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53 思虑周全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真要说起来,朱允煐和老朱有些性格还是非常像的,属于一脉相承的类型。

比如说逮着一只羊薅羊毛,这样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心安理得。很多的事情他们也觉得这些做法,也是一种信任的表现。不需要有什么不安、内疚,这反而是对臣子的信任和赏识。

这绝对没有什么问题,谁让他们是皇帝呢,高屋建瓴的不说,自然的俯视之下,看待很多的事物自然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很多的事情也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皇帝是这么想的,臣子很多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能够承担一些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这就是皇帝信重的表现,这就是有价值、简在帝心的一个证明。

常茂好似明白了,看着朱允煐说道,“陛下,若是明日早朝再有同僚就此事多嘴,臣搅乱了就是。”

朱允煐笑着点头,这就是常茂的价值之一了。很多的事情常茂去做,也确实是非常合适。他的身份太特殊了,很多人面对常茂的胡搅蛮缠也是无可奈何,面对常茂天然的也气短三分。文網

朱允煐这个时候也提醒着说道,“这两日早朝,也有不少武勋对此颇有怨言。咱也知道他们多是惧于皇爷爷天威,只是这些个事情也是给咱添乱。大舅这边,也是要注意一些。”

常茂自然明白,忙不迭的说道,“这个臣自然明白,这两日臣也不明白陛下心意,不敢擅自主张。现在臣知道该做些什么,当然不能让那些人给陛下添乱。”

这些话常茂说起来就有底气了,谁让他是大明朝堂上武勋的两大山头之一呢。就算是徐辉祖在京,常茂也敢说这样的话,更何况现在的徐辉祖还在高丽准备班师回朝呢。

武勋虽然不是铁板一块,只是常茂知道他要是铁了心做些事情,大部分武勋还是要熄声的。

纨绔也好、虎父犬子也罢,常茂实际上还真的不在乎那些评价。他只需要知道自家的皇帝外甥当好了皇帝就行,这样就对得起爹娘、阿姊了,这也对得起常家的先人了。

朱允煐这个时候也继续说道,“这样就好,现在武勋人家,不少人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个小心思,这些咱也知晓。不过总的来说,咱还是想着武勋人家莫要和文臣走的太近。”

常茂这就有些尴尬了,觉得这就是皇帝在敲打他呢,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武勋人家千丝万联的,很多的都是沾亲带故的,这很正常。

比如说曾经在平蜀之战当中被老朱认为傅一廖二的廖永忠,虽然是和徐系走的更近,和汤和更是儿女亲家。但是这个曾经将小明王翰林而沉在了瓜步的德庆侯,也因为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好在爵位还是可以传承。

只是现在的德庆侯还空着,主要是廖永忠的儿子廖权承袭爵位后也病故了,也已经死去了十多年了。而应该承袭爵位的廖镛,朱允煐可是不太满意。

廖镛,这可是德庆侯世子,和徐系走的不近,和常系若即若离,和傅系也保持距离。这一位曾经的散骑舍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和他的弟弟廖铭都败在方孝孺的门下,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一直在之乎者也。

这可把朱允煐气的不轻,这两位也确实是有那么点混账,完全是搞不清楚状况。

朱允煐不介意武勋吃喝玩乐,不介意他们纨绔,要是上进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武勋自然可以读书,但是和方孝孺那样的仕林大儒走的太久、和文官集团走的太近,那就不好了。

实际上历史上的方孝孺被朱棣杀了之后,就是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了方孝孺的尸体。结果导致廖镛被杀、遭灭门,叔父与弟弟充军,其母等女眷发浣衣局为奴。

要知道廖镛的母亲可是汤和的长女,但是在浣衣局也是遭羞辱、虐待,在浣衣局不须穿鞋,不得着履袜跣足浣衣,为奴至死。

好好的武勋非要和文官集团绑定的特别厉害,这也是朱允煐到现在都不许廖镛承袭爵位的原因。要不是看在廖永忠和廖永安的功劳,要不是当年廖权好歹也是从军征蜀,就德庆侯那不开窍的两位读书人,少不得要被刁难。

就他们现在这做派,廖永安辛辛苦苦挣得的爵位,说不定很快就要失去继续传承下去的资本了。到那时候,就真的是要诗书传家了,以及很有可能要彻底的沦为平庸。

常茂也为难啊,德庆侯说到底不是常系,该徐系去管。再者就是德庆侯府那两个小崽子也不开窍,将陛下当年设定的武勋考评当做儿戏,现在府里上下就没个能骑马开弓的。

更何况大明朝开国三十多年了,很多的武勋还是同气连枝。只是也有不少因为失了爵位、失了兵权,渐渐的也就没落或者是被闲置了。德庆侯府,就属于被闲置的。

平白无故的挨了一顿训,常茂肯定不会忍气吞声,要去找徐家侄子的麻烦,要让他们知道好歹。

说让现在的常茂代表着的就是武勋呢,挨训这样的事情也就是他了,其他人想要有这样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常茂的特殊性和地位体现。

不再去考虑德庆侯府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常茂看了看朱允煐的眼色,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要说出来,还是要为武勋集团争取利益。说到底就是现在的他代表着武勋的利益,这时候要是什么都不做,那也真的说不过去了。

关于那个殿阁大学士,不只是文官集团非常的重视,武勋集团也非常的重视。

武勋虽然地位尊贵、权力也大,可是这几年被削了兵权,兵部也可以稍微限制。当初权势滔天的大都督府,也变成了五军都督府,武勋集团的权力是肉眼可见的被削弱。

现在去争取更多的权力,这也是常茂应该做的事情。他也不担心朱允煐多想,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单纯的就是现在大明朝这样的权力架构,大将想要割据一地几乎不可能,想要拥兵自重几乎就是自寻死路了。

“陛下,臣以为殿阁大学士参赞政事,这倒是好事。”常茂看着朱允煐,认真的说道,“只是这些个政事,好些都是军国大事。那些书生,怕是不知兵的。”

朱允煐笑盈盈的看着常茂,这是意外之喜啊,“大舅这么一说倒是有理,这些个事情咱此前倒也没有考虑周全。那大舅觉得,咱应该怎么办”

“政事臣等不插手,只是涉及大明军事,还是得有武将参谋、辅佐。”常茂一本正经,严肃说道,“臣倒是知道咱大明读书人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写篇折子都是锦绣文章。只是这上马能武,他们怕是不成。”

什么叫上眼药,常茂这就是属于典型的在上眼药,看似缺心眼的常茂要是使坏,一般人都招架不住。

大明朝堂上,谁不知道皇帝最不喜欢的就是言之无物的奏折呢。展现自己的才华、写个锦绣文章,就不要在奏折上展现,要不然洪武皇帝会打人板子,英示皇帝肯定会呵斥。

能文能武,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出将入相这样的人杰也是无数人的追求和梦想。可是真的能够做到这些,而且还是在庙堂上,那就太难了。

想要在朝堂上真正的出将入相,那不只是读两本书、会舞剑,这是真正的要达到顶尖的水平。

看着常茂,朱允煐笑着说道,“咱此前在六部尚书选任的时候就定了规矩,想要成为尚书当先为亲民官。这要任殿阁大学士,自然也要历练一番才好。”

历史上的内阁大学士,多是从翰林院出来的,很多人也确实就是只会夸夸其谈,他们的一些政治理念也确实有那么些空泛、不切实际,这样的事情朱允煐自然不会允许发生。

所以想要成为殿阁大学士,那就要当地方官,要有着真正的一些基层的经验。只靠在翰林院熬着,想要一直清贵着再位极人臣,这样的事情也就是想想了。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常茂好像明白了点,“陛下思虑周全,臣万万不及。”

朱允煐对于这样的马屁不是很在意,只是说道,“大舅说的事情咱也好好考虑考虑,殿阁大学士也确实不该全都是那些个读书人。”

常茂连连点头,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这也是作为大明朝武勋带头人应该做的,这就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要为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团争取应该有的利益,这才是最合适的做法。

既然该商讨的事情都商讨了,该交代的事情也确实交代了,常茂也就没必要继续留在武英殿了,朱允煐还有很多的奏折要看。

在常茂告退后,朱允煐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常茂在这个时候肯定会忍不住嘀咕,只是也确实没必要在意那么多细节,嘀咕也就嘀咕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常茂看似有些后知后觉,不过多少也是觉得自己好像再次是被皇帝牵着鼻子走了,很多的事情看起来完全就是在皇帝的规划之下。

他只是提起武勋对殿阁大学士的一些想法,陛下这就顺其自然的应承下来,这就说明很多事情了。

也对,以陛下表现出来的聪慧,这些事情不可能没有考虑过。更何况这件事情太上皇也知晓,自然不可能全然没有考虑一些事情,先后坐在龙椅上的那两位可是智珠在握、思虑周全的。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常茂来说也不重要,他只需要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好。只要办好皇帝交代的事情,只要为武勋争取一些利益,这对于他来说也就足够了。

去考虑其他的事情,那不是常茂的性格,他也没必要去考虑那样的一些事情。

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足够了,这些也确实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做了不一定有什么好处,说不定还是一些坏事情,多说多做未必就是好的表现。

朱允煐现在就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批阅奏折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朱允煐一直以来最主要不过的一个工作了,这就是皇帝的主要工作。

“皇爷,太子殿下出宫了。”王承恩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对朱允煐汇报着情况,“徐王殿下与礼部尚书,蒙太子殿下垂青,得以登上撵驾。”

朱允煐楞了一下,没好气说道,“怕是皇爷爷想的这一招吧,不过这也好,礼贤下士、邀买人心,储君该这么做。”

既然早早的就确定了小小朱的储君地位,朱允煐还真的不担心小小朱现在的地位稳固,或者是威望越来越大。其实这些事情,也没什么好担心、好在意的。

小小朱就算威望很高,对朱允煐也没有什么威胁。有威望、有地位,和手里有权力那是两码事。

王承恩这个时候继续说道,“皇爷,太上皇陛下令翰林院诸学士随驾。”

朱允煐更加没在意,只是问道,“双全也是跟着去了吧要是这般就没事,咱就怕太子到时候顽劣起来,这要是没个约束的人可不好。”

王承恩赶紧说道,“荣国公跟着去了,应是可以无碍。”

梅殷还是比较适合的,谁让小小朱不在意礼部尚书陈迪,也只是给朱允炆表面上的尊重。倒是对于梅殷这个大姑祖父,多少还是要稍微的给那么一点面子的。

这么说起来朱允煐就真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既然让小小朱去接见武宁,朱允煐自然也不是完全指望小小朱一个人办好这件事情,小小朱身边还是有着一大票精兵强将、名儒学者。

所以朱允煐可以继续安心的批阅奏折,小小朱那边的事情暂时也不需要朱允煐操心。

真的要是有什么事情发生,朱允煐也会第一时间知道,也可以随时的做出一些应变之策。

不过说到底还是大明朝强盛,所以很多的规矩也就是大明制定的,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意味着更加的坦然、不需要担心出现一些尴尬。

实力强,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