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10章 白发翁、少年郎,真天兵(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前进!前进!

夜色当中,大队大队的官兵打着火把,组成了一个个宽大的佐领级纵队。在洪湖北岸的大平原上,滚动着向前运动,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

洪湖周围的地形平整的好像一块桌面,但是却密布着水网和稻田,非常不利于骑兵的作战和运动。就连组成了宽大纵队的步兵,在这片泥泞且潮湿的平原上前行也是不大方便的。因为他们要将仅有的几条大路让给骑兵和炮兵,还要组成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宽大纵队。因此,他们只能从泥泞的稻田当中通过,走不了多久靴子就会被泥水浸透。

但是南征援周的清军主力,还是在看见赤壁火起之后迅速完成集中,在当日夜色的降临之时开出了大营。然后分成了三路,在湖广秋季的星空下,浩浩荡荡地向前狂奔疾行。而且士气高涨,每个人都只想着快一点走完这四十多里,然后一举攻破明军的乌林大营!

南征清军的统帅,宁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骑在马上。和他的幕僚们还有王府侍卫们,一起借着火把发出的昏暗光芒前进。。在他所处的官道两侧的稻田中,全是大队,大队闷头行进的步兵。

这些步兵都来自岳乐亲领的正蓝旗中军固山。因为正蓝旗并不是大清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之一,向来就有点“二等八旗”的意思。在大清国兴旺的时候还好,无非就是旗中的勇者才俊没有太宽的路子,往上爬的时候比不过上三旗出身的那些人。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大清国难当头,八旗大厦将倾的时候,正蓝旗的日子可就相当不好过了,这不好过倒不是在钱粮方面——康熙皇帝这几年为了保证他的八旗子弟有吃有喝,也算是竭尽全力,各种引鸩止渴的办法都用上了。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变出足够多的八旗子弟......康熙也不能敞开了往八旗新军队伍里塞汉人啊!

这个八旗新军,总要保证一定的“含满量”,要不然这个“八旗新军”可就变成“新军”了......

而要保住新八旗二十个固山的“含满量”,康熙就不得不降低旗丁的标准了。一是放宽身份认定的标准, 之前只有正户出身才算“真满洲”,现在改成了另户、开户一律算“真满洲”。

二是放宽年龄和身高限制。根据八旗军制, 十五到六十岁之间的旗人男子, 只要身高够数, 都算是旗丁,是可以征召为兵。但是在八旗人丁还算兴旺的年月之中, 也不会真的征召一批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和六十岁的老爷子上战场。但是现在,由于连年的战争消耗和那场该死的布尔尼之乱,使得八旗壮丁的数量大减。而为了维持八旗新军的“含满量”, 康熙就不得不放宽限制,身高就不大管了......现在是排队枪毙的时代了,矮一点目标小,不容易被打着, 而且还能摆在第一排——不会挡着后排的视线。至于年龄,十三四岁和十五岁也差不多,所以康熙就把八旗壮丁的年龄下限定在了十二岁!而上限嘛......只要身体好,多干几年不是挺好?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所以就上不封顶了!

而在放宽身份认定标准和身高、年龄标准的同时, 康熙皇帝还没忘记祭出“抬旗”的手段, 从下午旗里面选了一批精壮真满洲补入上三旗。

于是现在跟着岳乐一块儿向乌林进军的十二个全都来自下五旗的固山当中白发翁和少年郎就有点多了......

不过这些老人和孩子的士气还是很高的, 岳乐时不时的就能听见这些老人和孩子们发出的大声而且充满乐观情绪的议论声音。

“咱们这是乌林抄了朱贼的大营!看到那火光了吗?那是赤壁的大火!朱贼的水师已经烧没了,乌林的朱家兵都成了孤军!”

“那帮汉人哪里会打仗?连劲儿往一处使的道理都不知道,总是喜欢把兵分散,现在好了, 赤壁一烧,他们在江北的兵就是咱们的一盘菜!”

“对!当年的萨尔浒就是这样, 老爷子我当年太小, 没赶上和太祖皇帝一起杀明军, 这回可赶上了!咳咳咳......”

岳乐听见这老爷子的咳嗽声, 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啊!萨尔浒那是六十年前的事儿了, 六十年前太小, 那也是有了!那他今年至少六十多了......都这岁数了,还在扛枪保卫大清朝,真是太忠诚了。

想到这里, 岳乐就一拉缰绳, 策马奔下了官道, 到了那个老爷子所在的队伍旁, 大喊了一声:“那个没赶上萨尔浒的出来一下!”

然后他就听见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喊道:“张忠旗,王爷叫你呢!”

“王爷?在哪儿呢?”

“往左看!”

“哎哟......这就来,这就来!”

一个穿着正蓝旗布面甲,头上顶着枪盔的小老头扛着把粗制滥造的燧发枪就从队伍当中钻了出来,跑到岳乐马前行了个打千礼:“奴才张忠旗参见王爷,王爷您吉祥!”

“你姓张?”岳乐看着眼前这老头有点哭笑不得,“你是汉军?”

“回王爷的话,奴才是已经抬进了正蓝旗满洲籍,现在是满洲人了!”

“哦,哦......”岳乐点点头,“你是什么时候抬得汉军旗?之前是......”

“回王爷的话,奴才是天命年间投旗当上包衣的,天聪年间蒙主子大恩,抬了汉军旗。”

“你都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出来扛枪?”岳乐又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吗?”

“回王爷的话,奴才自感这一辈子深受皇恩,无以为报,现在知道大清有难,能舍了一把老骨头为大清效死也值了。至于奴才家里还有三个儿子,五个孙子。儿子们都有差事,孙子还小,由儿媳妇们领着。另外,奴才前年还新娶了一房媳妇,今年才十八岁,嘿嘿嘿......”

“你的确是值了!”岳乐点点头,道,“张忠旗,为了你的孙子,为了你的小媳妇,好好打吧!去吧!”

“嗻!”

张忠旗应了一声,然后站起身扛着燧发枪就去追赶自己的队伍了。而岳乐望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眼角居然也有点湿润......

......

十几万人打着火把在苍茫的夜色中组成一个个宽大的纵阵前行的场面,当然是瞒不住身居高位的方世玉的一双锐目的!

家里面开绸缎庄的方世玉的人生轨迹,当然也在这个大时代中发生了改变。他可是广府第三书院毕业的才子,还考入了南京陆军军学堂,是“孝陵卫一期”侦察科的毕业生。

从军校毕业后,方世玉并没有下部队带兵,而是被派到了军师府直属的“空天军”担任“天兵”,是真正的天兵,能上天的兵!

这会儿方世玉就在天上飘着呢!不过不是自己长了翅膀飞上去的,而是坐在一个热气球里面腾空而起的——热气球对于朱和墭而言,那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东西,无非就是橡胶布缝个大口袋,再用火油炉往里面吹热气。

当然了,这就是理论......真要做出来,还得花不少银子和时间。不过对于缺乏轻骑兵的明军而言,组建“空天军”居高望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朱和墭在南京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搞这个东西了。搞了几十次后,就有了方世玉现在使用的这个气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