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646 体恤,不存在的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朱允煐继续批阅着奏折,还是和以前一样,很多的奏折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朱允煐也不得不耐心的处理好这些事情。

这也越发的坚定了他想要将内阁捣鼓出来的决心,内阁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不只是可以让他有着一些秘书,随时可以征询建议,好些小事就不需要他花费大量的时间了。

内阁制度自然不是完美的,可是朱允煐更加清楚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完美制度,他也知道不可能每个大明皇帝都很勤政,或者是大明的天子都很英明。

内阁,他们可以草批、票拟,但是最终的决断权还是要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也是朱允煐的底线了。

当然朱允煐的底线就比较底了,老朱对于朱允煐的这个底线实际上都有些没办法接受。

可是老朱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谁让他的这個宝贝孙儿是下定了决心了,老朱也就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多过问,要不然真的就是纯粹的给自己添堵了。

这大概也是老朱和朱允煐之间的默契吧,在政事上,朱允煐基本上不会隐瞒老朱,很多的事情也都会主动告诉老朱,根本不担心老朱这个太上皇依然对朝堂之事、国家大事了如指掌。

而老朱也很干脆,除非朱允煐主动来问,或者是需要配合朱允煐的一些施政方针,一般情况下老朱是不会主动去干预朝政的,都是交由朱允煐自己去处理。

有些事情朱允煐也是心里有数的,这是他和老朱之间的默契,很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没必要刻意的去提起。

处理完一天的政务,朱允煐也算是松了口气,这些该做的事情也确实都需要做好。哪怕接下来要组建内阁,内阁也要分担朱允煐的一些政务。

可是谁让现在内阁还没有出现呢,朱允煐也不能将一些政事给积压下来等着内阁组建了再去处置啊。

更何况朱允煐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内阁有决断权,内阁只是分担朱允煐的一些工作,不代表朱允煐什么事情都不做,更不代表内阁就要开始承担起大明江山运转的重任。

朱允煐的心情还算不错,实际上这个时候文武百官大部分心情也都算得上不错,觉得前些天好像有些担心太过。

皇帝陛下龙体康健,这自然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不需要担心再次面对霸道的洪武皇帝,更不需要考虑皇权更替带来的风波。

这都是好消息,这些也都意味着文武百官可以踏踏实实的处理他们的公务。虽然依旧不算轻松,但是总好过风雨欲来的惊心动魄吧。

只是在这个时候,也有一些文武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一些事情。比如说总有人觉得满朝文武可能是被皇帝给耍了,比如说也有人觉得陛下来了这么一出,肯定是有深意的。

揣摩上意,这也是为官之道当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能够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位高权重的,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更加需要揣摩一下皇帝的心思。

比如说茹瑺,虽然他和皇帝的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也是很多人认为的英示皇帝的头号心腹,位高权重自然不必多说了。

只是这个时候的茹瑺更加需要仔细的思考,皇帝陛下召他去武英殿、皇帝陛下说的那些事情,绝对不是随口说说而已,这一点茹瑺无比肯定。

因为他了解英示皇帝,因为他知道皇帝的性格,他现在只是拿不准皇帝的那些心思而已。

茹瑺不得不多想,他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太敏感了,他的身份也非常敏感。这些事情也都是他应该做的,谁让他现在居庙堂之高呢。

除了茹瑺现在在考虑一些事情,礼部尚书陈迪也是在思考一些事情。中山国国主就要入京,一应安排和礼仪可不能有什么疏漏。这也是他在接任礼部尚书以来的头等大事,绝对不能马虎。

这些不只是他的职责,这也是大明朝廷的颜面,绝对不能在这些事情上出现什么疏漏。

忠于职守,这就是对于大明朝官员的基本要求,大明朝的皇帝也喜欢那些个务实的官员。

对于大明朝的官员来说,当官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英示皇帝,都是那种要求严苛的皇帝,眼里也揉不得沙。不过也可以说当官容易,只要踏踏实实的办事,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有能力、有政绩,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出头。大明朝的天子看重的是官员的能力,而不是出身。毕竟要说出身,再低难道能够低的过大明朝开国之君

中山国国主入朝,这可不是小事,这是正儿八经的海外藩国国主入朝,和此前被封国的东日、扶月,这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更何况中山国国主,也是要入朝请罪的。

这个时候也就有很多的特殊意义了,很多的事情更加需要安排清楚了,一码归一码,方方面面的规矩都不能乱。这也都是大明朝开国后的头一遭,必须要开一个好头才行。

黄观这个时候也不能马虎,昨天才听到太上皇钦点他为应天府知府,就在等待着圣旨传达了。今天圣旨就到了,黄观自然需要领旨谢恩,不只是要上奏折谢恩,也要面圣。

但是单纯的去叩谢皇帝还不够,毕竟这一次能够得到应天府知府这个官位,也是因为皇太子殿下鞭挞前任知府,这就是缘由啊,要是装作不知道也不好。

更何况应天府知府,这本身就是特别敏感,这个位置也确实不好坐啊。

虽然现在还没有流传出来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这样的说法,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些道理了。

这可是京城啊,各路京官、王公贵族全在里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皇帝就知道了。这要是尚书家丢了茶壶,亲王家跑了狗,哪一个都不能忽视啊,这些事情也都需要处理好。

更何况不要说官场了,寻常百姓也知道大明朝储君有白龙鱼服的习惯。现在是当朝皇太子,他这个习惯肯定就是从当今天子那里继承的。

京城里可没少流传当今天子早年微服私访的事情,现在谁不知道珍珠河旁的一座小院的主人就是当今天子早年侍女。很多人也都知道吴王总是跑过去喝茶、饮酒,据说就是代天子感念侍女早年的照料。

那一位,可是先孝慈高皇后的侍女,据说是抱着当今天子长大的。

当今天子在潜邸前喜欢在应天府游历,看哪都觉得新鲜,哪里都去过。现在的皇太子也是这样,特别喜欢去一些市井场所,了解人生百态。

压力大啊,对于黄观这个新任应天府知府来说,这些事情难做。当然锦衣卫、东厂或者五城兵马司来说,更是需要时刻紧张,一点意外都不能有。

大明朝的储君,绝对为大明朝都城的治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就是因为他们的微服私访,让大明朝的各级官员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至于说劝谏等等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皇帝鼓励储君了解民生啊。

百官自然有着百官的一些担忧,他们担心国本的安危,担心一些意外会让江山社稷动荡。而皇帝呢,自然不是说要让皇储出去游山玩水,这些了解人间百态,也是储君应该有的。

毕竟其他的皇子、皇女可没有机会经常出宫,也就是太子有这样的待遇。

黄观现在必须要考虑一下这些事情了,他这个学神不只是对四书五经有深入研究,也有着一些为官的经验,他知道要有着那么一些为官之道。

和储君太亲近肯定不是好事情,可是要是真的过于亲近了,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情。

黄观现在就是左右为难了,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可是也必须要有分寸,绝对不能过头了。

朱允煐就装作不知道一些事情,一些官员们的心思和想法,他大概也是知道一点的。只是没必要多去研究,说到底就是皇帝,没必要特别的体贴,那也不是朱允煐的风格和特点。

虽然不像洪武皇帝那样霸道、刻薄,可是朱允煐也好不到哪去,他很多的时候也不会将那些官员们的情绪当回事。

仁宗什么的,完全就是和朱允煐绝缘了,这一点朱允煐非常清楚,他也从来都不打算成为一些百官们认为亲近的皇帝,距离感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回到了春和殿的朱允煐看到了小小朱,很意外的问道,“怎么不在你曾祖那”

“母后生辰,咱自然要回来。”小小朱理所当然的说道,“爹,你总是忙着国事,都忘了今个是母妃的生辰了。”

朱允煐楞了一下,随即坦然的笑着说道,“咱怎么可能忘了这事,大伴都备好了。”

这就要埋怨一下王承恩了,朱允煐确实不太习惯记得别人的生辰,但是这样的事情王承恩是必须要记住、要提醒的。当然除非特殊情况的时候,朱允煐会自己亲自准备一些礼物。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王承恩提前备好礼物,只需要朱允煐点头,这些生辰礼物就会被赏赐下去。

比如说这一次徐妙清的生辰,朱允煐确实没有记住,王承恩可能提醒了,也可能没提醒,反正朱允煐也确实没有记住。但是礼物什么的,肯定不会缺少。

在朱允煐开口后,不一会儿就有宫女、太监捧着礼物出现了,常见的绸缎、首饰等等,这不缺,也少不了一些珠宝之类的。

这一下朱允煐记得了,前几天王承恩提起过,只是朱允煐很快也就忘了。但是现在不要紧,这些礼物都是他亲自准备的,徐妙清也非常开心的谢恩。

“爹,你看咱皇弟,又长肥了。”努力的抱着在挣扎的朱文坤,小小朱说道,“咱就说他不会走路,就是太肥了走不动。”

朱允煐乐了,说道,“这也就是奶胖,长大了就瘦下来了。你小时候还要肥,这不也上蹿下跳的。”

小小朱琢磨了一下,说道,“咱皇弟和咱不亲,这可咋办二叔和爹最亲近了,大事小事都和爹说。可是你们看看皇弟,看到咱都不和咱亲近”

朱允煐笑着拍了拍手,朱文坤立刻张开小手扑了过来,“看到没你多逗一逗你皇弟,他就喜欢你、亲近你。你整日在乾清宫,总是在校场摔打,哪有时间逗文坤”

小小朱笑嘻嘻的,想起来了什么,“爹,咱明个出宫了,咱打算去看看中山国国主。曾祖说那国主虽说是入朝请罪,只是咱也该有仪度。曾祖让咱过去,得给咱仪仗、车架摆好。”

朱允煐点了点头,说道,“这事还是你曾祖想的周到,要说规矩还是他厉害些。”

规矩,老朱对于外人要求一直很高,这一点朱允煐丝毫不怀疑。

徐妙清这个时候难免有些担心,问道,“陛下,臣妾也是听闻,垠儿在仪态这些一直都不是很好。这次藩国国主入朝,垠儿过去怕是不太好吧”

朱允煐倒是不担心,说道,“垠儿还是善于纳谏的,知晓自己哪些事情有所不足。有礼部的人跟着,无需担心就是。”jujiáy

这绝对是朱允煐的心里话,这些个事情确实不需要担心。皇帝和太子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他们不擅长的事情,自然有很多的人可以补足。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徐妙清也安心下来。她其实也不是特别担心,只是出于对小小朱的保护,所以提前说一说而已。免得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差错,到时候要怪罪小小朱。

哪怕小小朱的地位稳固,可是皇储到底也只是皇储,好多事情都需要仔细、谨慎一些。

其实徐妙清的生辰,也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也就是朱允煐和小小朱陪着徐妙清提前过生。真的要是徐妙清生辰的时候,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

不过现在这样一家四口在一起,也是比较温馨的,尤其是有着小小朱和朱文坤在,更是温馨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