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543 未来的事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对于朱高炽和朱孟烷来说,这一次回到大明、回到应天府,那也算得上是故地重游。至于说这到底是不是衣锦还乡,实际上他们自己也都不清楚。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这一次回到应天府的主要任务,他们现在的身份到底是和寻常的宗室子弟不一样了。如果再有下一次来到应天府,他们就不再只是大明宗室。

或者说如果以后再来,大明宗室的属性就要下降, 而是藩国使者,甚至藩国国主。

虽然不是最正式的场合,但是这也不能马虎大意。哪怕和朱允炆等人交好,朱高炽也不敢耽搁,还是要入朝的,还是要拜见皇帝和太上皇的。

更何况现在皇太子就在跟前呢, 岂能有让皇太子在旁边等着的道理。

“王叔, 曾祖有旨, 王叔们今日就不入朝了。”小小朱这个时候开口了,笑着说道,“王叔们今日先各自回府休息,明日入宫向曾祖问安。先叙亲谊,再论国事。”

朱高炽和朱孟烷立刻跪下,态度端正,“臣领旨。”

虽然燕王和楚王已经不在大明境内了,但是他们在应天府的府邸还在。顶多也就是不如一些亲王的府邸豪奢,这么些年也几乎没人过来,只是有些仆人打扫而已。

朱高炽就有些心情复杂了,或许再过不久,这昔日的燕王府就要被赏赐给其他的亲王了。甚至考虑到这座燕王府是他父王早年间在应天府的府邸,当时大明国力也不算特别强,这燕王府也不算特别好。

燕王府要是成为了某一个郡王的郡王府, 也不算不可能的事情。大不了换一些门楣、砖瓦,只要将一些逾制的器物给换掉,那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确实没必要太急着立刻入宫, 虽然入宫朱高炽和朱孟烷立刻入宫, 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老朱的眼里,这两位还是他的孙儿,不是什么未来的藩国的世子。就算老四和老六在东瀛都有了安身立命、开创基业之地,也依然是他的儿子。

老朱的心情看起来很不错,小酌了两杯,“高炽和孟烷过几日也要入宫了,到时候也该递交国书了,你这头可准备好了”

朱允煐笑着点头,说道,“自然是准备好了,该有的冕冠、朝服,也都是有的,印咱也让人刻好了。四叔和六叔海外开国,虽说只能是国主,也要比咱大明亲王尊贵些。”

说到这里朱允煐好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可以说是大明朝一开始最反对老朱对于宗室优厚待遇的人了,他也一度是极力的去推动着削减大明宗室待遇的人。

实质性的待遇,自然就是宗室的封地、每年的供享等等了。其他方面的,比如说礼仪、服饰的规格等等,朱允煐也都是要给降一降的。

毕竟老朱最开始太夸张了,亲王的服饰、车架等等, 居然是和皇太子一个级别。

老朱这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朱允煐不乐意了,估计以后大明的皇太子也都不乐意。再者就是以前的大明百官见到了亲王都是无一例外的要跪拜,朱允煐也觉得这不太好。

封王的时候肯定百官跪拜,这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绝对不能是每一次见面,百官都要跪拜。要不然这些个亲王们,长期在这样的一些个理所当然的跪拜当中就滋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朱允煐笑着对老朱说道,“四叔和六叔开国,自然也只能是咱大明的藩属国。他们只能称国主、国王,不能称君、更不能称帝。咱的意思,和太子一个规制。”

九冕,这就是藩属国国主的待遇了,肯定不能和皇帝一般十二冕、肩挑日月。

老朱笑着点头,说道,“是这个理,老四和老六,咱倒是放心。高炽和孟烷,咱也知道这两个不敢在你跟前有什么心思。就是以后的子孙,那就难说了。”

朱允煐笑着点头,他自然不反对这样的说法,甚至觉得老朱说的很现实。

“其实孙儿也想过这些个事情,现在四叔、六叔在,自然不会惹起什么乱子,就算是高炽、孟烷,咱也不需要担心那么多。”朱允煐实话实说,对老朱说道,“这么些年,二三代人,够他们忙着治理自己的基业,不该有其他的心思。”

事实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朱棣算得上是雄才大略了,只是短时间里想要完全整顿东瀛让万民臣服,这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毕竟东瀛那边别看现在蛮荒,只是实际上人家那边的天皇传承一直都没有断过。

都说就算是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还有无数人自认为是汉臣。在东瀛那边更是这样,百姓普遍的认为天皇就是至高无上的。就算是什么权臣出现,顶多也就是想着成为幕府将军,而不是废掉天皇自立为王,那简直是自绝于东瀛贵族、百姓。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东瀛那边实际上是没有市场的。

老朱这些年对东瀛也比较关心,知道那里不只是有倭寇,或者是银矿,也了解了一些其他。

“是啊,那头和咱不一样,改朝换代了也就改朝换代了,自有天命所归之人。”老朱颇为忧愁的说道,“就说你四叔,这么些年下来在那头也是打的不错,占了好些个地,就是那头的百姓到头不认他,只认被赶去那甚北海道的天皇。”

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想要收归民心,这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不是随便说说就好。

朱允煐也继续说道,“再者就是那头虽说自汉唐以来,也是心慕华夏。只是到底不管怎么说,也都是异族,哪怕那头看似儒家传承不断,到底和咱不是同根同源。四叔和六叔有的忙,忙着攻城略地、建立基业。高炽和孟烷,也要忙着治民。”

真心要说起来,燕王一脉、楚王一脉,他们接下来的挑战无疑是无比艰巨的。

大明朝开国前十几、二十年,还有很多的子民乃至百官都惦记着故国。就算是现在的北方,依然有很多的汉人对于汉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元朝那是经营神州大地将近百年,燕云十六州更是脱离汉人掌控数百年。所以很多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情了,文化基因或者生活习惯、自我认知,早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难去改变的。

这这也是老朱和小朱明令大明治下不许穿蒙元服饰的原因,这也是他们将很多蒙古部族拆分的原因。因为不这么看似强硬的做法,很难让一些人改变想法,说不定还要继续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身边的人。

燕王一脉和楚王一脉,说不定需要两三代人才能收归民心,才能有着一个比较稳固的统治。

但是两三代人,到时候和大明说不定就离心离德了。因为到那时候,朱高炽、朱孟烷的子孙,基本上就是在东瀛那片土地成长,大明也仅仅只是他们的宗主国。

甚至在有些时候,他们或许会想起自己曾经还是大明宗室的身份。但是说不定在那个时候,他们只是想着大明的压迫,或者是想要变大变强少受大明的一些压制乃至剥削。

朱允煐看着老朱,说道,“百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咱只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是儿孙出息,咱自然高兴。若是儿孙不肖,咱那时也不知道了,皇爷爷肯定也不知道。到那时,咱几个都躺在紫金山了。”

老朱想想也是这么一个道理,虽然他一度是非常喜欢制定一些祖制,让儿孙们照本宣科就可以当好皇帝。只是这么些年下来,他也知道自己的万世之策根本不顶用。

旁的不说,大明朝开国才三十年,可是发生了太多的改变。曾经的一些万世之策,现如今看来也就是笑话。真的要是那么做的话,东瀛的银矿肯定不会控制在大明手里,南洋那边也进不来好多的香料、珠宝。

哪怕有些时候想想也会有些不甘心,但是老朱也只能默认那些事情的发生。甚至会在心里偷着乐,他的万世之策好似没有什么用场,不过儿孙出息治理好江山,这更加重要。

朱允煐笑着说道,“孙儿看了很多史书,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有着边患。真要说起来,咱汉人的江山也没少给周边的异族覆灭。虽说孙儿是让宗室在大明外头开国,说不准有朝一日,这些小藩国就灭了咱大明正统。”

老朱不高兴了,说道,“瞎胡说个甚咱大明千秋万载”

朱允煐笑了笑,继续说道,“咱想着就是有些个事情,说到底也是咱老朱家的血脉,也不便宜了旁人。再一个就是有着这些藩国拱卫,旁的异族想要起来也为难。”

朱允煐笑着说道,“咱不说旁的,东瀛、高丽,那都是儒家文化很深。就是高丽现在都是用的咱汉字,治理下来要稍微好一些。还有琉球,其实也是和高丽一个样,那头虽说只是个岛国,虽不至于富强起来,也能分封出去。”

老朱不说话,其实东瀛他勉强看得上,高丽也觉得不算太差。但是琉球,老朱真心看不上。

朱允煐也继续说道,“和咱大明南头挨着的,安南实际上也差不多,那头好些个汉人的文化在。真要说起来,咱下一个打的说不准就是安南了。”

历史上的安南国,一度也是给朱棣给灭掉了。然后好圣孙,觉得在安南治理消耗太大不符合大明的利益,这也就给放弃了,使得大明失去了进一步统治中南半岛的机会。

老朱满意的看着朱允煐,说道,“莫要忘了西北那头,蓝玉可是眼巴巴的盼着你用兵。”

经略西域诸地也是应该的,实际上现在那边还有元朝势力分割的一部分,那些蒙古部族虽然看似是被驱赶了。只是也不能说完全覆灭,顶多也就是辽东、漠北这些地方,暂时没有什么危险,而西北等地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瓦剌,这是迟早要解决的。不是说担心来个叫门天子,而是不能让他们做大。

“这个孙儿心里有数,南洋诸地倒是就和四叔、六叔一个样。”朱允煐笑着说道,“给点家产,让宗室自己去打。皇爷爷想来也知道,四叔和六叔要开国,宗室里头不少人可是眼馋着。咱在那头打高丽,好些个皇叔明里暗里想要过去。”

老朱立刻没好气的说道,“镇要咱说,你那般多的皇叔里头,也就头六个还算有点本事。打高丽的时候,一个个的不敢请战,也不拿出家资。这都要打下来了,一个个的都想着要去开国,尽想着一些便宜事”

儿孙去开国,老朱自然是不反对,但是也不能这般占朝廷的便宜,这都是他的好大孙夙兴夜寐才换来的。更何况高丽特殊,这可是辖制东瀛的要地,要控制着那挖不尽的银矿呢。

再者就是高丽那里,也是可以盯着辽东,盯着女真三部,可不能随随便便给封出去。

老朱明白这个道理,朱允煐自然也明白。所以就算高丽要封出去,也不会是大手一挥,哪怕是宗室,也不能让宗室占那般大的便宜。

朱允煐现在是名义上的宗室大家长,可是现实一点的来说,也分家了。大朱可能还要顾念一下兄弟情义,而在小朱这边虽然也是要照顾宗室,但是不至于为了照顾宗室打乱自己的一些布局,或者给大明江山带来一些隐患。

这一点朱允煐清楚,老朱实际上也很清楚,包括一些个宗室也同样清楚。

只是在一些宗室眼里,大明的当家人是理所当然的照顾他们这些宗室,给了无数的好处。所以现在,依然是想着要占便宜。或者也不是什么占便宜,在一些宗室眼里,这也是天经地义。

只不过真心要说时代变了,朱允煐可以很大方,只是在有些地方他很小气。

而老朱虽然也重视自己的子孙,但是他更加重视的是嫡长这一脉,重视的是大明的江山传承,可不能为了照顾其他的子嗣,动摇了大明的根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