不得还要召天下臣民为爱卿贺寿。若是爱卿死在黄河,朕令太子吊丧、宗室扶灵,咱也只能这般做了。”

在这样的一个年代,有些时候收买人心的成本,看起来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样的一些办法,也可以说非常的有效,甚至可以说超出很多人的一些想象。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这也是融入无数汉人骨子里的基因,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哪怕严震直现在是从一品的工部尚书,但是在有些事情上依然不能免俗。朱允煐给画出来的大饼,让严震直感激万分,恨不得现在就扑在黄河大堤上。

在古代也不缺少一些邀买人心的办法,皇帝很喜欢让一些皇子为大将牵马。这些自然是非常好的手段,这也是无数人认为无与伦比的荣耀,这也确实是非常风光的事情。

朱允煐也确实是有感而发,严震直要做的事情,需要有足够的魄力,也确实要吃很多的苦。甚至一不小心,不只是要死在治理黄河的路上,也很有可能前半生的名声会一朝葬送。

这不是在开玩笑的事情,治理黄河需要很多的民夫、劳役,要是管理不好就是动乱等等。

真的要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严震直不要说什么青史留名了,说不得就是遗臭万年了。

真的要是到了那样的一个局面,不要说什么荣耀了,说不定就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很有可能也就是要连累全家、三族了。

只是现在的严震直根本顾不上那些,他现在还是激动万分的。因为他很有可能就要去做一件他期待很久的事情,他也觉得自己即将接手的任务,比起工部尚书更加的重要。

严震直确实做好了准备,这件事情也不是心血来潮。此前向朱允煐提起,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很多的条件也是比较成熟的。这段时间,更是和很多人沟通,也让严震直更加的有信心,他知道自己可以办成这件事情。

就在严震直还在平复心情的时候,已经满头白发的老朱出现了。

“咋了”老朱迈步进入武英殿,随口问道,“让咱过来不说,还要让太子过来要咱说太子读书读不出来就是给你耽误了,大事小事都要他过来。”

严震直立刻跪下,有些激动,“臣工部尚书严震直,叩见太上皇陛下。”

老朱绝对是严震直的伯乐,要不是老朱的赏识,严震直也就是一个乌程富户。要不是老朱的提拔,严震直也就是一个不入流的粮长,哪有什么机会成为工部尚书

“子敏啊。”老朱摆了摆手,随意说道,“平身吧。”

严震直习惯了这些,老朱偶尔称呼严震直当初的字子敏,但是因为朱允煐的原因,严震直现在也以字为名。他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这反而是他的荣耀。

朱允煐扶着老朱走向龙椅,说道,“皇爷爷,咱和他在聊着黄河的事情。这事情太大了,咱当然就要请皇爷爷过来坐镇,这样咱心里才踏实。”

老朱乐了,对朱允煐说道,“咋了这是怕从河道里挖出来一个独眼石人”

朱允煐也跟着乐了,说道,“咱可怕到时候再出来一个韩山童、刘福通,咱还怕再出来一个小明王。说起来,那还是皇爷爷的老东家。”

老朱拍了一下朱允煐,跟着开玩笑说道,“那你莫要担心,你现在有能为,就是再出来一个朱重八、朱国瑞,也没甚大事。就是这个韩山童、韩林儿,咱记得廖永忠的孙儿也该出仕了吧”

廖永忠,那可是将韩山童的儿子小明王韩林儿沉在了瓜洲江中。别看很多人说那是廖永忠自作聪明,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那是老朱的授意。

廖永忠在洪武八年就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他的长子廖权继承德庆侯爵位,不过在洪武十七年病死。而廖永忠的孙儿廖镛,现在没有承袭爵位,因为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

其实这个廖镛,和朱允煐也不是很对付,这堂堂武勋之后被带歪了,跑去学儒不说,还成了方孝孺的门生。

别看朱允煐一直不重用方孝孺,但是这方孝孺在士林名气可不小。

历史上的廖镛就是替方孝孺收尸而触怒朱棣,导致灭门、被处以极刑。叔父和弟弟被充军,母亲妻女发浣衣局为奴。要知道廖镛的母亲,那可是汤和的的长女,在浣衣局也是遭到了百般凌虐。

朱允煐大概知道点,廖永忠也好、汤和也好,在老朱心目中都是极其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虽然他们现在都不在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后代,老朱还是比较关注的。

朱允煐自然也跟着关注,所以知道些情况,“皇爷爷,德庆侯那嫡孙就算了,喜欢吊书袋的读书人。要咱说就不该给他散骑舍人之职,和咱家老三一般,臭味相投了。”

老朱一听也明白了,叹了口气说道,“那这么说,他们这一家怕也就是这样子了。这子孙不肖,祖辈的余荫也就没了。咱在的时候还能给些关照,咱不在了,他们家迟早要没落。”

朱允煐跟着说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家就算是再没落,也算得上是富户。只要子孙争点气,以后也该有点起复的机会。”

老朱微微点头,说道,“不争气的东西不想想自己的出身,这硬是往读书人堆里凑。也好,没了武勋的血性,就诗书传家好了。”

廖永忠一脉,说不定真的就此沉沦了,大概也就是因为领路人走的路不对,一大家子说不得也就此要走弯路了。

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廖永忠的孙子好好的不学,非要学贾宝玉。甚至在某些程度来说,那个廖镛也算得上大明朝的贾宝玉,路数都是差不多的。

严震直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说话的,有些个话题实际上也没必要参与。有些时候左耳进右耳出,这不是没有什么坏处的,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大臣应该有的品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少年跑到了武英殿,“曾祖、爹,让咱过来作甚咱今个还想要作诗,好大一个大青蛙,噗通一下不见啦”

朱允煐咬牙切齿,没好气骂道,“稍微稳重点,这是武英殿,这不是乾清宫可以由着你胡闹”

听听,武英殿就要严肃点。但是乾清宫那可是老朱的寝宫,居然是可以放肆的地方。

不过朱允煐这么恼羞成怒,很有可能也是因为他的这个宝贝儿子,很有可能是虎父犬子。哪怕朱允煐不作诗,可是谁不知道英示皇帝有诗才啊,哪能教子无方

老朱眉开眼笑,对小小朱说道,“到咱这来,咱垠儿今个在学堂表现好,咱都听说好些个教授都说咱垠儿书读通了。”

读通了就行,不管是老朱还是小朱,都不要求小小朱满腹经纶,只要明白一些道理也就足够了。这要是真的教出来了一个儒家皇帝,老朱和小朱反而会心塞。

朱允煐也不再开玩笑,对小小朱说道,“今个让你过来,就是让你听一听。你是大明储君,以后也要治理天下。现在不让你观政,只是有些事情你也该知道。”

本来抱着小小朱坐在龙椅上的老朱也松手,对小小朱说道,“你站在边上,多听多想。有事不懂也不要说话,回头咱再和你说。先听着,学着,明白吗”

小小朱立刻点头,乖乖站在一边,因为这是正式场合。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