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71 收礼不办事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朱允煐的心情不错,他迎来了英示四年。这个时候的朱允煐,也是二十七岁了。

至于老朱已经七十四了,虽然很多的时候也是有些老态龙钟的样子,老人也确实会偶尔生病。但是现在看起来老朱的身体不错,这一位铁人还时常能够跟着他九岁的重孙瞎跑。

这其实是一个好事情,对于朱允煐来说是一個好事情。不一定就是说缺了老朱就让朱允煐没办法掌控朝堂,单纯的就是因为亲情吧,朱允煐和老朱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朱允熥到了皇宫,直接开门见山,“皇兄,今年可是得挑好去高丽的皇叔了。咱礼都收了好些了,再这般下去,咱以后可怎么见皇叔们”

无语的朱允煐一抬眼皮,看了一眼朱允熥,“你既然知道办不成这个事,那就不要收礼你自个说说看,这收了礼不办事,这像话吗”

朱允熥显然也不在意,说道,“咱就是收宗室的礼,咱不收文武百官的礼,咱有分寸”

这一下朱允煐更加无语,看着朱允熥问道,“老二,那咱还要褒奖你不成不收百官的礼,你这是不干涉朝堂,这是好事。只收宗室的礼,那是自家人,坑的也是自家人”

朱允熥似乎是没有听懂一般,理所当然的说道,“皇兄,谁不知道咱这个吴王特殊。咱就是不收百官的礼,百姓的礼更不收,要不然咱随便说句话,一个案子就风向变了。”

好吧,朱允煐也不得不说朱允熥这么说还是有道理的。虽然朱允熥这小子确实混账、纨绔,但是相比起不少宗室,朱允熥这也算得上是非常省心了。

朱允熥也就是纨绔而已,不会残暴,也不去扰民,对于政事更是毫不关心。

其实以朱允熥的身份,只要他随意说些话,很多人肯定是上杆子讨好。大明朝对宗室步入官场,现在的限制也好了很多,起码不像前几年严格限制。哪怕只是一些看起来没有太大实权的位置,可是好歹一些宗室也可以做事了。

宗室是真的需要感谢朱允煐,要是没有朱允煐的话,大明朝的宗室就是要被所谓的当猪养。有老朱开了个头,再加上朱棣得位不正后的心虚,大明朝宗室好像只会生孩子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当个小官,去经商什么的,大明朝的宗室要是愿意还是可以找点事情做。尤其是那些庶子们,除了朝廷的俸禄还是有些其他营生。

朱允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说了,有些事情他大概也是心里有数的。

“高丽那头的事情,咱现在也急不来,总得选个合适的宗室。”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大江山难,治江山更难,这个道理你也是该明白的。”

朱允熥明白,所以摆烂一般的说道,“所以咱打死都不出去,就在应天府就好了。让咱每日都是在做事,咱可受不了。还是吃喝玩乐更好,咱还是喜欢当个富贵的王爷。”

这么说也没什么问题,大概也是因为人各有志吧。有喜欢权力的,就像是朱允煐这般的。要是有着朱允熥这样喜欢安逸的,也没什么好指责的,都是正常的事情。

高丽那边虽然打下来了不少的地方,按说现在就是去封王,这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大明也派过去了一些能臣干吏,也是在治理着一些打下来的州府。

只不过大家也都明白,想要治理好那些地方,真的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民俗习惯等等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李成桂篡位确实让高丽不少百姓、百官不满,但是李成桂到底也是高丽人,也是同根同源的。

但是大明的这些人,自然也就是高丽人看来的外人了。不管是以前的女真、契丹或者蒙古,包括现在的明人,在高丽人看来都是一个样,都是在侵占他们的土地。

高丽那边的儒家文化确实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高丽历史上虽然数次被中原王朝击败。但是他们也好多次抵挡住了中原王朝,他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藩属国。

很多人说的高丽,实际上要不是朱允煐多事,那么李成桂就要接受大明的册封,到那时候就是藩属国了。不只是在大明王朝是藩属国,到了清朝的时候也是一样。

朱允煐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也懒得多说什么。藩属国虽然重要,尤其是历史上的高丽还算是比较衷心,还有国内叛乱君主跑到大明境内避难、寻求帮助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实实在在的控制在手里更好,这个地方对于大明也比较重要。

治理好这些土地,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想要去建立藩国,这里头的难度毫无疑问是更大的。所以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宗室,朱允煐必须要仔细挑选。

周王朱橚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只是到现在朱橚都没有下定决心。朱允煐还是需要再等等,说起来这个周王朱橚,对于朱允煐来说也是最亲近的叔父了。

有好事,自然也就是惦记着和自己亲近一些的人。要不是自家胞弟实在是不成器,说不定朱允煐也就动了其他的一些心思了。

至于朱允熥这小子去收礼这件事情,朱允煐已经都麻木了,也觉得自家这个胞弟算起来还真的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些事情,这也证明了很多宗室对于开一个藩国还是非常向往的,他们对于这件事情也是比较有热情、有期待,他们想要得到更多的机会。

这也算让朱允煐省心了不少吧,看起来海外封国这件事情,在宗室看来也不是一种贬黜,还是有些人有着一些雄心壮志的。

朱允熥接过茶,好奇问道,“皇兄,琉球那边现在怎么办要是那中山国的国主不入朝,咱大明的水师真的要过去”

“那是自然,咱得给他们一些教训。”朱允煐笑了笑,不是很在意的样子,“老二,你要记得,咱大明兵强马壮,行事自然也就可以霸道。要是咱总是优抚,那些人就缺少畏惧之心。”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你入朝请求善造海船之工匠,大明大度的给了。可是这国主都继位了,都没有向大明报备一下,这显然也就是没有将大明这个宗主国当回事了。

既然中山国的武宁不将大明当回事,那么大明也就需要用他们的强硬态度做出回应。

懒洋洋窝在椅子上的朱允熥好奇问道,“要是五叔不去高丽那是谁过去高丽那头,咱听说是要封两个王”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该分两个王,可能还要更多一些。女真那边也是个麻烦事,努尔干都司虽然在震慑,只是到底是荒蛮之地,治理起来也是个麻烦事。”

朱允熥点了点头,虽然对于军国大事不太关心,可是朱允熥也知道一些事情。

比如说辽东以北的努尔干都司就是苦寒之地,据说汉朝时苏武牧羊就在那一块地方。而女真三部,对于大明朝也一直都是若即若离的,那些野人也是不服王化的。

不过朱允煐和大部分大明百姓一样,觉得既然连蒙古人都给赶走了,女真人自然也就是不成气候的。对于那些野人,很多人也是不放在眼里。

也包括不少人会觉得英示皇帝实在是太贪心了,努尔干都司好些地方在大家看来都没有价值,还不如弃之不要。治理起来很难不说,野人也是个麻烦事。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自己想一想而已,要是真的敢在朝堂上说出来了,肯定会被皇帝呵斥,甚至很有可能要遭遇罢官去职这样的一些命运了。

看着懒洋洋的弟弟,朱允煐笑着问道,“老二,你可听说了那些个皇叔有意去高丽”

朱允熥立刻回答说道,“七叔啊,他早年就在青州,也有军功。七叔也知道他早年间恶了皇兄,现在都是想着要去高丽,那样大概也是要轻快一些。”

齐王朱榑数历塞上、以武略自喜,不过性格也确实有着一些残暴。在朱允煐削藩后,朱榑在应天府也是郁郁不得志,只是在天子脚下也确实有点不敢胡作非为,自然更加郁闷了。

朱允熥这个时候也继续说道,“十一叔好像也是有些心思,他早年间在蜀地治理的不错,也镇压了西番蛮人作乱。要是十一叔过去也还成,就是他怕啊。十一婶是舅祖父嫡女,所以想的也就多些了。”

蜀王朱椿身份也比较特殊,虽然被老朱成为蜀秀才,也确实在蜀地充分的发扬了儒家文化。但是他是滁阳王郭子兴之女惠妃郭氏的儿子,他的正妃是蓝玉的女儿。他的嫡次子被蓝玉欢天喜地的抱回了梁国公府,这牵连就深了。

虽然在应天府现在如鱼得水,只是朱椿有些时候还是比较怀念他在蜀地时的一些逍遥自在。

更何况高丽那边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学习也是不错的,朱椿有些心思和想法也很正常。

朱允熥继续说道,“皇兄说过是想要让曾经就藩的皇叔去高丽,好些皇叔自然也就有心思了。就是没就藩的皇叔更多,一个个的也都是和咱说过,都想要过去试试。”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看起来亲王虽然不错,在大明也是可以安享富贵。只是有些人,也觉得就算不能坐个龙椅,但是要是有机会去了高丽成为国主,这也挺好的。

寻常的宗室可能还是能够找点事情做,亲王实际上很难有实权,也需要避讳。还是去高丽更好,当个天高皇帝远的国主,比起在大明不知道要快活多少。

而且很多人也都清楚,高丽可是一个好地方,好歹也是有着千年历史。哪怕不如中原繁华,但是也是很多人称颂的小华夏。

相比起东瀛,高丽是大家更熟悉的地方,也算得上是大明周边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了。

“你该收礼就继续收礼,兑不了现就不要怪咱。”朱允煐调笑着说道,“到时候皇叔们找你的麻烦,那就不要怪咱不帮忙了。”

朱允熥也不觉得尴尬,他只要选择装死就成,反正皇兄护着,他也有恃无恐了。

打发走了这个不省心的弟弟,朱允煐也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小子虽然带来了一些信息。不过那些心思,也基本上都是朱允煐也都知道的消息。

朱允煐还是继续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英示四年的事情依然会很多。高丽那边的事情,朱允煐肯定是要办好的,也绝对不能继续耽搁了。

虽然朱允煐也没有打算灭此朝食,只是长期的将大明的资源集中在高丽,对于朱允煐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对于朱允煐来说,他还有很多的战略都是需要执行下去的。

这些可不是能马虎的事情,朱允煐也确确实实不想在高丽继续牵扯下去了。

英示四年,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他才好集中精力去准备自己的南下计划,以及西北战略,这也算朱允煐一直以来关心的重点,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好在朱允煐也算有信心,历史上的朱棣在经历了靖难之役后,依然可以五征蒙古、出兵安南,还可以派郑和下西洋、迁都北平等等,这些都是极其耗费国力的。

但是这依然没有引起内乱,大明朝依然十分的强盛。而现在呢,可不存在靖难之役,大明朝的军事实力实际上是更加强盛的。

所以朱允煐也明白,自己就算做些什么事情,也不需要担心被说穷兵黩武,现在还没有到那个程度。现在的朱允煐,手里还是有着足够的底牌。

小小朱开开心心的跑来,说道,“爹,你要不要出宫你要是不出去,咱和曾祖就领着弟弟妹妹去看花灯,曾祖还说要带小祖父他们几个。”

过年嘛,皇宫里的气氛不错,应天府更是热闹。至于老朱没有成年的子女,依然挺多。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