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60 百态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对于小小朱的安排,朱允煐自然是心里有数的。既然想要稍微的发展一下小小朱的一些势力,那就要帮忙将一些事情做好,毕竟小小朱现在年龄小,好些事情小小朱自己也做不来。

那么这些事情,自然也就需要朱允煐劳心劳力了,这才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情。

更何况帮着小小朱这么做,也算得上是小小的开始一些个朝堂的布局,开始一些军制的改制。小小朱的年龄越来越大,自然也就需要考虑一些事情了。

朱允煐才二十六岁不假,他的身体也一直比较好。只是在这样的年代,也需要考虑有些事情。尤其是事关龙椅、事关天下,自然也就意味着就算是再小心也不为过。

“咱不想起来,咱以后当皇帝了,就不这么早早朝。”小小朱起身了,眯着眼睛在唠叨着。

老朱一边给小小朱穿着衣服,一边说道,“这算好的了,现在都丑时了,马上就要开朝了。要是早些年天下初定,咱都在朝堂上了。”

“咱当皇帝了,就改成寅时或者卯时再上朝。卯时最好,日头刚刚出来,兆头也好。”小小朱开口,好像有理有据一般,“咱大明,就该是这般,总是旭日东升。”

老朱帮着小小朱整理着衣袖,说道,“那可不成,卯时不成。衙门这时候都开始做事,咱当皇帝的要是怠政,底下的人一個个的也都是有样学样了。”

只能说这也是老朱的特点,差不多凌晨三点开始上早朝。当然那些文武百官的话,这个时候都在午门外候着呢,他们实际上起的更早。而小小朱呢,想着是五六点再早朝,好像也不差。

小小朱可不会被轻易说服,他说道,“咱又不是不知道,咱爹也想着要改成卯时。文武百官可以多睡一个时辰,再者咱大明皇城可以少用好些灯烛。现在可不是乱世,不用这般。”

“老子迟早要给你们气死”老朱立刻笑骂说道,“你们就会折腾,咱定的规矩你爹改了不少,还撺掇着咱自己去改。现在你倒好,还没去观政就撺掇着咱改制。说吧,这是不是你老子出的主意,他怕挨骂就让你来”

小小朱立刻笑嘻嘻的搂着老朱的脖子,将肉肉的脸贴在老朱的脸上。

拍了拍小小朱的屁股,老朱说道,“都这般大的人了,还这么无赖。你和你爹,算是认准了咱不舍得对你们发脾气,一个个的就知道说不过咱、没道理了,就在咱跟前耍赖。”

“咱和曾祖亲近”小小朱理所当然的说道,“前几日二叔想要捏咱脸,咱就不乐意。咱爹也是,咱就不喜欢和他贴脸。曾祖,咱从小到大,就喜欢和曾祖贴着脸。”

面对重孙贴过来的胖脸,老朱可以说很开心。重孙无赖就无赖,老朱也习惯了这个重孙自小到大都喜欢贴着脸,贴着脸说话其实也挺好的。

“双全,给咱取一领披风,外头冷。”被老朱抱着去洗漱的小小朱开口,说道,“再给咱端来燕窝鸡丝汤、芙蓉蛋。再来点芝麻卷、文思豆腐羹,随意来些果子吧。”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这个时候敢闯入乾清宫的也就是朱允煐了。

朱允煐推开殿门,说道,“还真的起来了这倒好,不用咱叫你起来了。你也真是,今个要上朝,就回东宫,咱带着你一起上朝就是。你倒好,非要折腾你曾祖。”

老朱笑呵呵的,心情很好,“咱年纪大了,觉轻,也不折腾。英儿,给你来些个红豆羹,来些糕点和下饭的酱菜,你看还有甚想吃的”

朱允煐也乐了,得意说道,“咱好些时日也没和皇爷爷一起用早膳,起来了就直接过来。咱们三个用早膳,莫要说山珍海味了,就是寻常吃食也是美味。”

这话也是说到了老朱的心坎上,他最宠嫡长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宝贝孙子说起体己话,那绝对是让老朱无比欣慰的。

小小朱破坏气氛了,立刻说道,“寻常食物,咱吃的可不多。咱就是前两年不懂事,看到宫外好些东西新鲜才去尝些,那可不如咱宫里的好吃。”

这也是事实,毕竟宫里的还是御厨,手艺自然是没得说了。

午门外,御史们在监督着,想要进入皇城也需要规矩。

百官们上朝入宫,则只能走左右两掖的左掖门、右掖门。午门,寻常上不会开启,就算开启了也只能说皇帝走,那可是正门。再者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时,老朱对于文武官员入朝时争先恐后、队形混乱不满,所以也有规矩。

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这样的顺序。

常茂大大咧咧的站在前头,主要也是因为他的身份合适。现在也没有什么将军要上朝,近侍官员什么的也就是说说而已。

作为大明的开国公,也就是中山公可以和他一较高下。就算是傅友德来了,就算是舅舅梁国公来了,也是要排在常茂的身后。不是因为常茂是皇帝的舅舅,而是因为常遇春这座大山是其他武勋无法逾越的大山。

徐膺绪这时候走了过来,小声说道,“开国公,今日朝堂上,还望开国公多多看抚。”

常茂捋了捋胡须,自信无比的说道,“侄儿放心就是,真要说起来,咱武勋一脉同气连枝。咱觉着,没人会抢武定侯世子的职司。”

当然没人会去抢张辅的职司,大家也都不是傻子。哪怕好些武勋都想要将家里的嫡长子送去东宫效力,想要亲近太子,可是那样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那还要皇帝恩准。

羽林孤儿是什么情况,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的。统领羽林孤儿,那个位置根本不能去抢、不能去争,大家也都不是傻子,想要表现骁勇、争功什么的,可以去抢其他出征的机会,而不是要去抢着羽林孤儿。

这一趟过来,自然也就是要争取一些机会,不是争取统领羽林卫,而是要争取随军出征高丽的机会。武勋人家的,到底还是有一些骨气,还是想着要封侯拜将的。

确实有着一些武勋子弟成为了纨绔,那些人对于上战场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底气,还是想着安享富贵更好。

但是还有很多的武勋子弟还是有着一些抱负的,哪怕大明已经开国三十年,但是血性也没有完全消失。说到底这么些年下来,或大或小的战事一直都有。

只是寻常的剿匪等等,也根本不足以让人封侯拜将。现在高丽那边的灭国之战,那才是大事,那才是无数将士建功立业的平台,当然也就有着更多的人对此动了心思。

要说大明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管是去镀金也好,或者真的是想要一展才华也罢,不少的武勋人家对此还是非常热衷的。哪怕现在有着富贵,但是他们更加清楚武勋人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战功。

徐膺绪就有些咬牙切齿了,常茂就是大明武勋集团最大的纨绔代表,只是谁也奈何不了这一位彻彻底底的滚刀肉。

这可是开平王的嫡长子,是当今皇帝的嫡亲舅舅,谁能奈何得了这一位呢纨绔又如何,因为大家也都知道常茂和当今天子还是非常亲厚的。

徐膺绪甚至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他知道常茂虽然是一个纨绔,但是也不是真的什么事情都不懂。这就是在故意装糊涂呢,就是没有打算帮着徐系一脉,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想着要帮着常系了。

果然常家的血脉都是一个样,常家三兄弟是这般,甚至连外甥吴王朱允熥也同样纨绔无比。好在朱家的血统不错,当今天子才没有纨绔十足。

更加让徐膺绪欣慰的,那就是有着朱家不错的血统和徐家优秀的血脉,所以当今太子聪颖睿智,没有半点纨绔的样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青年快步来到常茂身边,“国公爷,末将出身军伍,自小跟随先父在梁国公账下效力。”

常茂直接打断,眼前这一位就是出身定远,定远侯双刀王王弼的嫡长子王德。这是根正苗红,妥妥的常系。毕竟常遇春也是定远人,王弼早些年建议蓝玉出奇兵,更是亲为先锋取得捕鱼儿海大捷。

看了一眼王德,常茂有些无奈的说道,“定远侯,高丽你就不要再想了,总要留些功劳给其他人。舅父在西北练兵,若是你有意,去求陛下去往西北,说不定还能重现先定远侯荣威。”

王德眼前一亮,不过还是讨好说道,“还望开平公美言,末将到底是定远人啊”

看到这边有人,一个长相颇为英武的青年走过来,“国公爷,侯爷。”

徐膺绪心情大好,当年他在漠北被包围,就是武定侯第三子郭镛率先领人来援。

虽然官至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和五军都督府寻常都督佥事恩功寄禄不同,郭镛还是有些抱负的

他有军功,但是不足以封侯。他的大哥郭镇虽然是庶长子,但是也是驸马都尉,就算是父亲有什么事情,武定侯的爵位也不可能轮到他这个老三。

御史咳嗽一声,稍微的提醒一下。但是有些胆子小的离开了,不过还是有人继续围在常茂、徐膺绪身边。这两位一个是皇帝的舅舅,一个是太子的舅舅,身份贵重啊。

更加让人无语的事情就是郢国公冯诚也凑了过来,同样是定远人不说。最关键的是这一位是当今天子胞妹的夫婿,颇为受宠。

“大舅,要咱说,这一趟也该让定远侯去一趟高丽。”冯诚笑着开口,也算得上是帮助老乡,“定远侯虽说少年时就出入战场,独领一军经历倒是少了些。若是陛下在西北用兵,那些蒙元后裔也不可小觑。”

常茂琢磨着,说道,“咱也听说过,老二、老三也曾筑城釜山,他们都说高丽多山地,不利于骑兵。定远侯擅长骑兵,这趟去高丽倒是多折腾,还不如去西北帮着舅父练兵。”

王德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连忙说道,“国公爷,你也知道小将的情况。多是在先父,或是梁国公帐下任亲兵。若是能够在高丽,哪怕只是带领步卒,也能历练一番。”

这边的武勋看起来有些不成体统,练子宁也只能眼不见心不烦,那一群人没一个是拿捏的。哪怕他是便宜国丈,实际上也拿不上台面来。他的女儿虽然是独树一帜的皇贵妃,是陛下特意设立的后宫妃嫔位,但是那实际上也就是侧妃。

勋贵那一边看不上练子宁,尤其是徐系一脉,有些时候也觉得练琼琼多少会威胁到徐妙清的地位。

只能让御史记下这些人的举止、言行,稍后报给陛下就是。至于对于这些人的处罚,练子宁也很清楚,大概也就是罚俸,常茂这纨绔基本上就没有拿到过俸禄。

其实常茂也不需要在意俸禄,赏赐什么的暂且不说,开平王府的各种副业可不少。练子宁很清楚的就知道,应天府最大的酒楼、画舫,就有开平王府和吴王府的影子,只是很多人都装糊涂而已。

看着那些不成体统的武勋们,文官集团们也懒得多说什么。从大明开国时就是这样,一直都是武勋的力量更加强大。哪怕这几年文官集团看似稍微有点抬头的样子,但是哪里能真的和武勋集团硬碰硬啊。

直到鸣鞭声响起,早就列好队伍的文官们准备着入宫。常茂等武勋也立刻开始整理袍服、仪表,还是比较规矩的准备入宫了。

在文武百官们步入奉天殿的时候,自然规矩的站好,也有御史依然在尽职尽责的记录、观察着文武百官。

忽然间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了,不少人眼前一亮,大明朝的储君再次出现在朝堂上了,这也是不少人感觉到比较振奋和期待的一件事情。

小小朱似乎看不见任何人,径直走到丹陛前站好,转身后微微朝着常茂等人点头。小太子,那也是太子,不会对谁都和颜悦色的。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