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25 治理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治理黄河,这是必须要重视的事情,黄河改道带来的影响也确实是太大了一些。

自宋朝黄河改道,黄河就分为南支和北支,将中原一分为二。曾经以风光秀美和物产丰富著称的江淮平原,在黄河水的冲击下,土地大面积盐碱化。失去了入海口的淮河,更从此成了一条灾河,时常爆发水患。

实际上现在的北流也一直不怎么稳定,至于南流更别说了,淮河到现在都没有入海口。

严震直也明白这些,所以笑着开口说道,“陛下,臣认为治理黄河,当先治淮水。臣有意征兆十万民夫,先治淮水。”

朱允煐和老朱对视一眼,对于严震直这个想法基本上是认可的。黄河改道、夺淮入海,这看起来是根本原因,这自然也是需要治理的。

但是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想着治标治本,因为治理黄河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费力的长久工程,大明朝现在需要考虑的也就是将淮河流域整理一番。

先将淮河下游整治好了,虽然不至于说淮河再也没有水患,但是可以降低水患的频率。

这对于朱允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这也是治理黄河的一个关键了。

老朱看着严震直,直接问道,“子敏,那你说说如何治理淮水”

这一下严震直也更加严肃,说道,“臣以为当设置河道御史,治理黄淮非一人之力、一州、一府就能成事。臣以为,当由陛下下旨,黄淮流经个州府协力。”

老朱和小朱微微点头,他们当然也是有着这样的心思。他们也都很清楚,治理黄淮绝对不是一州一府就能成事的,这肯定都是需要沿途州府同心协力。

甚至这也不是沿途州府就能做成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整个大明朝廷集国家之力来治理。

严震直这时候继续说道,“如今黄河故道,承元末之旧。夺淮入海后,呈现河道混乱、多支并流、变迁频繁、河患严重的局面。臣以为南流经淮入海,入淮河道较大的有贾鲁故道、涡水、颍水,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支流。”

老朱这个时候就说道,“这一点咱也知晓,这黄河泥沙多,以至于淮河水道也淤塞的厉害。”

这件事情也引起朱允煐的一些担心,现在的大明朝祖陵,实际上被洪泽湖和淮河环绕四周。

一旦黄河洪水与淮河洪水就会在淮河下游奔腾汹涌,洪水溢出河槽,侵入右岸的九岗十八洼,原本零星的小湖泊被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了就会形成以后的洪泽湖。

真的要是到了那时候,位于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那就要被湖水淹没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实际上大家也都清楚,这也是事关风水。老朱当初为他的祖父母、曾祖等人修筑帝陵,也不敢移动祖宗遗骨,生怕挑断龙脉,坏了风水,因此在旁边造了衣冠冢。

要是淮河不治好,老朱家的祖陵说不定就有被淹没的风险,那可不是小事情了

严震直这个时候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先治淮水。臣有意疏浚淮河水患,当清除河道淤塞。”

朱允煐这时候直接问道,“那你说说,黄河冲积泥沙非常多,河道多有淤塞,你如何治理”

“陛下,臣觉得寻常去淤之法就是。”严震直这个时候开口说道,“只是如今淮河水道多有黄河之泥沙,臣有意多加堤坝、扩建湖泊,这方能减轻水患。”

这个说法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黄河水患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泥沙太多。

严震直这个时候也继续说道,“臣以为此举还不够,臣有意疏浚淮水水道,确保淮水入海顺畅。若是淮水入海顺畅,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水患。”

这个说法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淮河实际上现在没有入海口的,这自然也就造成了不小的隐患,这就造成了淮河现在经常爆发出水灾。大量的黄河水涌入淮河,可是这些河水消化不了,这要是不出事故那才有问题。

不只是严震直明白这些,老朱和小朱实际上也都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他们担心的事情。想要治理淮河,自然也就需要考虑这些个大量涌入的黄河水,以及那些本身流量不小的淮河水。

必须要找到一个入海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绝对不是什么小事,这也是治理淮河、黄河的关键,这一点要是做不好,那么耗费再多的人力物力那也是无用功。

老朱这个时候看向严震直,说道,“南流该这般治理,只是这大概也是需要耗费些时日,说不得也需要好些年。真的要是这般,咱怕你到时候等不到黄淮都治好。”

严震直这个时候坦然说道,“臣若是有幸能够看到黄河都治好,那自然再好不过。若是看不到也无妨,臣到底是做了这些事情。这些治理黄淮的事情,也是臣做的。”

这不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这也是问心无愧,是抹不去的功绩。

朱允煐这个时候又问道,“这南流,暂且算是安稳了。那北流呢,北流该如何”

黄河现在可是一分为二的,可以说黄河不断南北摆动。也因为这些支流此决彼淤,迭为主次,可以说变迁非常混乱,这显然也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严震直这时候立刻说道,“陛下,臣以为黄河水患,根本在泥沙淤积。臣以为治黄,当先治沙。臣以为当先确立黄河水道,臣有意加固河堤,让河道重归黄河故道。”

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的大明朝需要将黄河水道给固定住,不能任由它任性的四处摆动。要不然的话,黄河水患也真的没办法治理了。

朱允煐想起来了什么,说道,“那这么说来,咱大明该筑千里大堤,断绝黄河北流”

严震直立刻看向朱允煐,非常认真的说道,“陛下,臣正有此意”

朱允煐和严震直也算是达成了共识,大明朝想要将黄河给控制住,那还真的就要给黄河一些约束,可不能让黄河继续肆意闹腾。断绝北流,让黄河重归古道,这样自然也就意味着黄河可以稳定一下。

断绝北流,让黄河重归古道,再加上修筑黄河大堤,这看起来也就是这个年代能够做的事情。

虽然这样可能耗时费力,实际上也不算是治标治本,但是在大自然面前,有些时候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做这么一些看似治标不治本的事情了。

不过这样的工程,虽然看似是笨了一点,不过到底也是比较有用。有些事情也没办法做到真正的完美,看起来现在这样的做法自然也就是最合适不过了。

老朱看着严震直,这个时候继续说道,“断绝北流,让黄河复归古道,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只是这就算让黄河复归古道,这河中的沙子又该如何治理”

黄河当中的泥沙太多,这一点显然也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情。大家也都清楚,黄河水患多半也就是泥沙太多,造成了泥沙越积越多、造成了河道高于地表的现象。

这样的一条悬河,要是不去治理一番,也会持续不断的形成决口等等局面。

严震直这个时候就没有太多的想法了,实际上治沙这件事情,也非常的费力。数千年来无数人都是在试图治理黄河,可是依然也没有什么办法。

就算是几百年后,很多优秀的人才也都是没有什么办法,没办法做到真正的一劳永逸。

朱允煐自然也知道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尤其是黄土高原。可是就算他是皇帝,也没办法做到改变天气、改变地表,那都是做不到的事情,那是真正的非人力所为。

就算朱允煐下令在黄土高原种树、种草,看似是可以稍微的限制一下水土流失。可是呢,几百年后也没办法改变黄土高原的一些地貌等等,顶多也就算稍微降低一点水土流失。

朱允煐看着严震直,说道,“这些事情,你回去再找人讨论。治理黄淮,也该是一开始就做好决策,万万不能朝令夕改。断绝北流,疏浚南流,这点咱是认可了。就是这治沙之法若是做不好,怕是也不能治好水患。”

严震直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也只能领命了,虽然现在看似是没有得到皇帝完全的认可。不过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现在大的方向基本上是确定了,现在只需要进一步完善。

南流、北流的大事确定了,现在也就是将治沙这件事情也给补充了,就万事大吉了。

或者这也不是什么万事大吉,大概也就是可以正式的开工了。

严震直看起来颇为振奋,两代帝王都是非常认可严震直的一些做法,这也使得严震直更加的开心。他知道这件事情很快就要成功了,因为两代帝王确实不会反对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严震直也很清楚他就算是再努力、再积极,没有皇帝首肯肯定也做不好这件事情。

说到底就是治理黄淮,这也是耗时费力的工程。需要的民夫最少十万起,需要的粮草白银也不只是几万两、几万石了,这也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样浩大的工程,不说需要举国之力吧,但是肯定需要朝廷出力,一个强有力的朝廷才能指挥、协调这样的一个工程,只有一个强力的王朝才能够做好这样浩大的工程。

看着严震直意气风发的离开,老朱和小朱对视一眼,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严震直这样的大臣,也确确实实可以委以重任,这也算得上真正的大明栋梁之材,可以让大明的江山社稷变得更好一些。

看到严震直离开,小小朱立刻问道,“曾祖,严尚书,都是尚书了,还要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老朱忍不住感慨着,说道,“垠儿,这天底下有人做官,想着的是权力,有人想要升官发财。有人啊,就想着为天底下的百姓多做些事情,只要能利国利民就好。”

小小朱立刻问道,“那严尚书,就是心怀天下的大臣了想着的是做好利国利民的事情”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虽说严尚书也有着他的一些心思,不过归根到底也是要做些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大事。你要记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

小小朱笑嘻嘻的,理所当然的说道,“咱也有私心啊,咱就不喜欢去读书,咱就喜欢舞刀弄枪。咱还不想爹总是在外头用兵,你给天下打完了,咱以后可怎么办”

这就是不孝子了,危机意识很强烈。不是担心东宫位子不稳,主要是担心他的父皇太过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担心这是要给天下打完了。

小小朱,那可是想着以后也要御驾亲征的,这也是一个立志成为武皇帝的,对于刀兵军武非常感兴趣。

老朱起身,说道,“垠儿,你和咱回去。你爹还要处理政事,没时间和你拉扯。等到晚膳的时候,再让他和你说话。”

朱允煐扶着老朱,笑着说道,“皇爷爷,咱今个要去皇贵妃那”

老朱生气的一拂衣袖,没好气骂道,“用个晚膳就耽误你了用了膳再过去,能误了事这黄河的事情还没理顺,整日就惦记着女色,要咱说,你也是个不成体统的”

这一下朱允煐也无语了,如果顺着老朱的意思,朱允煐就是孝子贤孙。可是如果稍微违逆老朱的意思,朱允煐就算不肖子孙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事情,朱允煐也确实习惯了,老朱的评判标准是非常灵活的,这一直都是老朱的特点。

朱允煐笑了笑也没有多说什么,大概也就是老朱想孙子了,就是老朱惦记着让朱允煐陪着用膳而已,所以也没什么好大不了的。

现在还是继续处理政事吧,朱允煐该做的事情可不少,他现在该做的事情也不只是治理黄河而已,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也都是要处理呢。

不过说起来,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这眼看着都要换人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