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77 合理安排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朱允煐处理着政事,也算是得心应手,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而就在朱允煐忙着的时候,老朱不紧不慢的来到了武英殿。朱允煐连忙起身,将一些折子推给老朱,让老朱过过目。而老朱也很自然的接过折子,仔细的翻看起来了。

虽然偶有皱眉,觉得朱允煐的处置方式不是如他的愿。只是老朱也习惯了这些,当年大朱临朝理政的时候,也都是经常处理着一些奏折后给老朱过目,也经常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处置方式不太符合老朱的意愿。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老朱习惯了这些,大朱、小朱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操作方式。

至于处置方式稍微的有些不太符合老朱的意愿,这也很正常,小朱和老朱在一些事情上,也确确实实有着那么一些观念上的差异,这样的事情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朱允煐也没说什么,继续忙着批阅奏折,要开始提前准备春耕的事情了,这些事情都得提前准备好。说到底农耕文明,耕种这样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头等大事了。

老朱放下折子,笑着问道,“今个在朝堂上,你就是不认出宫的事,真当旁人不知道”

朱允煐也不在意,得意无比,“他们知道归知道,咱不认他们又能如何还能骂咱不成咱也不怕这些人觉得咱是昏君,搞个什么挂印的事情。真要是那般,咱倒不介意弄走几个。”

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朱允煐这样的决定,他自然再满意不过了。

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样子,岂能被那些文武百官轻易的左右,要是皇帝没点主见,迟早也就要被那些臣子们给架空、沦为提线木偶。

皇帝霸道一点没有坏处,虽然这样可能也是有着一些隐患。但是老朱很清楚,他是那种英明睿智的皇帝,他也知道自己的宝贝孙儿更是一个可靠的明君。

“咱现在就是想着啊,你那首词,咱怎么看都是千古第一流。”老朱忽然委屈起来,有些舍不得,“你若是不认,那旁人说不准就冒用了。再者就是咱英儿作的诗,也是该流传千古。”

朱允煐笑了笑,不是很在意,“皇爷爷,咱可不算什么心思都没有。咱没有提姓,只是咱的名谁敢冒用那灯笼咱让人送去练子宁那,旁人也都是心里有数。”

虽然可能多此一举,甚至可以说是掩耳盗铃,但是不管怎么说,皇帝不认一些事情,很多人也都是没办法。文網

朱允煐这么做可没什么问题,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搞出来一个大礼仪,那可不是矫情,这也是他的权谋之术。

哪怕他那时候也只是意外得到了皇位,依然可以通过大义,甚至这个大义都让人有微词。可是那又如何,皇帝开始耍赖,臣子只能心里发苦,也只能认了。

没有实权的嘉靖皇帝在刚刚登基就敢折腾,大权在握的英示皇帝这个时候要开始耍无赖,自然也就更加得心应手,让臣子们更加的无可奈何了。

“那字是如意写的,赏给练子宁就赏给他。”老朱心情不错,说道,“咱也不是小气的人,好事落在自家人身上就好。到底不是你的墨宝,你也就是提了个名,姓都不敢提。”

“那咱回头去收拾咱儿子去。”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那小子要是不偷懒,咱就当是帮他扬名就是,就是皇爷爷也看到了那怠惰货色了。”

老朱一瞪眼,自从有了重孙之后,老朱就觉得孙儿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香了。

老朱的意思也很明显,只要小朱收拾儿子,老朱就打算收拾孙子,这根本没半点问题,老朱也相信他的宝贝孙儿肯定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皇爷爷,咱看五叔的意思是不打算去高丽,那咱只能在其他皇叔那边动动心思了。”朱允煐正色起来,说道,“这一趟也是该准备些了,咱在高丽那头也确实打下来了不少地,到底不能一直都是朝廷兜底。”

老朱也明白,朝廷大军在高丽也拿下了一小半的地盘,也陆陆续续派出了一些官吏前去治理,这也不是什么小事情。

有军队镇守,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大的动乱。可是要治理好这些,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打江山难。治理江山更难,这样的道理小朱知道,老朱自然是更加心里有数的,他知道要治理一个刚刚平定战乱的地方有多难,他知道要收归民心不是简单的事情。

老朱很认真,对朱允煐说道,“高丽那头要治理起来更难,说是同根同源,咱看也是虚言。高丽那头和咱就没甚干系,咱看史书,那头和咱也有千年没甚干系了。”

这么说也没什么问题,差不多两千年前周武王姬发灭商。而商纣王的叔叔箕子不愿做周王朝的臣民,于是带领忠于商王朝的部众远逃中原,最终辗转来到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建立箕子朝鲜。

秦汉之际,刘邦的老兄弟卢绾被吕后猜忌,再一次走上了造反之路,他的造反被镇压,其账下大将卫满则带领千余人越过燕长城边塞,逃亡朝鲜取代了箕子的后人建立卫氏朝鲜。

随后自然是汉武帝时期,荀彘、杨仆率领一支由囚徒组成的军团用大半年的时间征服了卫满朝鲜,并在其旧地,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是为汉四郡。

但是在这时候,也不是说完全将朝鲜本身的民族和政权完全灭绝。而在西晋时期,中原再次战乱,崛起于辽东地区的高句丽趁机在东北做大,也将汉四郡谷地不断蚕食、完全占据。

中原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五六百年,这就使得现在北地在大明开国三十余年依然难以收归民心。

而高丽那边本身就是有着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哪怕也是有着儒家文化的影响,可是实际上要说同根同源也是有那么一些不太合适。

朱允煐对老朱认真说道,“其实咱想着的,还是五叔最合适。本身五叔就是有治理藩地的经验,有炖也有出息。只是五叔不去倒也可以,皇爷爷跟前总要留个贴心的儿子。”

老朱似乎有些不高兴,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咱的儿孙里头,你的五叔算是最没志气的一个。有炖啊,咱觉着委屈了那孩子。”

“也不委屈,他现在是在忙着收集编练曲子,似是怕咱这个当兄长的忌讳。”朱允煐笑了起来,说道,“他也别想闲着,咱迟早要给他拽过来做点事情。高丽这样的好地方不要,以后还能去安南,或者去西域。”

老朱捋着胡须哈哈大笑,说道,“那成,就把你五叔留在咱跟前,等咱不在了你在给他们父子给赶走。”

朱允煐笑着点头,说道,“蜀王叔,咱现在属意的是蜀王叔。只是蜀王叔稍微文弱了一些,咱现在要在高丽封国,也是靠近女真三部,那些野人可不好收拾。”

老朱沉默了片刻,给出自己的想法,“你蜀王叔再等等,打下来开京再说,他虽说也有治兵的经验,不过到底也是不太踏实。让你宁王叔过去,他打野人厉害。”

宁王朱权,年龄比朱允煐还小小四岁,也就是和朱允煐的弟弟朱允熥同年。

对于这个提议,朱允煐眼前一亮,实际上他也想过,只是有那么一些担心。现在老朱开口了,自然没问题了。

不过这一位可不像朱允熥那样纨绔,宁王朱权自幼聪明好学。当年在捕鱼儿海大捷后,实际上一些北元降臣也相继复叛。宁王也曾经在宣府、大宁等地历练,以善于谋略着称。

都说老朱的儿子里头朱棣是最会打仗的,可是宁王朱权绝对不差。他练兵的本事,朱棣都要佩服。实际上历史上的靖难,朱棣要不是裹挟了朱权,也不会瞬间兵强马壮。

历史上的宁王在大宁,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

朱允煐点头,对老朱说道,“那咱可是要和宁王叔好好说说了,得让他去高丽。要说打野人,估摸着宁王叔肯定乐意。到时候和咱的努尔干都司协力,女真三部就要被蚕食了。”

老朱笑着点头,说道,“你宁王叔善战、骁勇,就是这脑子不太清醒,少了远见。你到时候也得给他派些能臣干吏,治理封国这事他也做不好。”

宁王朱权,这可以是大明朝的大将军,只可惜宗室的身份让他的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现在给了他机会,说不定就要涌现出来一名所向无敌的大将军了。

至于说这一位大将军王,他其实是不太擅长治理封地,他的技能点看起来都是点在了军事上,内政方面自然也就是稍微的差了点意思,有些不太够用的。

朱允煐想了想,说道,“那咱给盘烒扔到垠儿跟前,他们本来就是年龄相彷。”

朱盘烒,也就是朱权的嫡长子。虽然现在的朱权还是青年,不过估摸着这么些年,就是要忙着打仗了,治理封国这样的事情,不只是朱权需要提高,朱盘烒也需要开始学习。

老朱笑着点头,认可说道,“是这个理,让他跟着垠儿,也能有点长进。”

对了,历史上的宁王一脉总是想着要造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朱棣坑了。

朱棣裹挟朱权、借兵的时候,说的是得了天下兄弟二人平分。但是朱棣得了天下后,不说还给朱权兵马,还说大宁凋敝,给朱权改封南昌。甚至改封南昌还不顺利,朱棣一开始的意见是其他都地方,动不动就让人敲打、监视。

老朱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成了,这些个事情你自个儿做主就是。”

“真要是咱自个儿做主,皇爷爷就不会过来了。这般大事,还是需要皇爷爷帮着掌舵,这样咱心里也踏实。”朱允煐笑着开口,讨好说道,“宁王叔那头,皇爷爷也先去说一声、通个气,这样咱才好和宁王叔明说。”

老朱乐了起来,指着朱允煐说道,“你那些叔父,一个个的都怕你。尤其是和你年岁相彷的,哪个心里不怕你你本就是早慧,年少时又是跋扈,心思又深沉。”

朱允煐立刻无语,没好气说道,“咱早年间不愿意和皇叔们一起玩闹,就是因为他们年幼时太过幼稚,咱不乐意逗他们。现在倒好,一个个的都怕咱。咱觉着肯定不是咱苛待宗室,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怕咱坐在屁股底下的龙椅。”

老朱基本上也是认可这么个说法,他的这些子孙们到底是什么性格,老朱心里清楚。

哪怕看似老朱也就是在意嫡长,可是实际上老朱也确确实实爱惜子孙,很多事情心里有数的。

老朱拿着奏折,说道,“这事你自个看着办,咱心里有数,和你宁王叔说了后,咱知会你一声。祭农的时候,你要是不乐意去,咱过去。到时候啊,咱还是要去看着点。”

朱允煐理所当然的说道,“皇爷爷这般说就是看不起人了,咱什么时候缺了这般大事以前皇祖母在的时候,是她领着咱撒种。咱长大点,都是咱爹在前头拉犁,咱还是撒种。现如今,也是该咱拉犁了。”

老朱乐了,得意说道,“你当了皇帝,还是咱扶犁。现在好了,让垠儿帮你去撒种。”

朱允煐就乐了,说道,“他到时候他朝着要坐在牛背上,皇爷爷莫要再让他爬到牛背上。咱现在想想,还是他年幼时被皇爷爷带回老家一趟,就养成了看到了牛就想着骑牛的习惯。”

老朱大笑着离开了,他的心情很好。对于土地有着无比执着的老朱,也很乐意在祭祀先农的时候领着子孙们忙起来,这也是他的享受,这大概也是老农朱重些事情安排好了,朱允煐心里自然也就踏实起来了,现在基本上也就算得上有着一定的章程了,心里有底了。

还是继续忙碌起来吧,作为皇帝的事情可不少,是真的没办法闲下来的。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