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1章 九宫山、英雄会(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定王监国二年,十二月。

福建,泉州。

这座在历史上和广州不相伯仲的海上贸易中心城市,现在也和朱家父子治下的广州,吴三桂治下的荆州一样,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欢乐的气氛。

这里现在是福建省的省会了,因为耿精忠撤离得比较突然,湖广、江西战场的变化又太快,所以朱和墭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用于对福建的占领。于是占领福建的任务就给了延平王府。

郑经本人被任命为福建总督,陈永华则被任命为福建巡抚,刘国轩担任了福建提督,洪磊出任布政使,冯锡范、何祐、吴淑、江胜、林应、林升等六人分别担任水陆总兵,分兵攻打福建各州府。

因为耿精忠自己跑了,还把福建各地的清兵都给带走了,只剩下一些大清好奴才带着手底下的民壮想负隅顽抗。一开始也的确抗了几天......但很快“康熙授首、大清将亡”的消息就从江西那边传回来了。

没错,还有大清将亡的消息!

大概是跑到福建的那些北兵不大会说“胡建话”,结果就越传越离谱了。

反正当消息传到泉州的时候,已经不是康熙在江西被斩,而是在江宁被斩了!

另外,吴三桂的建阳水大捷也被传成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兵锋已到河南,前军已经渡过黄河,逼近北京......

总之,大清朝要么已经没了,要么即将没了。

以后就是汉人的太平盛世了!

而泉州城外晋江、洛阳江水面上泊得满满当当的中西式样的帆船,似乎也在预示着一个盛世即将到来。

这些中西式样的帆船,有些是万里迢迢从西洋或是新西班牙开过来的,有些则属于前些年跑去南洋的闽南人、潮州人、广府人——实际上南洋、东洋区域内各国间的贸易,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就被来自广东、福建的华商控制了。

以上这三伙人其实也很喜欢“垄断的自由贸易”,不过他们没有西洋人那么能打,所以只能通过吃苦耐劳和宗族、乡亲抱团的方式搞垄断。他们会不辞劳苦地跑到南洋各国去扎根,从一个个小买卖开始运营,逐渐在一个个行业建立起“同乡垄断”。

而这些“同乡垄断”的行业背后,往往是包括金融、生产、海运在内的一条条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的一头在南洋,另一头则在福建、广东沿海!

而外人,特别是闽南、广府、潮州这三个圈子外的商人,想要挤进这一条条被他们完全垄断的产业链,几乎是不可能。

因为能打的,你不如他能吃苦!

譬如西洋冒险家们都是狠人,但吃不了那苦,而且小本经营的买卖他们也看不上......人家都是干零元购!

而能和他们一样吃苦的,通常又打不过他们!这帮人宗族抱团不说,背后还有同乡的海贼大佬,而且他们的数量又多。在明末的时候,活跃于中国南方沿海、日本沿海、东南亚各国的中式帆船就多达三万艘!

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才一百多条船啊!

如果不是大清朝的屠刀和沿海迁界打断了潮州、闽南、广府同南洋的联络,又消灭了数以百万计原本可能下南洋的人口。

南洋的华人几乎肯定会在18世纪、19世纪成为多数民族。

而如今,潮州、闽南、广府的人口虽然一时恢复不了,但是这三地同南洋各国之间的联络正在恢复。

许多在乱世中残存下来的商船,又重新通过郑家、邱家、陈家(陈上川)这三大海贼世家,慢慢地组建起一张异常庞大的海上贸易、殖民网络。

而且这张网络现在还得到了广州朝廷的有力支持!

虽然强势崛起的广州朝廷已经引起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新西班牙菲律宾总督府和迁到马尼拉的天主教势力的极大警惕。谷

还有传闻说他们这几方面准备摒弃前嫌,在东方采取一致立场,以维护东方世界的既有秩序。

但是生意还是要做的,哪怕没有零元购的自由......

所以从定王监国二年下半年开始,来泉州贸易的中外商船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时不时的就能看见各种颜色、成群结队的洋人。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还都是第一次踏足这个东方大国的大城市呢!

作为泉州的藩王,正在为了成为世界首富而努力的郑经,这段时间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得一边治理属于自己泉、漳、兴、厦、台,一边兼顾福建全省,同时还能努力重建郑家的海上力量——想当世界首富就得进入“海外零元购”这个广阔的“蓝海市场”啊!

而且他现在又拥有了西洋同行们所没有的核心竞争力——各种糖药武器!

所以时不我待,郑经这些日子就在全力以赴的发展着他的海军力量。

洛阳江口的军港码头上,已经停满了买来的或自建的战船,福建水师的官兵隔三差五就得出海训练,而郑经自己也打起了精神,一有空就去洛阳江军港走上一遭。

而这一天,在洛阳江口忙活了一天“郑三代”打着哈欠回到自己的王府当中,正打算去向刚刚从广州回来的亲妈董太夫人请安,却正好撞上了等在王府大堂上的陈永华和冯锡范。

这两人还不是空手来的,他们给郑经带来了一张大红色的请帖。

“哎哟,这是谁的帖子?要随份子?”

“是三太孙的帖子。”冯锡范回答。

“是大波玲生出儿子了?”郑经道,“可得多随一点......一万两银子够吗?”

“王爷,不是大波玲生了。”陈永华道,“这是一张英雄帖,是邀请我们福建的英雄去参加九宫山大会的。”

“哦,福建的英雄?”郑经想了想,摇摇头道,“可我忙着呢!前两天还有人从马尼拉过来,说是有个很大的西洋使团要来泉州,我得接见他们。

另外,我叔叔从日本国写信过来,想要朝廷任命他当遣日使,派他去江户见日本将军......复甫、希范,我看你们两个也挺像英雄的,要不你们代表我走一趟九宫山?”

“臣遵令旨。”

“臣领旨。”

其实陈永华、冯锡范二人本就没想请郑经出马——人家三太子要开的是英雄会,你一预备首富去凑什么热闹?而且郑经现在的身份,应该离“英雄”二字远一点。怎么还能自己往上凑?

万一朱和墭看见郑经后来一句“论天下英雄,唯首富与墭尔”,那多吓人呢?

“对了,”郑经这时才想起来问,“这个英雄会是为何而开?”

陈永华道:“是为了朱、吴两家会盟伐清做个见证。顺便议论一下天下大势和联手灭清之事。”

冯锡范补充道:“同样的帖子发出去不少,据说莆田少林寺的智通大师,还有几位隐居的大儒名士也收到了英雄帖。另外,三太孙还发出许多不记名的英雄帖......只要自认为是英雄,又不嫌路远的,都可以去九宫山一行。”

郑经点点头,道:“明白了......三太孙这回又要借着九宫山的台,唱他自己的戏,宣传他的原儒之说了。”

陈永华笑道:“还是王爷看得通透,三太孙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郑经淡淡地道:“有不记名的帖子可就热闹了......这天底下的牛鬼蛇神可多着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