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61 霸道的朱氏父子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太子出现在朝堂上不算什么特别值得意外的事情,也算得上是常见了。大明朝的太子地位稳固,很多文武百官也是心里有数的。想要投奔有潜力的潜邸,在大明朝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一切都是有规矩的,这也可以说是有迹可循的,嫡长制度在大明显然执行的无比坚决。

龙行虎步的朱允煐走上丹陛,直接坐下。这时候的文武百官也行一拜三叩之礼,算是开始了。

朱允煐直接开口,说道,“太子,既然来朝,立于丹陛前。”

小小朱板着脸,规规矩矩的行礼说道,“儿臣谢父皇隆恩。”

说完这些,小小朱走上丹陛,文武百官也习惯了。在洪武皇帝时期,当时的大朱经常就是立于丹陛之上。所谓的陛下,在大明朝看起来也可以对太子这么称呼,大明朝的太子动不动就是站在丹陛上,老朱家的礼节不一样。

小小朱转身面向文武百官,直接问道,“鸿胪寺,可有入京、离京官员。”

这也是大明朝的规矩,早朝的规矩。皇帝上朝不只是议事,也包括接见一部分离京人员。官员离京,这都是需要请恩的。而入京也是一样,需要谢恩。

皇帝如果选择召见,那么这些人便需要入殿觐见。如果皇帝不见,那么便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之后便可以忙自己的去了。

鸿胪寺官员有些为难,因为这都是需要报备的。看起来太子没有和皇帝沟通啊,因为皇帝昨日做了决定,没有打算接见入京、离京的官员。大概是那些人的官职不够高,皇帝自然也是不可能所有人都接见。

在鸿胪寺官员奏报后,小小朱又问道,“那可有外国使者入京”

这一下鸿胪寺官员认真起来了,“启奏陛下,琉球中山国国王察度洪武二十直未遣使讣告。”

朱允煐表情不高兴了,说道,“琉球,中山之狼也”

这个时候大家也不在乎中山之狼这个典故了,甚至也有不少人觉得这個中山国的国主,完全就是符合英示皇帝的评价,这就是一个养不熟的白眼狼,需要好好的敲打一番了。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现在的琉球王国也算是有历史,在宋朝时期就有记载了。而现在的琉球英祖王朝后,分裂为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部落,一些小小的酋长。

其实在洪武初年,琉球中山国国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大明使者杨载入朝,贡献方物。随后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使用明朝年号,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

在十多年前,山南王与中山王联合与山北王争斗,相互攻伐,太祖命内史监丞梁民赐敕,令三方“罢兵息民”,三王从命共同遣使入朝献贡。

甚至十年前,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琉球也是接受了大明所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现在朱允煐看似是有些不满,这看起来也是有着一些原因的,这事情大明可有较真起来了。

小小朱这个时候就认真了,转身面向朱允煐,“启奏父皇,琉球中山国本为大明藩国,国主薨、其子继位,焉敢不报与大明父皇,儿臣以为该遣使申饬,令武宁入朝请罪”

小小朱的话刚刚说完,这顿时引起不少一些文武百官的小声议论,不少人也是觉得大明朝的皇太子殿下是真的生气了。

真要说起来的话,察度到现在都没有遣使入京,这显然是有些说不过去了。不管是察度的薨逝,或者是武宁继位,这都需要奏报大明的。甚至这个武宁的继位,也需要大明的册封。

遣使申饬是很正常的,这也是大明这个宗主国应该有的态度,武宁的一些所作所为大明是有理由生气,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是大明朝的太子直接要求中山国国主武宁亲自入大明请罪,这看起来就是无比严厉了。正常来说,这也就是要遣使入京请罪,这也是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套路。

大明朝的太子不按常理出牌,或许也是因为大明朝的太子年龄小,所以处置的手段稍微的激烈一些。

朱允煐微微点头,他认可了,“着礼部、鸿胪寺下旨申饬,武宁入京请罪,方可得大明册封。”

朱允煐这也算是一下子将这件事情给定下基调了,中山国国主在先国主过世五年依然没有遣使入京,大明自然不能任由这件事情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和理法不合。

对于这样的处置,朱允煐也是觉得理所当然。大明现在有这样的实力,既然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自然也就需要接受大明的一些规矩,可不能什么事情都是我行我素的。

大明会保护琉球中山国,也是会给与他们一些技术、贸易支持,但是既然选择得到了大明的一些红利,自然也就需要做好藩属国的本分,大明朝可不是一味的仁慈、优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是别的国君可能倒还好说,但是在大明朝龙椅上的这一位,有些时候比起洪武皇帝还要霸道。尤其是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洪武皇帝好些时候还是有着一些宽容、优抚,但是英示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中山国的失仪,一些人觉得这可能是英示皇帝在意规章制度。但是也有人觉得,这也是英示皇帝在有意维护皇太子的威严。

毕竟这是太子难得的在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可能处置手段有些毛躁、激进,但是也不是说没有半点道理,英示皇帝这么做自然也就找不到太多的问题了。

顶多,也就是对藩属国稍微的苛刻了一点,这实际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件事情看似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也有人觉得,英示皇帝这么做,也算得上是杀鸡儆猴,这也是在未雨绸缪呢。

东日和扶月这两个藩属国的世子现在还在应天府呢,这也是大明朝宗室在海外创建的两个藩属国,大明朝才刚刚给与他们册封和承认,自然也就意味着不希望这两个藩属国一开始就有什么小心思。

英示皇帝现在要求中山国国主武宁入朝请罪,说不定这也就是做给东日和扶月这两个藩属国的王世子看的,让他们知道一些好歹和厉害。

哪怕他们成为了国王世子,但是他们依然是大明的臣属。千万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的,更不要以为隔了大海就可以为所欲为,大明朝没有那么好糊弄

这件事情看起来就这么确定了,其他人估计也是没办法改变英示皇帝的心意,实际上也根本没必要为了武宁去说些什么。

说到底就是武宁有错在先,大明朝这也不是无端的去申饬武宁,接下来也就是要看看武宁的选择了。

如果说选择入朝请罪,大明朝估计也就是严厉申饬一番,接下来依然是会给武宁册封,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动作,这件事情不出意外的话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武宁要是选择负隅顽抗、冥顽不化,说不定大明朝就要选择兴兵了。哪怕现在大明朝是在高丽有大动作,可是琉球王国不要说在大明面前了,就算是在高丽、东瀛面前,都是弱小的可怕。

更何况现在的琉球,也算得上是三国鼎立,大明既然可有化解此前三国的争斗,现在也完全可以扶植其他的两个国家攻打中山国。

至于说武宁不将大明朝的申饬当回事,以及大明朝到时候也没有能力去惩罚,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很多人更加清楚,这样的概率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既然英示皇帝选择了申饬,那就要做好了武宁不请罪的准备。大明朝不会让自己骑虎难下,下一次要是再有什么事情,就是雷霆手段了。

这不只是给琉球其他的两个王国看的,也不是杀鸡儆猴给东日和扶月看的,这是大明周边的一些藩属国都需要看看的榜样,虽然只是反面教材,也是有着极其强大的教育意义。

这件事情,现在看起来也就是这么一个模式了,由太子提议、皇帝拍板,基本上也就不存在其他的变数了。

大家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配合好皇帝的决策,做好皇帝交代的事情。或者是提前开始准备,不管是武宁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大明都需要做好应对的策略、准备。

这也算得上是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只是这个时候也是很多人心情比较复杂。

以前洪武皇帝在位的时候,当时的大朱或者小朱,也经常提出一些文武百官不太认可的建议,但是洪武皇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选择采纳太子或者太孙的建议。

现在转了一圈,大明朝的小太子看起来依然有着这样的权力和待遇,这个不到十岁的小人儿依然是掌握着决策天下大事的权力。

徐系一脉的勋贵们更是心潮澎湃,虽然都知道当今天子得太上皇宠爱,也知道当今太子地位稳固。可是现在亲眼看到了一些事情,看到了太子的权力,自然让他们与有荣焉。

现实一点的来说,自然也就是想到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有更多的机会建功立业、安享富贵,就像现在好多的常系一脉的勋贵们一般。

早朝显然还是需要继续的,甚至在不少人的眼里,琉球那边的事情也就是小事而已。甚至很多的文武百官对于琉球位于何地都不了解,这个小国到底不是高丽、安南这样的国家,体量太小自然不值得大明多关注。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关于边关军报,或者是大明的军事问题了,这也都是优先于一般政事的,这都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大事。

如果徐辉祖在朝堂上,这些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徐辉祖主持。但是徐辉祖不在朝,好些人的目光都是集中在留着络腮胡,身材魁梧的常茂身上。

只是此刻的常茂好似是在闭目养神,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好像没有什么军情需要他关心一般。

不过大家也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徐辉祖在应天府的时候,常茂是这么个态度。徐辉祖不在的时候,常茂也是这个态度,他基本上是不太轻易开口的。而且就算是开口,基本上也都是迎合皇帝。

徐膺绪就有些咬牙切齿,他就不应该相信常茂。常茂是什么人啊,皇帝大舅的身份暂且不说。作为常遇春的儿子、冯胜的女婿,常茂可是在冯胜降服纳哈出的时候,酒后险些砍死纳哈出导致纳哈出反叛的存在

要不是常遇春的遗泽,甚至常遇春的遗泽都不管用。只能说常茂要不是有着一个外甥皇帝,不说被砍头吧,罢官去职都是轻的,流放之类的肯定是少不了的。

常茂可不在乎那些,继续扮演着滚刀肉的角色就好,他不需要操心那么多,只需要无脑的拥护皇帝就好。

徐膺绪虽然有点咬牙切齿,但是面对常茂,他是真的没办法。首先不说他只是一个侯爵了,就算是他的大哥徐辉祖对上常茂,有些时候也都是无可奈何的。

能够对付常茂的,也就是梁国公蓝玉了,其他人在常茂跟前真的没有半点作用。就算是早年间大明战神之一的冯胜都不行,常茂可是连岳父都敢坑的滚刀肉

就在徐膺绪准备挺身而出的时候,曹国公李景隆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高丽战事进展顺利,又兼即将进入秋冬,战事当暂时停歇,大明将士当固守疆域。”

这没问题,很多人也都知道大明在高丽战事进展比较顺利,也都知道大明现在准备稳住防线。

这时候李景隆又开口了,“臣以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开国宿将或老或死,朝廷当在高丽练将”

好家伙,大家一下子反应过来,曹国公这是想要给他执掌的武苑捞取福利、争取建功立业的机会啊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