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752 志向

书名: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对于纵横南洋的大海盗陈祖义来说,灭顶之灾就是这么忽然间降临了。只是因为明朝的舰队来到了南洋,只是因为他没有按照明朝使者的旨意做一些事情。

现在他就被囚入牢笼,他的那些手下四散而逃,或者是已经丢掉了性命。以及更多的人被抓住了,有些被正法了,有些就是和他一样被囚禁着。

那些昔日不敢捋虎须的南洋的一些小国,这个时候看起来也都是凶狠而严厉起来了,对于那些逃散的海盗不会任何留情。甚至可以说更加的残忍,因为他们都知道陈祖义已经覆灭了。

对于马三宝来说,剿灭陈祖义就是他的职责之一。他带领着庞大的舰队出海,宣扬国威就是最主要的任务了。而宣扬国威的一些手段,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场战争来展示明军的强大。

陈祖义虽然是海盗,但是这些海盗也确实是南洋一霸,让无数南洋番国无可奈何。可是那又如何,在大明面前,这些看似强大的海盗依然只是蝼蚁而已,依然是被大明弹指间给剿灭了。

这就是最好的宣扬国威了,让南洋诸国直观的感受到大明的强大。

再者就是剿灭这些强大的海盗,虽然不至于让明朝的商队畅行无阻,可是也确实算得上多了一个保障。小股的海盗不敢轻易攻击大明的商队,大股的海盗就要掂量自己比不比得上陈祖义了。

这也算得上一个杀鸡儆猴吧,这些事情也都是马三宝应该做的事情。

当明朝庞大的舰队抵达旧港的时候,施进卿等人立刻就上前迎接。而新三佛齐国王梁道明,也连忙带着他的臣子郑伯以及旅居南洋的华人来拜见。

在南洋的华人可不少,他们航海、经商,他们在这里开垦土地等等,人数其实也不算少。

现在的新三佛齐华人报团取暖,在抵御着满者伯夷的侵袭,他们现在也需要和强大的明朝建立更多的来往,这样大概也算得上多了一个保障吧。

至于说朝贡,或者是像明朝称臣,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好像也根本没有什么心理障碍。比如说梁道明,他就是早些年跑到南洋谋生,他也惦记着落叶归根。

要是能够凭借着在三佛齐取得的这么点成就得到大明的一官半职,这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到时候就是风光了,最后就是为了谋生,要是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的,那才是扬眉吐气、光耀门楣。

至于说在南洋的一些地盘,其实梁道明也很清楚,这就是小打小闹。虽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投奔,可是到底是没办法和满者伯夷抗争。

还是大明更加的安稳,要是能够有着一个官身,能够领着朝廷俸禄,梁道明真的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回家当个富家翁、当个有着官身的显贵,可比在南洋带着一群人抵抗蛮人侵扰要强。

所谓的新三佛齐国王,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主要是简直就像是占山为王啊。

这些大概也算得上人各有志,有些人想着的是自己的基业。哪怕是一些荒僻之地也行,也算得上宁为鸡首不为凤尾,统领着一些土人,那好歹也是人上人。

可是有些人觉得如果能够风风光光的回到老家,那也就是最大的一个追求了。在外头辛苦打拼,可不就是为了能够风光一点的回到老家么,可不就是为了能够告慰先祖吗

落叶归根,这些也是很多在外的人的追求,他们漂泊半生,也惦记着死后能够回到老家。

马三宝现在就算是风光了,相信这个时候不只是梁道明这些人对他满怀敬畏,南洋其他的一些番国很快也会得到这些消息,到时候必然也是要畏惧大明朝的威势。

更何况通过这一场战争,在陛下那里也算是可以交差,证明自己的办事能力。在船队这边,多少也是可以让那些骄兵悍将对他尊重一些,而不是最初那般只是服从朝廷旨意而已。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事情,一切也都是需要靠拳头说话,还是需要靠能力和本事取得别人的尊重。其他的,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马三宝现在就算得上初步取得了一些人的信服,这一场大战他毕竟是名义上的统帅。似乎他不再是一个只是陛下信宠的太监了,而是一个有些本事的太监。

这些事情也可以说非常的现实,但是确实非常有用。尤其是对于身体有残缺的马三宝来说,他更加在乎大家的尊重,在乎陛下的信任。若是能够取得一番成就,也算不负此生了。

马三宝这边是不是意气风发,朱允煐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只是想要治理好大明江山,这些才是他的本职工作,这就是一个皇帝的职责。

现在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呢,作为一个皇帝他肯定是闲不住的。哪怕现在有着内阁在帮着他处置一些事情,可是这么一个锦绣江山,每天都会有着一些事情发生,这些也都是需要皇帝去处置的。

一些可能是小事,处置起来也算得上非常的轻松,做出决断并不难。而一些大事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也都是需要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进行一些讨论。

比如说傅友德,这家伙现在似乎也是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一些事情。或者说此前一些盘算没有实现,他现在打算另辟蹊径,想着要去寻找新的破局方式。

“陛下,臣此次出征高丽,多是察觉朝廷军制有些不足。”傅友德也很直白,说道,“此次陛下大改黄册,更是让诸多军户无以为继。”

提到这一点,朱允煐也是认真起来了,因为他知道傅友德说的这些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明朝的军制就是卫所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本质上来说,卫所制度的实行,须有一套能保障军队数目的户籍制度配合,来维持卫所制的运行。

而现在明朝的军户来源,一是元代原本的军户,二是现役军人之户。而且军户为世袭,且管理颇严格,除籍十分困难,大致上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无法除军籍的。

现在朱允煐打算改变一些政策了,要摊丁入亩了,这些也都意味着一些寻常的百姓可以摆脱不小的压力。而对于那些军户来说,他们必然也是会心动的。

虽说对军户的管理一直都是比较严格,但是哪怕是大明开国的那段时间,其实也是有着一些逃户的。一些人对于世袭的军户身份,也是无法承受的。

再者就是这么些年,一些天下承平的大势看起来也非常明显。所以一些卫所的长官,也开始贪赃枉法,也会出现一些将军户当做自家奴仆的事情出现。

虽然朝廷也确实对于这样的现象严厉惩罚,也有一些将领因此倒霉。不过也不得不说,这样的现象虽说不是普遍现象,但也确实越来越明显了,毕竟太平下来了,很多人的追求就不一样了。

以前那些卫所的长官,除了那些屯田的卫所需要种田之外,很多的卫所将领还是要练兵的。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些卫所长官惦记着的是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收入。练兵备战这样的事情似乎和他们越来越远了,似乎也是没有太大的干系了。

都许久不打仗了,许久都不需要出征了,这也不是在边关,频繁的练兵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舒舒服服的过日子,这才是看起来最踏实最美好的事情了。

这样的现象,朱允煐也知道,五军都督府这边其实也掌握了这样的一些情报。

可是看起来也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毕竟内陆的一些地方暂时没有什么需要用兵的地方。

朱允煐这个时候也就是认真起来了,仔细的听着傅友德奏报的一些情况。对于卫所,当然也是需要更加的关注,哪怕现在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军事行动,不过不管怎么说,也不该是忘记备战,刀枪入库的事情绝对不能有。

该监督的肯定要监督,该改进的也就需要改进,一些新政策的出现,必然也会改变一些原有的格局。更何况摊丁入亩看似是对于限制土地兼并有些约束,会解放一部分生产力。

只是这样的政策,对于大明朝原本的黄册制度的破坏也是极大的,这一点不承认都不行。

朱允煐没打算装聋作哑,不觉得自己要等到局势糜烂的时候再去关注这些事情。

朱允煐在耐心听着,可是慢慢的也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傅友德这老将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

他倒不是真的质疑起卫所制度有什么不对,他这个时候只是希望给与五军都督府更大的权力。说起来五军都督府,在某种程度上也被兵部限制,毕竟兵部掌武卫官、土官选授考课及军制、训练、征调、镇戍、边防等军事行政。

而且出征的时候,堂官往往督军出征,这也是对五军都督府的一个限制。哪怕五军都督府很多的时候不将兵部放在眼里,兵部看起来也就是帮五军都督府打杂,不过好歹也是一个限制啊。

傅友德就是想着完全将兵部给踢开,让五军都督府全权掌握军事。他期待的,还是早些年的大都督府时期,那时候的武勋权力更重。

朱允煐差点都笑了,老朱就是担心大都督府权柄太重才拆分五军都督府。老朱就是担心武勋尾大不掉,所以早些年才担着寡恩的名声削去、处罚了一些武勋,也在用兵部限制五军都督府。

可是现在倒好,傅友德简直是要朱允煐开倒车,甚至是让武勋的权力更大。

这样的事情朱允煐肯定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傅友德在白日做梦了。这家伙或许是有着一些政治智慧,只是看起来也是政治智慧比较有限了。

或者傅友德根本就算装出来一副耿直的样子,提出来一个根本不会被皇帝采纳的建议。到时候被否决了,再退而求其次,这样才好有更大的几率被皇帝采纳。

这些还真的很有可能,傅友德这家伙看起来还是有着他的一些小心机啊。

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来,看着傅友德忽然问道,“颍国公,朕记得傅让早些年也是宫中勋卫,也是高大魁梧之辈。朕早些年也说过,皇姑过世,驸马也该另娶了。”

傅友德心里一机灵,他的长子傅忠是驸马,孙子傅彦也是寿春公主之子。

傅友德立刻说道,“回陛下,犬子无意另娶”

“让他娶个侧室,也无大碍。”朱允煐就温和说道,“只是傅彦到底是皇姑之子,姑父现在也是国公世子,是这个理对吧”

傅友德自然也明白皇帝的意思,颍国公的爵位只能传给傅忠,或者说只能传给傅彦。所以这些年傅忠房中有人,也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不敢有身孕。现在可以有侧室,也就意味着傅忠可以继续有子嗣。

但是不管怎么说,傅彦的地位都不能动摇,这一点是皇帝的底线了。

这是闲扯了几句家常,看起来也是对傅友德的一种施恩,这一点也算得上傅友德应该有的待遇。毕竟傅友德的功劳很大,这一点也是大家都无法否认的事情。

只是离开了武英殿之后,傅友德也有些无奈苦笑。皇帝这是给他打发了,根本没有给个准话。

不过想想看自己的长子可以名正言顺的娶侧室,这也是一种恩典吧。看着自己儿孙众多,看着傅家枝叶繁茂,这也算得上傅友德的一个期待。

只是傅友德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些事情提起傅忠就好,甚至提起傅彦也就足够了。陛下此前还特意提到了幼子傅让,这难道是有什么其他的缘由

对于当今天子的心机,傅友德可不敢小觑,他知道当今天子打小就是心机深沉的。

必须要回府赶紧问问,陛下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傅让。毕竟傅让在外头是颍国公府的三公子,看起来是有些身份。

只是这样的一个身份,在皇帝跟前甚至都不值得被记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