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65 适合造反的年头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作为一个有着长期规划的皇帝,朱允煐甚至在有些时候都在怀疑自己的一些布局,是不是太过长远了一些,他甚至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需要做好当前的一些事情了。

比如说琉球,其实朱允煐对于在琉球分封宗室没有太大的兴趣。不是说朱允煐觉得琉球的那些人就是多么的恭顺等等。单纯的就是琉球太小、过于贫弊。这要是将宗室分封过去了,估计不会得到感激,只会背上苛待宗室的名声。

更何况作为中原王朝,有些个时候也是需要注意一下影响的。大明周边的国家全都给覆灭了,这显然也不是一個绝对好的事情,会让周边的一些国家会有些紧张和担心,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抵抗的一些意识。

实际上在南洋那边,在中南半岛那边,这样的意识也可以说是比较强烈的。

虽然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及山脉为中国所延伸过来,所以也有山同脉、水同源的说法。但是那些人可未必认,明实际上也比较悠久,语言也确实丰富。

自汉朝开始,关于中南半岛的一些记载就开始多起来,历朝历代也一直都不缺。他们也曾经遣使来华,或者和中原王朝有些贸易。

在唐朝的时候,更是在南诏政权归附后影响着中南半岛。宋朝时期也曾经有中南半岛的政权来到中原王朝,但是谈不上归附。而元朝则是在此设立过宣慰司,影响就比较大了。

朱允煐对于这些比较了解,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对于这一片土地可谓是留意许久了,甚至可以说有着那么一些志在必得的意思。

这么些年下来,朱允煐也确实做了不少的准备,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大明朝和中南半岛、南洋诸国的贸易,看到了其中的一些好处。

但是大明朝可不只是贸易而已,从这些地方,大明确实得到了不少的黄金、宝石,甚至这么些年下来,也有一些海船从那些地方带回来了一些比较珍贵的木材等等。

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大明朝的锦衣卫也跟着商队去了不少,或者是四夷馆悉心培养出来了不少当地土著对于大明朝也是有着不少的好感和归属。

所以探测矿产之类的事情,这也是应该做的事情,朱允煐知道中南半岛也是有着诸多矿产的。比如说铜矿之类的,那些地方可比大明朝有着更加丰富的储藏。只是对于现在的南洋诸国来说,开采难度也确实比较大。

至于说什么从南洋抓来的土著在辽东种地这样的事情,着实际上都只能说是小事情了。

说到底就是这些地方虽然也有着一些政权,有着一些国家,只是相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还是不够开化,实力也确实要弱不少。

“历史上,好像就是朱棣时期灭的安南。”朱允煐看着密报,喃喃自语说道,“看起来今年还真的是多事之秋啊,是绝对适合造反的年头。高丽那边不说,安南也是这样。如果不是我的话,朱允炆也给四叔逼反了。”

想起来了什么,朱允煐觉得好笑,“说起来的话,我以后不出意外可以当个太宗。这庙号,我确实是适合。四叔,一辈子想着名正言顺,结果不肖子孙给他弄成了成祖,造反的事实再次得到了证明。”

历史上就是这样,朱棣的庙号本来是太宗的。但是在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这自然也是嘉靖的大礼仪,这是他的权术手腕。

不过这一切暂时也和朱允煐也没有太多的关系了,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明朝的皇帝世系早就有着巨大的改变。或许朱允煐以后的子孙也有不成器的,但是想来不至于出现叫门天子那样几千年难遇的奇葩皇帝吧。

“这还真的是给了咱出难题了,今年真的是事情多。”朱允煐揉着眉心,有些头疼,“高丽那边现在牵扯了不少兵力,现在立刻对安南动手,这两线作战有些难度。更何况西北那边,也必须要考虑一些事情了。”

其实朱允煐也很清楚,现在在造反的,也包括北元那边。

作为元昭宗的独子,孛儿只斤额勒伯克算得上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当年老朱奇袭攻破应昌的时候,元昭宗的儿子买的里八剌被俘,被老朱封为崇礼候。

但是为了笼络已继承汗位的爱猷识理达腊,老朱也将买的里八剌送还北元。

作为正统的元裔,他们也从阿里不哥后裔恩克汗手中被夺回,忽必烈家族复辟。但是这一位却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大汗的职责,为君德行很差。残忍,好色。因为听到身边的佞臣怂恿垂涎儿媳美貌,竟然杀死了长子、霸占儿媳。

再加上前几年鞑靼被大明再次击破,本来就是靠着瓦剌部夺回汗位的买的里八剌荒唐的想要夺取瓦剌兵权。这无疑也刺激了瓦剌王乌格齐哈什哈,去年乌格齐哈什哈带领他的瓦剌兵攻打汗廷,被众部拥立的买的里八剌被袭杀。

好不容易复辟的忽必烈家族又失去了汗位,不但东蒙古正统派损失惨重。瓦剌开始崛起,蒙古高原很多部落不得不屈服于瓦剌之下。

乌格齐哈什哈立即拥立坤帖木儿为大汗,阿里不哥后裔再次夺取北元蒙古大汗之位。

这段时间,也是北元时期最黑暗的年代,蒙古部众在明军连年的征讨下,过着贫困潦倒、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畜牧业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另外蒙古大汗权力旁落,异姓贵族大权独揽操纵汗廷,大汗每每被弑杀。

大明现在自然不需要去在意北元那边的事情,鞑靼现在基本上是被灭,但是对于这个北边的邻居,自然也是需要重视,大明一直在准备着在西北发力,将这些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骑兵一扫而空,要彻底解决一些隐患。

现在想想看,北元那边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篡位、弑君之类的事情,自从他们被赶出中原后,这就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捕鱼儿海后,北元的政权基本上是被毁灭,也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大汗。

但是不管怎么说,高丽、安南以及北元,这边几乎是同时都有一些弑君篡位的事情,这就是最适合造反的一年了。还好,大明朝现在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朱允煐手里的奏报,其实也就是关于安南那边的动静,有没有弑君暂时不知道,但是篡位是已经可以肯定的事情。

陈朝,都城就是在升龙,也就是河内。这是已经有着一百七十年的王朝,对外也称国号大越、安南。他们的定位也是很高,和中原王朝平级,可不是什么中原王朝的藩属国。

其实在五十年前,安南内部就出现奸雄弄权,豪族割据,民众起事频繁的局面,陈氏王朝遂步入衰微不振及灭亡。

作为陈朝的外戚,胡季犛近二三十年也是南征北战,也曾经在对占婆战争取得了偌大功劳,随即也就开始铲除异己、掌控权力。

他拥立三岁的外孙即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摄政王,为了篡位他派人四处搜捕陈朝皇室的支持者,使得人心惶惶,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自称国祖章皇,穿黄色龙袍,住在仁寿宫里,出入使用皇帝的车仗。

这还不够,因为他畏于陈朝皇室支持者的反对,胡季犛在发布诏令的时候自称予而不敢称朕。

只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胡季犛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犛称帝。胡季犛最初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废陈少帝自立,改元圣元,立国号为大虞。

胡季犛虽然篡夺了皇位,但遭到了陈朝遗臣的一致反对。至于自己的外孙,被废了之后降为保宁大王,但是谁也不知道他的踪迹了。

安南,这是已经造反了,这边已经发生了一些篡位的事情了。哪怕这里现在看起来也是和大明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实际上朱允煐也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其实大明和安南也是有着一些冲突,对于领土也是有着一些争议的,这自然也就是朱允煐不能容忍的事情。

“安南的皇室基本上是绝灭了,就算不是胡季犛做的,也不能承认还有陈氏宗脉。”朱允煐喃喃自语,自言自语说道,“现在让胡季犛去做坏事,他现在闹得天怒人怨,这个皇位是坐不稳的。”

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这一手好牌自然也是需要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哪怕现在是不能立刻调集大军,但是只要手里头稍微的缓过来一点,也就需要去收拾收拾了。

安南是必须要拿下的,先不说在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册封宗室为藩属国之类的事情,控制着安南,也就是让大明加强了对中南半岛的控制和影响。更进一步的话,就可以考虑辐射南洋诸国了。

要是老天爷给朱允煐更多的时间,甚至还可以考虑什么印度半岛那些地方了。当然,朱允煐也知道自己或许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大明也没有那么多的实力将所有的土地都控制住。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他打下一些坚实的基础,后世子孙们也可以在一些事情上掌控着牢牢的主动权。

这件事情可不能马虎了,朱允煐确实是需要好好的谋划一下。现在安南内部动乱,篡位的胡季犛引起百姓、百官愤怒,政坛非常不稳。

哪怕大明现在没有余力直接出兵,但是也可以考虑在这个时候添一把火,绝对不能让胡季犛有机会、有时间去稳定局势。大明不只是要将水进一步的搅浑,更要将那里变得更加动荡。

锦衣卫应该出力,除了锦衣卫之外,军事实力才是最好的证明,必须要让所谓的大虞感受到持续不断的压力,也要让心怀故国的陈朝遗臣看到希望。

只有这样,大明在某个时候顺理成章的出兵,才会显得有那么一些名正言顺了,这样的事情朱允煐也确实需要考虑到。

这么一个适合造反的年头,朱允煐居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这看起来也是有着那么一点让人哭笑不得了,他也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还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吧,还是仔细考虑如何利用这样的局势做些事情吧,这才是朱允煐应该做好的一些事情。

虽然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主,有些事情朱允煐也肯定会推波助澜或者暗中授意。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个事情也需要群里群策,这样也可以执行的更加稳妥一些。

这些事情也需要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探讨,朱允煐也不需要急在这一时半会儿去明确。

说到底也就是因为这是锦衣卫送上来的密报,这不是什么邸报之类的,大虞那边实际上也是在极力的想要隐瞒这样的一些消息。

不一定就是要担心大明行兵讨伐,主要还是和周边的占城国还有冲突。胡季犛能够崛起,就是利用了抵御占城国侵袭的机会,他显然不想刚登上皇位就被灭国了。

朱允煐笑了笑也没有多说什么了,外头的事情自然是需要考虑的。但是对于朱允煐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将大明的事情处理好。只有国富民强、政局稳定,他才能够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考虑周边的事情。

让王承恩将这些密报送给老朱过目,这也是朱允煐应该做的事情,大概也算得上是朱允煐的一个小小的骄傲和炫耀吧。

因为按照老朱最初的心思,安南这些地方就是所谓的不征之国,是老朱觉得无利可图的地方。但是现在,不征之国早就被老朱收回来了,他没有说过这些话。

至于这些地方能够给大明带来的好处,也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老朱这样的老封建,对于土地的执着远超海洋。但是现如今,海洋还是可以给大明带来足够的帮助和好处。

有些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重要的是让人看到实际的好处,这比空口白话更加有说服力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