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55 皇帝的工作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朱允煐心情不错,主要也是因为好消息还算不少,事情也比较顺利,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在应天府外,大明朝的皇太子再次出宫了。看到了皇太子的仪仗,很多人也都不觉得意外。一个个的不需要觉得新鲜,这也算得上是老朱家的一個传统罢了。

据一些老人说,孝康皇帝早年间就经常出宫。据说当今的英示皇帝年少时,更是时常出现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或者是街头巷尾的,一个个早就习惯了。

更何况当今皇太子,实际上也是这样。哪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同样有不少人知道。

太上皇经常带着皇太子巡视应天府,这微服私访的事情早就被大明天子玩的再熟悉不过了。

在去往紫金山的路上,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骑着高头大马,“二叔,咱如今可是穿着龙袍。咱曾祖母若是见到了肯定乐意,曾祖早年间就说过,曾祖母就喜欢给咱爹绣龙袍。”

朱允熥也不意外,笑着回答,“你年幼时穿的肚兜,那就是你曾祖母绣的。咱只是听说过,如今传到了你那。你小时候一直穿,穿到了三岁吧。”

“咱爹还有好些个甲胄呢,金甲、银甲都有。”小小朱羡慕不已,说道,“曾祖说了,咱的身子骨还不够高大,等咱长大了一些,那些甲胄都是咱的。”

何止是甲胄都是他的,大明朝的那些个江山社稷也都是小小朱的。

到了孝陵,自然是小小朱带头祭拜。也不能只是说朱允熥的两个侧妃有了子嗣的事情,也包括需要奏报老朱的两个儿子即将举行加冠礼的事情。

实际上这一次要忌告的,还有十三岁的老朱第二十四子朱栋、二十五子朱也需要册封为王。这一下老朱在世的子嗣里头,也就是全都可以册封为王了。

可以说老朱一下子完成了他的任务,这件事情自然也就需要小小朱来出面了。

“曾祖母,咱爹都要把外头给打完了。”跪在碑前,小小朱好似有些郁闷,“这一趟七叔、十二叔他们都想要去高丽开国。咱可怎么办呀,咱还想着要留些好地给咱的皇叔、皇弟,咱爹都要给封完了。”

伤心的小小朱随即一屁股坐下,苦大仇深的说道,“曾祖母,安南那头也没有太多地,南洋那头咱爹的意思是好些个地方就算是拿下来了也不能全都给封出去。”

朱允熥跪在旁边,这个时候他好像也只能是闭嘴了,这些事情轮不上他多嘴。当然对于朱允熥来说,好些个事情也都是不太清楚的。

要说应天府的青楼画舫什么的,朱允熥可以轻松地做到如数家珍。可是要说军国大事,朱允熥自然也就不太清楚了,他听的自然也是比较迷糊,是真的不会懂这些事情。

小小朱这个皇太子现在还是比较懂事的,很多的道理他自然也都是比较清楚的。

到底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一起培养的接班人,一直都是按照皇帝的模式来培养。

不夸张的来说,小小朱的见识是远超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人。哪怕朱允煐也很清楚,他知道小小朱的资质是比较普通的,但是无数的资源堆着,自然也可以有极大的进步。

这实际上也是和以后差不多,也不是说那些个家世好的那些人都一个个聪颖无比。好些个时候,也都是需要考虑资源,无数资源堆出来的,当然也就是精英了。

朱文埂磨蹭到小小朱跟前,说道,“皇兄,咱以后要当个国君,咱就要高丽,咱也要新罗婢。”

果然是一脉相承啊,朱允熥教出来的儿子,估摸着也是一个纨绔高手呢。这小小年纪的,读书识字是不懂,但是有些事情比起出息的小小朱还要明白。

小小朱也很头疼,说道,“曾祖母听了估摸着高兴,可不能在皇爷爷和皇祖母跟前说。不和你说了,咱还要去东陵。”

小小朱确实是挺忙的,这一次出来不只是要败绩孝陵的马氏,还需要去东陵拜祭大朱和常氏,自然也就需要赶时间了。

在紫金山这边也是比较忙,不过显然也不会让朱允煐太过担心。除了朱允熥之外,朱允煐的三舅、小小朱的三叔,以及小小朱的小妹夫,这也都是跟着出来了,当然除了太子三卫之外,还有三大营的精锐。

哪怕不是全员出动,实际上也出动了不少精锐,更何况紫金山就在应天府眼皮子底下,当然不需要担心太多的事情,这比什么微服私访的安全率还要高不少。

“王大伴,今个你可得告诉咱,陛下心情如何”作为太孙府出来的旧人,严震直和王承恩关系还算不错,“若是陛下心情好,就去帮着通禀一声。”

王承恩熟练而隐蔽的接过王承恩递来的银票,抱怨着说道,“尚书大人,这就见外了咱们都是老相识了,不好这样”

不好这样,那就别收啊。这收下来了还假模假式的说着客气话,谁信呢

“尚书大人,今个过去倒是赶上了时候。”王承恩露出谄媚的笑容,随即笑着说道,“只是尚书也是知道的,陛下能听逆言,今个就算是坏事,陛下怕是也不会恼。”

严震直一下子开心了,他之所以提前打探消息,自然就是因为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哪怕是出身太孙府,哪怕是英示皇帝的旧人,可是这些年也是害怕帝威越来越重的皇帝而已。

看到严震直过来,朱允煐笑着打趣,“咱的工部尚书,也就是在早朝的时候能见到。这私下里求见,怕是咱的工部学院又是缺了银钱。”

“陛下圣明”严震直直接跪下,开始大倒苦水,“陛下想来也是知道,学院督建海船,改良颇多福船,可惜此前改建福船翻覆两条。”

朱允煐是真心心情不太好,福船可不是一般的船,造价本身就贵,对于大明的水师也是非常重要。只可惜,这也就是技术进步需要付出的一些代价。

严震直不理会朱允煐的不高兴,继续说道,“陛下,工部学院此前派遣诸多学子、工匠下赴各地卫所,协理各地铸炮。北边重镇、西南边陲,莫要说大城、关隘有着铜炮,县城这两三年,也可以遍布铁炮。”

这不是朱允煐的首创,实际上在洪武朝的时候,其实各地卫所也没少铸造一些铁炮。

只是以前的铁炮容易炸膛,而且很多的铁炮保养的也不太好。

从早年间朱允煐开始要求工部改良火器开始,一开始的火炮基本上都是送往边军,也确实是需要诸多的储备用来一些大战。但是现在朝廷稍微有点余力,也包括青铜炮、火药的制造工艺纯熟,自然也要对一些卫所、城市布防。

这些事关安全的事情,朱允煐一直都不会马虎,他也确实很在意大明的整体军备。

只是这些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省心的事情,对于大明朝的各种物资、粮饷的消耗,也是大。

严震直看了一眼朱允煐的脸色,继续说道,“启奏陛下,工部诸位教习、教授,虽有品级。只是此前吏部考评,也多有不通之处。更有吏部官员,皆赖学院技艺不精。”

听到严震直这么说,朱允煐有些不高兴了,“看来这茹瑺也是糊涂,咱这吏部考评,也是该好好整顿一番。这工部匠艺,岂能和寻常文章相提并论。”

严震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他这个工部尚书在工部经营这么些年,他对于很多的技艺也很清楚。有些东西,有些事情,也是真心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成功的。

朱允煐看着严震直,说道,“这些事情也是咱此前考虑不周,工部的诸多事情,工部的考评,也确实不好和寻常官员不同。这政绩之类的,也不好看出来。”

搞科研什么的,正常来说也确实是有那么一点冷板凳的意思,指望立刻出成绩之类的事情也确实不太现实。所以考评的时候,也得仔细的思虑一点。

“你回头拟个折子,工部的一些考评也不该这般,尤其是学院那头。”朱允煐开口,不过还是要强调,“只是你也该明白,这技艺和工程还是有些区别。待工匠甚优,也该有分寸。”

严震直更加没有意见,皇帝是什么心思,他更加清楚,这也是英示皇帝的特点。

说到底也就是这一位虽然对待诸多工匠宽仁,但是不代表英示皇帝只是宠让工匠。

对待一些工匠,朱允煐确实不会一味的苛刻。哪怕自己提出来了一些所谓的科研思路等等,但是不代表立刻就能够有着一些突破等等。

只是该给压力就需要给些压力,朱允煐也很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不算少。

给一些工匠官位、社会地位,这可以说是朱允煐已经比起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要好太多了。只是有些个时候,如果恩宠太过,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情,该鞭策的肯定还是要鞭策。

严震直立刻明白,他显然也知道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按照传统的一些规矩,对于工部的考评,自然也是该有的规矩。只是对于现如今的一些规矩,对于工部学院的一些考评,当然也是需要重新的去制定了。

该说的、该做的,朱允煐自己有了决策,底下的人自然也就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了。

这看起来也是需要扯官司了,吏部和工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估摸着也是需要闹起来了。

对此朱允煐一点都不会觉得意外,哪怕这件事情的源头很有可能就是从他这里闹出来的。但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说到底也就是皇帝要做好皇帝的本分,朝臣们也需要做好朝臣们的事情。

打发走了严震直,朱允煐也就心里踏实了不少。说起来的话,朱允煐也自认为他的朝堂上,实际上也是有着不少干实事的。

朱允煐也明白,他的朝堂上也不全都是能臣干吏,也有着那么一些庸官、贪官,乃至是有着那么一些所谓的奸臣。

可是不管怎么说,朱允煐也很清楚整体来说,英示朝还是吏治清明,尤其是此前刚刚整顿了一番吏治,此前稍微有些抬头的贪腐之风也是被镇压下去了不少。

心情不错的朱允煐翻着奏折,也知道接下来他需要做的事情,显然也不只是准备应付好工部和吏部的官司,他还有其他的事情也是需要准备好的。

尤其是接下来要准备的就是秋收,或者说是秋收后的收税了,尤其是现如今是摊丁入亩的关键时期,很多人实际上也都是盯着这件事情呢。

尤其是现如今可是在几个重地推行摊丁入亩,很多人实际上也都是有着一些小心思的。

摊丁入亩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友好,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会极大的触动这些人的利益。要是马上的秋税收不上来,或者是没有看到明显的好处,估计到时候不少人要开始议论了。

哪怕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也不能是事事都霸道,不能完全不在乎文武百官的意见。

王承恩颠颠的来到朱允煐身侧,说道,“陛下,严尚书塞给奴婢二十两银票。”

“你就收着吧。”朱允煐笑了起来,说道,“咱的工部尚书本就是富家大户,这算不得什么。”

王承恩眉开眼笑,他私下里偶尔收收钱,皇帝都是知道的。当然也是王承恩老实,每次收了钱都会向皇帝禀明,这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王承恩能够一直跟在朱允煐身边,而且一直都是非常受重用,这都是有原因的。

“陛下,太上皇陛下有旨,让陛下歇着的时候去乾清宫。”双全来了,立刻跪下来就说道,“陛下,太上皇召见了周王殿下,发了好一通脾气。”

朱允煐就纳闷了,好奇问道,“咱五叔这到底又是闹了什么,让皇爷爷恼了”

双全苦着脸,说道,“陛下,周王殿下好似是修书修了一半,前日里在府上开宴,大半宗室都去了。”

朱允煐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道,“皇爷爷倒是苛刻了,五叔开宴自然没事。咱待会儿过去,要是五叔没出宫,让五叔也留下来。”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