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95 轻重缓急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武勋们有着武勋的一些想法,实际上和朱允煐看似没有太多的关系,他只需要做好皇帝的本分就好。其他的事情,也不需要朱允煐在这些事情上太过在意了。

在皇帝的位置上,朱允煐需要做好自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而那些个武勋们,在他们的位置上自然也不能坐享其成,他们在享受着荣华富贵的时候,也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各司其职,这就是朱允煐现在的一些要求,说起来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而已。

现在就有不少人在努力,比如说李景隆在努力的尝试着想要去让皇太子殿下了解一些事情。

虽然小小朱还算是有些天分,起码比起朱允煐有天分,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武皇帝。但是大家其实也明白,小小朱也就是相对来说有天分而已,不代表他就可以成为惊才绝艳的一代军神。

更何况年龄、见识有限,所以一些个比较高深的东西,小小朱也是很难理解的。

“表伯,这么说来武勋考评,也就是个过场了”小小朱很不高兴,说道,“武勋都是沙场建功,都是统领千军万马,这骑射功夫,哪能这般含湖真要是咱说,好些人坐在马背上,也就是不摔下来,这还如何去统帅军卒”

对于小小朱的不高兴,李景隆耐心的解释着说道,“殿下,历朝历代,也都有武勋在天下呈平后怠惰不堪,不少武勋也要失去血性。蒙太上皇陛下、陛下隆恩,念宿将有功蒙荫子孙。”

小小朱好像明白了,说道,“咱也明白,曾祖和父皇就是要给那些武勋好处,他们于国有功,咱自然不能小气。他们有大功,咱就筹功。只是他们的子孙不成器,那也不叫个事。算了,咱不管这些,咱去盯着就好。”

李景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当今天子就是年少时好武。只是当今天子有宿慧,所以很多的道理也都是明白,根本不需要其他人去提醒,当今天子就能明白。

可是现在这位太子殿下,哪怕两代帝王言传身教,可是有些道理未必能够完全理解。

所谓的武勋考评,这还真的不是什么武举,不是要去挑选武将之类的。

李景隆这个时候继续说道,“殿下明鉴,武勋考评虽多有宽宥,只是武苑进修才是根本。国朝勋贵子弟有出息者,多要入武苑,方能出任一职、统领军马。国朝各地卫所指挥使,也多是要入武苑。武苑之重,国朝军伍根本”

李景隆这么说肯定是夸张了一点,他自然是希望武苑的分量更重一些,毕竟他统领着武苑。

不过李景隆这么说也可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对于武苑的重要性,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甚至就是因为朱允煐明白武勋腐化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才对武苑格外在意。

富贵乡,那就是英雄冢,这一点大家实际上也都明白这一点。有些皇帝,也会担心这些事情。

大明开国三十余年,很多人也都明白依然是武贵文轻,这个整体的朝堂格局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只是这么些年下来,尤其是科举越来越正规,涌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他们也步入朝堂、慢慢的开始占据着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这都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能看出来。

这哪里还像开国之初,动不动就有武勋就对着文臣一顿呵斥,甚至私下里还要动手之类的呢。

小小朱对于李景隆的这个回答,看起来还算满意,“那就好,下一次咱就去武苑看看。就是武勋考评,到底也是父皇定下来的规矩,可不能乱了。”

李景隆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武勋考评虽然也是有着走过场的意思,但是这也不能完全不在意。

虽然只是走过场,但是这也是需要稍微的保证以下武勋的底线,不能是武勋子弟连骑马都不会啊,也不能让武勋看起来一个个的比文弱书生还要文弱,那才是真的笑话了。

朱允煐不关心文华殿的一些事情,说到底这也就是一些个小事情,不需要他多关心。

让小小朱去主持武勋考评,说到底就是一个态度,让所有人都看到大明朝的接班人,这也就足够了。只要小小朱出面就好,很多人都会明白这里面的含义。

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看看兵部、户部送上来的折子,这对于朱允煐来说也是更加有意义的。

高丽的战事显然不能继续拖下去,高丽那边也确实需要安排好,朱允煐不想继续在那边牵扯太多的兵力,他不想在那边继续耗费太多的钱粮,大明朝在其他方向还要用兵呢。

所以得果断一点,战事必须要在今年秋天之前结束,到时候就是大明朝的宗室过去开国、治理。哪怕到时候肯定也是需要留下一些军队镇守,但是那也就是极少数的一些兵力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着几十万大军在高丽集结。

老朱看着奏折,笑着说道,“你啊,这一下得劳心劳力了,高丽那边好些年闲不下来了。”

“那是十一叔他们操心的事情,咱不需要多管。”朱允煐笑着开口,对老朱说道,“不管是东瀛也好,或者是高丽也罢,这些个事情基本上就踏实了,咱基本上也就不要多留意,朝廷也可以收回来钱粮、兵马,用在其他地方。”

老朱有些揶揄的说道,“那就算完事了咱记得那边的女真三部,你还憋着劲的要收拾吧”

朱允煐嘿嘿一笑,也不是很在乎,“现在的女真三部,说起来也就是小事,不值得咱用大军镇压,他们掀不起来什么风浪。等到咱解决了安南,收拾了瓦剌,说不准再去收拾那些野人。”

对于女真三部,朱允煐确实没有什么好感,他也觉得这确实就是一个隐患。只是说到底,现在的女真三部,还真的就是和野人没有多少区别,甚至连被击败的蒙元一些小部落都比不上。

历史上的女真越来越强盛,这里面也是有着那么一些个因缘际会的事情,甚至很多的巧合。

有人要说养寇自重,有人觉得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或者是明朝的腐朽和内斗自毁长城、农民军的一些迅速瓦解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确实是女真最终能入主中原的原因所在。

只是现阶段,朱允煐还真的不需要在意这些事情,女真三部的威胁现在真的太有限了。

先将一些主要威胁给解决掉,再去考虑一些其他的事情,朱允煐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

安南和瓦剌,这才是朱允煐摆在跟前的事情。

要说政治正确的话,乌斯藏地区也都是需要考虑的。毕竟大明对于那些地方的控制也是比较有限,虽然洪武七年就开始招抚,帕竹王朝接受册封,乌斯藏也派来使者朝贡。

但是那一片地区也是有些不同的势力,吐蕃就曾经抢劫了乌斯藏的使者,几乎是不再将大明视为宗主国。要不是当年的邓愈和沐英强力镇压,那边说不定都不接受大明的册封了。

现在大明在那边有乌思藏卫,有都指挥使司,有一定的兵力。也在帕竹王朝册封了乌斯藏都司,阿里古格王朝有俄力思军民元帅。元末摄帝师率先入贡大明,所以管辖的康区有朵甘行都司。元时的吐蕃,有河州卫。

也册封了国师,或者官员上百人,这确实看起来有一定的影响。

只是朱允煐也很清楚,大明朝对于那片高原的统治和影响,实际上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的时候都是册封,那边更多的还是土司或者一些宗教领袖在统治。

朱允煐当然也是有着一些想法,可是也只能是一些想法。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实在有限,那片高原现在想要开发,或者是想要彻底的被大明给完全控制,实际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现在,也只能是册封,以及稍微的有着一些威慑才好,不能让他们太过无视大明。

安南事关朱允煐的南洋计划,朱允煐对于中南半岛一直有着非常多的期待和想法,必须要控制。

西北那边也不能马虎,虽然所谓的丝绸之路看起来没有了以往的风光。可是蒙元的余部依然在那边有着不小的势力,要是不将他们解决,那始终就是大明朝的一个威胁。

鞑靼基本上是被朱允煐解决了,但是瓦剌还存在啊,那也是历史上大明朝两百多年的主要威胁。叫门天子将大明武勋、精锐军卒葬送,就是拜瓦剌部所赐。

安南和瓦剌,他们的威胁等级显然是要超过女真三部很多,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这些。

朱允煐还算很清楚的,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他也不能有任何的大意。他的一些决策,也要影响着大明朝的国运,大明朝能不能更加的安逸、富强,就要看朱允煐现在的表现。

努力点,朱允煐需要在这段时间更加努力,不说毕其功于一役,但是能解决一些麻烦就解决一些麻烦,要争取给小小朱留下一些个更加稳定的江山。

看着老朱,朱允煐笑着说道,“琉球的中山国,那也是个麻烦事。咱也不打算在那边搞些事情,说到底就是点点大的地方,不值得咱打下来册封给皇叔们。”

老朱哈哈一笑,说道,“要是你给你皇叔册封到琉球,咱心里也不乐意,那地太苦了不说,还没个巴掌大。要咱说在那边去了,真要是和发配一般,不值当。”

确实不值当,琉球还是小了点,朱允煐也确实没有打算在那边册封的事情。

对于中山国那边现在闹出来的一些事情,朱允煐实际上也没有放在心上,说到底就是中山国实在太小了,随手也就处置了。

甚至这根本就不需要朱允煐去处置什么,小小的琉球现在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还有一些个酋长之类的,这才是水浅王八多,朱允煐自然也就可以稍微的发发力就解决这些麻烦。

当然了,按照朱允煐的想法,琉球实际上也不适合统一,那边相互制衡,对于大明朝也是相对有利的。哪怕那边就算统一了也是威胁有限,毕竟琉球的体量实在是太一般了。文網

皇帝嘛,对于自家的地盘,当然是希望越大越好,自然是希望能够有着真正的大一统。

可是对于其他的一些事情,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那也就希望越小越好,能够随意拿捏的话,那就是最理想不过的一个局面了。

对于琉球的事情,老朱也确实不在意,根本不需要在意这些事情。随手就能解决的事情,在老朱眼里看起来也确确实实算不上麻烦,不值得他多去关心了。

还是多多的关心高丽的事情吧,虽然看起来一切都是安排的比较妥当了。但是作为一个操心命,老朱自然也需要多关心那边的事情。老朱对于自己的带兵能力,也从来都不会怀疑。

很多的事情还是要亲自过目更好一些,毕竟高丽的事情也确实比较重要。

朱允煐嘿嘿笑了笑,老朱亲自看一些军报,实际上这也是对朱允煐的一种不放心,谁让朱允煐没有太多的带兵天赋呢,对于这样的灭国之战,老朱还是担心朱允煐瞎指挥的。

虽然朱允煐没有瞎指挥,他也确实舍得放权,所以战事的推进看起来有条不紊,在顺利的展开。但是老朱又要多想了,那些统兵在外的大将会不会欺上瞒下,或者是有着什么不忠的行为。

这也算得上老朱的性格特点,多疑的厉害。除了真正的自家人,老朱可以说对谁都没有信心的,总觉得有人想要害他,总觉得有人惦记着蒙骗他的宝贝孙儿。

这些个大事亲自过目,老朱才可以心里踏实起来。这些个事情全面的掌握,老朱才可以真正的放心下来。

哪怕是退位了,不代表老朱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管,不代表洪武皇帝就是垂垂老矣的老人。

帮着小朱掌控朝堂,这也是老朱认为他责无旁贷的事情,他也非常乐意这么做。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