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753 兼顾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傅友德可能有着他的一些心思和想法,他也算的上武勋集团的带头人,是武勋集团的一杆旗帜。落在他肩头上的责任自然也小不了,他自然也就要认真的做好一些事情了。

不过皇帝看起来不在乎他的一些意见,或者说他的那些建议不符合皇帝的利益,不符合皇帝的一些规划。这些事情,自然也就意味着傅友德还需要再接再厉。

为武勋集团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一点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这些个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不能和皇帝、和朝廷大势产生冲突,这些事情也是傅友德需要慢慢掂量的。

只是在考虑那些国家大事之前,考虑着武勋集团的利益时,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家的事情吧。

长子娶侧室的事情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这么些年傅忠也只能单着。可是现在皇帝就算是皇恩好荡了,让傅忠可以名正言顺的纳妾,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了。

当然傅友德很清楚,他的嫡长孙才是皇家最在意的,这孩子肯定不能出现什么意外。所以这个纳妾就需要讲究了,当然老二、老三也需要重视起来,长房的利益必须要充分保证。

毕竟傅友德也很清楚,他的长子有些过于本分了,甚至算得上有着那么一些平庸。次子虽说出继了,但是一直以来也都是养在跟前,心思也比较活。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老三,那孩子有些过于好动了,也不是什么安分的性子。

儿子们有些时候也算有些小心思和想法,偌大的家业必然会让他们动心思。虽说老大的地位特殊,只是不代表老二和老三就多么本分,他们的妻子也未必没有其他的想法。

到了孙子辈那边,实际上也都是这样。凭什么傅彦就是要继承家业,其他人最多也就是去皇宫当了勋卫,凭什么傅彦以后可以继承国公爵位,其他人说不定连个指挥使都当不了

别看傅彦是寿春公主的儿子,但是公主都过世十多年了,说不定很多的情分也就淡下来了。

其实很多的事情傅友德都心里有数,府里也就是表面上看起来还算和气,私下里说不准就有很多的勾心斗角了,主要是老大那边压不住老二和老三。

现在陛下也提到了老三,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更加重视这件事情了,皇帝肯定不是随意说说。起码以傅友德对于皇帝的了解,这里头说不准就有些什么事情了。

傅友德这边会不会好好的管教一下他的儿子们,这件事情就是傅友德自己去做了。对于这件事情,朱允煐看起来暂时不打算多说什么。

毕竟那个傅让虽然纨绔、跋扈,但是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劣迹,勉强也算可以接受。但是傅友德这要是不去管教,或者是傅让继续跋扈,说不定朱允煐就要帮着管教了。

也别说其他,对于一些臣子就有责任区管教,只是轮到朱允煐出手的时候,很多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真的到了那个程度,傅让肯定就不会好过了。

回到了宫里,朱允煐心情不错,看着徐妙清问道,“咱的内帑那边,现如今可有一些盈余”

徐妙清就立刻笑着回答,“陛下,银矿那边刚刚运回来一船白银,入库的有十万两白银。”

对于这个数字,朱允煐是非常满意的。其实他是非常大方了,将石见银矿的产出拿出来了一部分,也算是让户部多了一些财源,让国库看起来也更加的充实。

但是国库归国库,那都是朝廷的。但是内帑,那就算得上皇帝的私人小金库了。哪怕这么些年朱允煐也时不时的从内帑拿出一些金银补贴国库,但是内帑说到底是内帑。

哪怕有些朝臣时不时的要去打内帑的主意,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要看皇帝的意思了。皇帝可以不要户部的钱补贴,但是也别觉得皇帝将内帑的钱拿出来就是理所当然。

其实皇帝的内帑财源广阔,除了银矿那边,实际上市舶司更是重要财源。朝廷那边也就是征收一些税收,安排的一些商户供货而已,利润的大部分还是被宗室、武勋瓜分。

而这些人的带头人,其实也就是皇帝了,内帑总是能够在船队靠港时多一大笔收入。

朱允煐心情不错,就说道,“你安排一下,以垠儿的名义去犒劳民夫。治理黄淮不是小事,这些事情也能得一些名望。”

一听是给自家儿子增加名望,徐妙清自然开心,“臣妾领旨。”

“让徐增寿过去,再查一查那些属官。”朱允煐继续安排着,说道,“国库调拨了无数钱粮,还是要看看那些钱粮能不能用在正事上。”

对于贪官污吏的事情,朱允煐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这些事情必须要严厉的打击。治理黄淮肯定是需要无数的钱粮和人力,这也就意味着肯定会有一些胆大包天的人去惦记着一些事情。

说到底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很多人就不在乎贪赃枉法。更何况那是海量的财富,一些人在这个时候选择铤而走险,也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虽然朱允煐这段时间也一直都是让人严格监督着,只是很多的事情不能觉得以前的那些政策也就足够了。更何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力和物力倾斜过去,这也就意味着有些人就有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上下其手了。

让徐增寿过去,一方面确实是需要帮助小小朱施恩,让小小朱有着更好的名声。另一个就是徐增寿也算得上钦差大臣了,这也是代皇帝去巡视,要严查一些事情。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治理黄淮这样的大工程,各种各样的钦差肯定是少不了的。其实一些勋贵、外戚时不时的外出练兵、巡视,这也是他们的一些职责,这都是他们该做的事情。

徐增寿肯定比不上徐辉祖,但是也不得不说这也算得上一个比较可靠的人选,很多的事情以他的身份去做,那些也都是比较合适的。

小小朱牵着朱文坤回到了寝宫,立刻抱怨,“以后咱就不带弟弟玩了,他都走不快。”

朱允煐忍不住乐了起来,说道,“他现如今才刚学会走路,你非要带着他去大本堂,那是自己找罪受。要是不带着宫女,他拉了看你怎么办”

朱文坤笑嘻嘻的跌跌撞撞的扑到了徐妙清的怀里,对于自己被编排这些事情,他一点都不在意。或者也可以说不是不在意,单纯的也就是根本无法理解。

小小朱立刻忍不住抱怨起来,“他就是拉了,本还是带着走,一下子就蹲那里。也不会提前说一声,都要气死咱了”

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情还真的是朱文坤能够做出来的事情,不需要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刚刚一岁多的孩子,现在根本就不懂一些事情,很多的时候也就是本能了。

“本来还说让他去大本堂,让他熏染一下文风。可是现在倒好,这就是有辱斯文了。”朱允煐也有些人小鬼大,愁眉苦脸的说道,“咱现在就怕他和文埂一样,文埂就是害群之马,整日就是在大本堂闹事,咱就没见过那般不守规矩的。”

提到那个侄子,朱允煐也有些无奈,“他还是那般,不是说话就是睡觉”

小小朱郁闷的点头,说道,“咱要是责骂他,他就说看了典籍就犯困。他还说去问了二叔,还说二叔也说了,他也是看了书本就犯困。咱都不知道该如何说,咱总不能去怪二叔吧”

好像还真的有些道理,看似还真的有那么点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意味了。朱允熥这也算得上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教出来的儿子只惦记着吃喝玩乐,似乎也算很好理解的事情。

朱允煐这也算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他的弟弟和侄子,看起来也是一个麻烦。

想起来了什么,朱允煐说道,“你二叔他们眼看这就要迁去北平府了,这些时日你也该去看看他们。文埂怕是要跟着一起过去,那孩子也是离不得他爹娘。”

小小朱跟着点头,这些事情他也都是心里有数的。别看朱文埂也确实是纨绔姿态十足,不过这孩子也确实是离不得他的爹娘。

虽说也可以继续将这孩子留在应天府读书,只是朱允煐也没打算让朱文埂一个人留在应天府。说到底就是孩子能够跟在父母身边成长,那自然也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而且朱文埂的年龄也合适,现在也不是太小的孩子,跟着迁移过去,也算可以比较快的适应。

迁都的事情不能说完全的全面展开,只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已经有序的展开了。宗室开始集体的迁移,包括不少的武勋也都是要跟着一块过去,大家伙也都是心里有数的。

现在能够留在应天府的宗室几乎没有,武勋人家除了在朝廷任职的,家眷大部分都是要去北平。这些事情大家伙也都是心里有数,甚至有些武勋人家知道势不可为,已经提前让府里的一些人去北平安顿了。

这就是皇帝的旨意,大家都知道在这样的时刻,还是乖乖的遵从旨意来的更加重要。这个时候有着一些个其他的小心思,这也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因为皇帝,那是大明朝的皇帝,不是武勋集团的皇帝,他们对此大概早就明白了。

毕竟最初的时候,不少人都希望能够在中都凤阳建都,淮西勋贵在开国之初可谓是实力鼎盛。但是那又如何,最终还是定都应天府,洪武皇帝看起来没有多在乎淮西勋贵的感受。

而现在英示皇帝强力推行迁都,这件事情也算根本挡不住的。那就乖乖的跟着就是,也只能在这个时候紧跟皇帝的脚步了。

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不是第一次,似乎也就有着那么一点麻木了,都可以坦然接受了。

武勋集团的实力再强大那又如何,难道还真的能够和看似越来越高高在上的皇权相提并论

武勋集团在开国之初最鼎盛的时候都抵挡不住皇权,这么些年看似武勋压制着文官集团,不过明眼人也都能看出来,文官给武勋的压力越来越大。再者就是这么些年武勋看似有些发展,但是也没少经历各种削弱。

巅峰时期就不是皇帝的对手,现在自然也就不要惦记着太多了,这件事情不现实。

同样的道理也是属于文官的,他们最近这段时间看似强大了一点,但是连武勋都对付不了,那就更加不要说至高无上的皇权了。这不只是所谓的胡惟庸案导致丞相制度被废除,单纯的就是皇帝对于文官集团的压制。

文臣和武勋都对付不了皇权,那么宗室就不用说了。以前的宗室在老朱跟前双腿发软,基本上都是老朱说什么就是什么。而现在的朱允煐别看辈分比起很多宗室要小一辈,但是他的旨意就是圣旨,宗室也只能言听计从。

说到底还是实力的因素,这些也确实就是最关键、最直接的。

朱允煐其实也挺骄傲的,老朱给他留下来了一个锦绣江山,内在和外在的一些阻力几乎也都是被清理了,这些也都是意味着朱允煐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事情,他不需要担心内外的阻力困扰。

只是很可惜,现在没有人可以为朱允煐遮风挡雨了,现在的他需要站出来,主动的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去为自己的家人、为江山社稷遮风挡雨了。

听着小小朱在不断的唠叨,还有朱文坤时不时不太流畅的说几句话,朱允煐的内心也是说不出的安宁。或许也是因为家人的陪伴,让他可以好好的放松一番。

治理江山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家人的陪伴,也是朱允煐最好的放松方式。这些人的存在,也让朱允煐明白他不只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所以工作和生活,都要兼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