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52 胡搅蛮缠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小小朱忙不忙,这件事情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也可以肯定,小小朱就算现在要做些什么事情,也都是老朱或者小朱交代的,要不然他相对来说比较清闲。

这也就是相对来说,作为皇储,小小朱肯定是需要学习的,他的学习压力一直比较大。他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面,也应该比较广。所以比起寻常孩子,小小朱肯定没有那么无忧无虑。jujiáy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很正常,虽然学业压力很大,可是小小朱不需要担心温饱、前途,就算是家产什么的,小小朱也不需要担心其他的兄弟姊妹来争抢。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小小朱这个皇太子的身份,有着无上荣耀的同时,自然也有足够的责任。

朱允煐实际上也一样,他自己做出的选择,那就需要自己来承担。

当年他一个劲的撺掇着老朱退位,他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那么江山社稷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上。这些都是朱允煐的选择,这些也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去地理大发现的事情,现在还需要慢慢的积累,虽然朱允煐也明白想要地理大发现,就要做好用人命去填,需要很多的人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试着闯荡大洋。

不过冒险,也应该做些准备,而不是莽撞的用人命去做一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朝的水师还需要继续学会远航,需要去不断的征服大洋,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一切,也都是在为接下来的地理大发现而准备着。

不过现在朱允煐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好朝堂之上的事情,现在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好。

关于内阁的事情,现在是很多朝臣在乎的大事,几乎可以说和中山国国主入朝一般,成为最近这段时间的大事,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懈怠。

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中山国国主入朝,这也就是确立一个大明朝的宗藩关系而已。这事关礼仪、朝廷威严,这自然是了不得的大事。但是殿阁大学士更加不同,那可是影响着国策。

这些事情才是最根本的,琉球中山国在这件事情上甚至是不值一提的。

这就需要看文武百官的出发点了,对于这两件事情有着不同的判断和认知,这也很正常了。

当再次早朝的时候,很多的文武在意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中山国国主入朝和殿阁大学士了。

以茹瑺为代表的一些臣子老调重弹,他们在意的实际上不只是殿阁大学士,他们在意的也是这个殿阁大学士的职责和定位,以及这样的做法到底是不是符合洪武皇帝制定的祖制。

这件事情在茹瑺等人看来无比重要,这一切实际上也都是规矩、礼制,这是关乎着名正言顺等等事情。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绝对不能马虎对待。

其实茹瑺等人当然是支持殿阁大学士的,因为这样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也是可以稍微的提升一下文官集团的地位,这对于他们当然是好事情了。

这件事情实际上也不难,不要说英示登基了,就算是英示皇帝没有登基前,也让洪武皇帝改了不少的规矩。这些事情真的不难,只要洪武皇帝颁发圣旨就好,一切难题迎刃而解,毕竟洪武皇帝也只是退位,而不是驾崩了。

以洪武皇帝对英示皇帝的宠溺,以英示皇帝的能力,让洪武皇帝颁发一道圣旨,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只是在茹瑺等人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英示皇帝肯定是在装糊涂的。洪武皇帝绝对不会颁发这样的一道圣旨,绝对不会承认殿阁大学士有参政之权的正当性。

不是说朱允煐擅做主张瞒着老朱,而是朱允煐和老朱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就要让殿阁大学士名不正言不顺,就要持续的限制着内阁的发展。

正当性,那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英示皇帝背着洪武皇帝做的事情,这就是英示皇帝有违祖制的地方。大家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要说朱允煐了,就算是后世子孙当中,谁要是够胆魄,那就将内阁摆正,到时候挨一个有违祖制的骂名就好。

别管怎么说,反正洪武皇帝肯定是不知道这件事情,就算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

殿阁大学士的事情根本没有讨论出一个答案,早朝这就匆匆结束了,很多人意犹未尽啊。

刚刚到了中军都督府衙门,常茂还没来得及坐下,一个小太监殷勤过来了。很多人也都明白了,必然是陛下有什么旨意了,谁让开国公位高权重、身份尊贵呢。

果不其然,小太监讨好说道,“国公爷,皇爷召您去武英殿。”

虽然心里有些嘀咕,这眼下应该没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处理,可是常茂也只是在心里嘀咕。哪怕是皇帝亲近的大舅,但是也要注意君臣有别,可不能让皇帝外甥为难。

虽然看似不需要小太监领着,不过还是按照规矩的比较好,常茂也朝着武英殿出发了。别管外甥皇帝有什么事情,只要交代下来了那就直接办好就是,这也是常茂这些年的风格了。

看到常茂,朱允煐直接开口说道,“大伴,给大舅搬张椅子。”

常茂也没有多客套,主要是他知道客套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还是直接谢恩更加的合适。

在常茂落座后,朱允煐也不客套,“大舅,对朝上的事情有何看法”

常茂愣了一下,有那么点不确定,“陛下,是那中山国国主之事,还是说那殿阁大学士之事”

对于常茂这样的态度,朱允煐也不意外,“自然是指殿阁大学士的事情了,中山国国主现在还要劳烦大舅不成这都入朝了,礼仪的事情有礼部去管。真要是打仗,大舅愿意去吗”

常茂没有不好意思,坦然说道,“陛下,真若是有战事,臣自然是敢效死。只是臣能耐有限,怕是误了陛下的大事。”

这就非常的坦然了,只是常茂这样的坦然反而是让朱允煐有些无语了。面对常茂这毫不掩饰的摆烂,朱允煐反而是给噎住了,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不过想想常茂的性格和能力,朱允煐也不觉得常茂是在摆烂。这绝对是常茂的实话,真的要是常茂去做大事,那还真的就是朱允煐自寻烦恼了,常茂小事或许可以做好。但是军国大事,还是不要用常茂的比较好。

信任和能力,实际上就是两码事了,这一点朱允煐现在越发有着这样的认知。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常茂忙不迭的说道,“陛下,臣倒是想要上奏本。这殿阁大学士,怕是惹太上皇不喜。臣也是和人商讨了,觉得殿阁大学士议政怕是不妥。现在陛下大权在握,只是难保以后殿阁大学士成了中书省。”

看来常茂还是做了些准备的,很多人实际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这殿阁大学士还真的有可能成为中书省,甚至可以说有机会再搞出来另类的丞相出来。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殿阁大学士意味着什么,也知道历史上的内阁不断的壮大,甚至将六部尚书、武勋给狠狠的压制了。

所谓的内阁首辅,还真的和丞相相差无几,这些都是朱允煐知道的一些历史走向。

不过就算是知道这些事情,朱允煐也知道不能因噎废食,有些事情还是要做,不能只说看到坏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的那一面。

看了看朱允煐的脸色,常茂小声的说道,“今日朝堂之上,茹尚书等人言之有理。此事若是太上皇不允准,陛下怕是要担上一些骂名,好些事情也是不大好做。”

朱允煐看着常茂,似笑非笑的说道,“这件事情皇爷爷自然知道,这般大事咱也不好擅自做主。”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常茂倒是松了口气。既然太上皇知道这件事情就好,既然太上皇知道了,自然也就意味着太上皇不会反对,不会驳了当今天子的面子。

常茂最担心的事情就算英示皇帝擅自做主,这要是英示皇帝前一刻搞了个殿阁大学士议政,下一刻洪武皇帝下旨废黜。

真的要是发生了这些事情,常茂相信英示皇帝也只能默认,满朝文武也不会多说什么。毕竟洪武皇帝是开国之君,哪怕现在英示皇帝的威望正隆,也不能和洪武皇帝相提并论啊。

真的要是发生那些事情,对于英示皇帝的君威也是极大的损害。

看到常茂小心翼翼的样子,朱允煐也忍不住乐了起来。看起来大家都一样,伺候一个皇帝都很难了,更何况是两个皇帝。而且这两个皇帝都是霸道的性子,都是主意很正的类型。

常茂这个时候小心翼翼,自然也是担心这样伤了英示皇帝的颜面。哪怕他也知道洪武皇帝宠溺朱允煐,但是一个皇帝自家做不了主,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太上皇认可,这本身就很难受。

再加上臣子们一个个的虽然在意英示皇帝的态度,可是更加在意太上皇的意见。这样的事情真的更加难接受了,尤其是一个雄才大略、满怀抱负的皇帝,必然无法接受这些。

朱允煐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接受的,主要是有些事情他清楚,其他人不清楚啊。

在不清楚的时候就想得多,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了,有些杞人忧天也不是不能理解。

看到常茂的样子,朱允煐说道,“皇爷爷知道这事,只是他不打算说。大舅呢,回头也别和其他人说,莫要让其他人知道皇爷爷知道这个事情。”

常茂瞬间傻眼了,这一层套一层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

看到常茂还有些糊涂的样子,朱允煐也不打哑谜,“皇爷爷知道咱打算弄个殿阁大学士议政,这事情他不喜欢,只是也不打算废了。咱这么说,大舅可明白了”

愣了片刻的常茂仔细的试着理清思路,他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似乎是知道了这里面好像是有着那么一些奇奇怪怪的说法。

常茂似乎好像慢慢的理解了一些事情,试探着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太上皇知晓这事,只是装作不知道”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不需要对常茂隐瞒,“这些事情大舅知道就好,其他人若是知道了必然是一个麻烦事,咱还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常茂表情微微发苦,这看似是陛下的信任,这当然是好事情了。可是知道这些隐秘的事情,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守口如瓶,以及需要帮着陛下做一些事情了。

看到常茂的表情,朱允煐大概也就是可以理解一些了。只不过朱允煐还真的不是那么体贴的人,哪怕是面对他的大舅,朱允煐也算不上体贴。

不是天家无亲情,而是在朱允煐的这个位置上,很多的事情就需要考虑的是朝堂,以及江山社稷,这些事情才是他最需要重视的。其他的,倒是可以有所忽略。

更何况以常茂的身份,他也需要承担起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他该做的事情。

常茂闷闷的点头,对朱允煐保证道,“陛下可以放心,这件事情臣必然不会让其他人知晓,这件事情咱就烂在肚子里。”

朱允煐笑着点头,要说常茂的保证,朱允煐还是相信的。带兵打仗这样的事情常茂做不来,不过其他的一些事情常茂还是可以做好的,常茂的忠诚更加不需要怀疑。

看着常茂,朱允煐笑着说道,“既然大舅知晓皇爷爷知道这事,也该明白咱的一些意思了吧”

常茂没有打算揣着明白装糊涂,实际上他还是有些搞不清楚状况,“陛下,既然太上皇陛下知晓此事,那就是要让臣在朝堂上不许人议论此事”

虽然常茂说的还不够绝对的准确,不过基本上也就算属于事实了,朱允煐也确实就是需要常茂做这些事情,大明的朝堂上没有比常茂更加合适的搅屎棍了,胡搅蛮缠的本事旁人可比不上常茂。

所以有些事情,也就是常茂能做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