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07 做好自己的事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得意的朱橚离开了皇宫,这也算得上得意洋洋了,他这是提前给自己的二女儿敲定了东床快婿,一个非常好的女婿。不管是出身、人品、能力,都没问题。

至于小小朱也非常开心,自认为做了一些大事,也觉得自己处理的很好。

小小朱也没有隐瞒,立刻将文华殿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朱允煐。小小朱还是有分寸的,虽然自己答应了一些事情,但是这些也都是需要他的父亲首肯。

朱允煐哭笑不得了,随即也咬牙切齿了,他的五叔还真的是不折不扣的滚刀肉。都说朱允煐对他的胞弟朱允熥无能为力,但是那只是假象,大明朝宗室里最大的纨绔始终是朱橚。

谁让朱橚是老朱和马皇后带在身边养大的最小儿子呢,所以朱橚也非常受宠。

王妃是开国六公爵之一的冯胜的次女,曾经受封的是富庶的江南之地。虽然江浙一带是明朝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不适合建藩,于是老朱又把朱橚封地改为开封,从吴王改为周王。

但是开封可是北宋的都城,老朱也曾经考虑过建都开封。

朱橚呢,这一位颇受宠爱的王爷不学无术,对植物和医学非常感兴趣。擅自离开封地被老朱骂、责罚,这又私下里和手握兵权的岳父冯胜来往。

也就是老朱宠爱朱橚,也就是当初大朱护着,要不然朱橚这早就给废掉了。

看着折子,朱允煐无语极了,“都说咱五叔纨绔,这要是耍心眼,能有几个耍的过咱五叔”

徐茂先,那可是徐达三子的遗腹子。这小子在中山王府的存在感比较低,但是好歹也是小小朱的表兄,他的叔伯不是大明国公就是大明侯爵。

徐茂先这个准郡马,实际上也是过两年就要入宫任职的,肯定要像他的亡父一般成为大明勋卫,绝对不缺少立功、升职的机会,在五军都督府出任都督、同知这些根本没什么问题。

算了,五叔的那些小心思,朱允煐也不打算多说什么。为人父的考虑自己的子女,没什么问题,反正徐茂先也不算特别重要,也没有影响朱允煐的一些安排。

既然是这样,这件事情朱允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了,不需要多在意了。

大度的朱允煐可以不在乎一些事情,只是很多的事情其他人就不得不在意了。

比如说户部尚书郁新,他现在就感觉到了一些压力,觉得自己或许该退了。

在洪武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习惯了看到六部尚书之位时常换人,一年换两个尚书什么的,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甚至尚书之位空缺了两三年,也不足以大惊小怪。

但是他郁新呢,自从洪武二十六年就接任了户部尚书之职。在现在这个位置,他待了太长的时间,这都六七年了,户部这样一个敏感的位置,他不适合一直做下去。

这大概也是急流勇退,郁新觉得自己这个时候退下去多话,大概可以成全一段君臣佳话。

就在郁新还在思考的时候,他看重多夏元吉来了。

“恩相。”夏元吉很客气,只是也苦着脸说道,“大司空今日又去寻下官了。”

大司空,这也就是工部尚书的雅称。至于夏元吉称呼郁新恩相,也没太大的问题,虽然郁新不是宰相,但是大明朝没有宰相啊,户部尚书也算得上文官顶点了。

要是雅称户部尚书的司徒、地官这些,那显然也就是有些见外了。

郁新就郁闷了,沉吟片刻后才说道,“维喆,大司空可是又在打探钱粮之事”

夏元吉点头,说道,“大司空到底是陛下潜邸旧臣,这些年也颇有政绩,大司空相召,下官不敢不去。只是事关户部、银行,下官也不敢名言。”

郁新也明白这些,工部尚书严震直确实比较特殊,看似不如茹瑺这些昔日的陛下伴读。但是严震直也是最早一批在今上麾下效力的文臣。

真要说起来,茹瑺当初是伴读的时候,在朝廷上实际上没有太重要的位置。那时候的茹瑺只是国子监学业出色的学子,十六岁就是贡监,也算早慧、聪颖。

六岁能背千家诗,十岁已熟读大学、中庸的茹瑺,确实有资格成为早慧的今上伴读。但是那时候的茹瑺,只是承敕郎,吏部试居第一后才慢慢升官。

这里头升官快速,谁知道有没有因为当时的茹瑺是太孙伴读的因素呢。

而严震直就不一样了,以粮长为起点被老朱赏识,特授通政司参议,改任户部郎中,再迁工部侍郎。在大朱病逝后,严震直立刻被选为工部尚书,这就有意思了。

谁都知道严震直是今上心腹,但是他也确实是洪武皇帝的老臣。已经快六旬的严震直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做的很好,任内多次雪洗冤案不说,也曾亲率民工、导引湘、漓二江之水,修复兴安县灵渠。

广西缺少粮食,严震直想办法运粮输往广西缺粮地各卫所。广东的食盐运往江西,这也是严震直想办法做成的,这也是历史上此前没有的事情。

这一位官声很好,看似不是正统读书人出身,可是谁敢小看严震直的能力。

郁新仔细想了想,说道,“维喆,朝堂之上多有传言,陛下有意治理黄淮,你觉得如何”

夏元吉沉默片刻,说道,“陛下雄才大略、富有远见,若陛下有意以举国之力修筑黄河大堤,下官并不意外。黄河水患严重,天下皆知。淮河近些年年年有灾,不少人也都知晓。”

郁新也不算意外,虽然朝野上下现在确实有那么一些声音,很多人不以为意。但是如果当今天子打算治理黄河,大家可能也没有那么意外。

说到底就是很多人都知道英示皇帝非常有远见,大家也都知道英示皇帝有着极其伟大的抱负。

洪武皇帝爱民如子,英示皇帝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一位也是要治理江山社稷的,这一位也从来都没有什么懈怠。对于文武百官的要求,实际上也不低。

这一下郁新和夏元吉开始沉默起来了,外头很多人都说大明朝现在国富民强。粮税越来越多,各种赋税也不断的涌入大明朝的国库,现在的大明朝确实富强了很多。

只是作为户部主事人,也都知道大明朝虽然现在有了很多的钱粮,但是需要消耗钱粮的地方同样很多。作为户部的主事人,也需要不断的精打细算。

别的不说,五军都督府的那些丘八可不好惹,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银钱。当然了,这也都是需要兵部协理。可是兵部在五军都督府跟前,几乎就是应声虫,哪里敢和暴躁的武勋们对喷。

陛下这些年还在工部撒了很多钱,工部学院那边暂且不说,这些年不断的铸造火炮、火铳等等,以及还在不断开建的更大的海船,哪个不是需要海量的资金。

高丽那边的战事今年结束,可是梁国公在西北练兵,黔国公在西南也在练兵,大家也都知道和瓦剌、安南等地迟早有一战,英示皇帝看起来也没有太多隐瞒意图的想法。

这些也都需要钱啊,更何况大明朝在缓慢迁都。

早些年英示皇帝在北平修筑都城,基本上的框架出来了,但是这些年也是持续在完善。修筑京城更不是小事,哪怕现在的北平看起来繁华了一些,不过依然需要朝廷补充。

这些一个个的都是无比花钱的,朝廷看起来赚了不少,可是同样非常能花啊

郁新和夏元吉枯坐着,这两位看起来是掌管着大明朝的钱袋子,海量的银钱确实是要从他们的手里过。

只是这么些年下来,哪怕大明朝看似入库的钱粮越来越多,他们依然是在不断的哭穷,不是习惯性的哭穷,真的在很多的时候非常穷。

再多的钱粮入库,朝廷也可以轻松的给花掉。各个衙门也都习惯性的朝着户部伸手,好像户部的钱粮都是花不完一般。那些个衙门的主官们,一个个的也都是没有拿到银钱就要开始骂人。

真的不是户部小气,也不是户部的官吏有意为难同僚们,单纯的就是大明朝的户部很多的时候真心没有钱。

面面相觑啊,以前大明朝的国库确实不算充盈,尤其是在开国初年,时不时的就有一些棘手、窘迫的局面出现,郁新对此也是深有感触,他多少也是经历过。

而这些年看到大明朝的财政越来越好,郁新也曾经天真的觉得国库充盈起来,户部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小,肯定会慢慢的有着一些余钱。

可是现在倒好,大明朝的赋税等等越来越多是真的,可是大明朝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除了一些常规的比如百官俸禄、宗室供养之外,大大小小的长期的国政也都花钱如流水。

郁新和夏元吉要开始头疼了,其他的暂且不说,现在郁新是户部尚书,自然他要头疼。夏元吉是被郁新看好的,按照这样的趋势,夏元吉也有机会主管户部。当然现在的夏元吉,可是在主持着银行,真金白银很多啊。

这一下这两位很多人眼里的财神爷要头疼了,修筑黄河大堤、治理黄淮的事情很有可能是真的。到时候户部就需要努力了,必须要拿出银钱才行。

郁新和夏元吉会不会头疼不已,这不是朱允煐需要关心的事情。虽然自己的一些计划不小,可是朱允煐也觉得不出意味的话,大明朝也可以承担起来几项重要的工程同时进行。

说到底就是大明朝现在的底子厚实了不少,大明朝现在也没有太多的负担。

历史上的弘治朝开始治理黄河,那时候所谓的弘治中兴,也只是中兴,大明朝的国势实际上算不上最顶点。而现在的大明朝想要做一些大事,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包括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话语权也更大一些。

臣子们有着臣子们的烦恼,这些人也都是需要做好他们的本分。

而皇帝们也需要做好皇帝的本分,臣子们可以只是做好他们的分内之事,只要管好了自己的那一摊子事情,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合格、优秀的官员了。

但是对于皇帝来说可不行,他们要总揽全局,要以江山社稷为棋盘。很多的事情,自然也都是需要考虑的更加齐全一些。

刚刚处理完朝政,双全就过来了,说是老朱有事情要召朱允煐。

朱允煐也不意外,就去一趟乾清宫好了。估计也不是什么大事,说不准就是老朱想孙子了,这才找了个似是而非的理由让朱允煐去乾清宫报道。

到了乾清宫,老朱乐呵呵的说道,“你五叔又弄出来一些幺蛾子,可给你添了麻烦”

朱允煐也不在意,笑着说道,“没事,徐茂先到底不是徐钦,所以也无大碍。五叔还是有分寸的,就盯着徐茂先就成,没有想要拽走徐钦。”

徐钦,也就是徐辉祖的嫡长子,眼看着就可以册封中山公世子了,这也会是大明朝第三代中山公,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大明朝新一代的武勋的旗帜人物。

看着气鼓鼓坐在一边的小小朱,朱允煐乐了,“这小子现在恼了”

老朱也乐了起来,说道,“是恼了,本来还在咱跟前炫耀,咱给剖析一下,这小子就知道给他五王爷给坑了,这就恼了不说话了。”

“你也是好事,这小东西太顺了,吃点亏也不是坏事。”朱允煐看起来还是很乐意给儿子一些挫折教育,说道,“咱说了多少次了,皇帝该三思而后行,他这脑门子一热拍了板,回来也就只能是自个生闷气了。”

老朱和小朱也不避着小小朱,这也使得小小朱更加郁闷。只能气恼的转个身,用背对着他的曾祖、父亲,用这样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不满。

老朱也不在意,心情很好,“咱喝一盅,你要不也留在这用个膳”

朱允煐看了看,眉开眼笑,“成,都是咱喜欢吃的,咱就在这边用膳了。”

小小朱立刻嚷了起来,“双全,还不快去打水,咱要洗手用膳。”

生气归生气,不能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