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55章 临时大皇帝!(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紫禁城,神武门。

“咣!咣!咣!咣当......”

随着一阵“咣咣咣”的撞门声和大门轰然倒地时发出的巨响,北京紫禁城的后门神武门,终于被一群蒙古勇士给攻破了!

“大汗万岁”的欢呼声顿时响彻云霄!

所有在神武门外围观的蒙古人都泪流满面......毫无疑问,今天就是他们这一生最幸福也是最高光的时刻了。也许科尔沁蒙古人还有喀尔喀三部的蒙古人并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攻入紫禁城再兴大元朝,但是中央察哈尔万户的蒙古人,直到林丹汗当家做主的时候,也还存着这样的心思。

林丹汗的正式尊号可是“成吉思隆盛汗”!

可惜林丹汗的本事都在给自己起尊号和跑路两件事儿上了,连北京城的边都没摸着就走死青海,然后自己的部众和老婆都成了满洲天子的战利品......

可谁也没想到,林丹成吉思隆盛汗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那个平时看着有点傻不里几的孙子冷不丁的就给干成了。

在杨起龙的一再叮嘱之下,布尔尼这次尽可能的采取了保密措施,除了他兄弟罗卜藏,两个老师,还有几个和他一起蛮干的察哈尔部的都统和一个奈曼部的郡王和一个内喀尔喀的王公之外,几乎就没人知道了。连布尔尼留在张家口的妻子长史辛柱公主(博洛的女儿)都被蒙在鼓里,何况下面的蒙古兵丁——他们还以为王爷带他们来是帮着大清皇帝卖命的,没想到他们的王爷竟然是个“真成吉思汗”,胸怀大志,而且手段狠辣,冷不丁就把大元朝给恢复了。

这个幸福来得可真是太快了!

布尔尼也哭了,高兴的,激动的,难以抑制地哭了,流下了幸福的眼泪,然后高高举起手里的苏鲁锭。

欢呼的蒙古人看见他们的大汗举起了苏鲁锭,全都停止了欢呼,屏住了呼吸,向着那个高举苏鲁锭男人投去了崇拜的目光。

布尔尼大声道:“大蒙古的勇士们......一年之前,大明的朱三台吉(朱三太子)和大周的吴大总统曾经在九宫山与天下英雄定约,谁先打进北京,谁就是天下之主!如今是我布尔尼率领五万察哈尔的勇士先入北京,这就是天命所在!

我,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大蒙古汗位的继承人,察哈尔万户的汗王,孛儿只斤.布尔尼现在宣布:大元国恢复了!”

说着他就把苏鲁锭指向神武门,大吼道:“入紫禁城......当皇帝!”

“大元万岁......大皇帝万岁!”

在一片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中,大元临时大皇帝布尔尼高举苏鲁锭,昂首策马,从神武门进入了紫禁城!

......

当蒙古人发出疯了一样的欢呼,跟着布尔尼如潮水一般涌入紫禁城的时候,一面大明的日月同辉旗也升起在了东直门瓮城的城楼之上!

杨起龙费尽口舌,又是煽情,又是许诺,还让人抬出了金灿灿的黄金给底下人放了赏,好不容易才得到了那些被他哄上反清复明道路的漕帮弟子们的支持......这才打出了日月同辉旗。

没想到他正泪流满面的看着大明的旗帜在北京城上空飘扬呢,那边大元已经恢复了!

他是懂蒙古话的,所以能听懂那些蒙古人在瞎嚷嚷什么?马上就脸色大变了——这大清还没完呢,怎么大元又来了?

本来是明、清、周三国争天下,好好的“后三国演义”,现在大元横插进来,这算什么?凑一桌麻将吗?

想到这里,他赶紧让自己的副手朱尚贤牢牢守着东直门,同时整顿参加反清复明的漕帮弟子。然后自己带着黄吉、陈益两个心腹,打出一面察哈尔的鹰旗(这是布尔尼给他的),就骑着马往紫禁城那边去了。

而当杨起龙往紫禁城而去的时候,在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城楼上,尚之信和耿精忠两个“自干周”也刚刚才将一面自制的大周黑旗给竖起来......他们本来打算抢下德胜门和安定门的。可是那些蒙古人来得太快,一下子就满街满巷的到处都是了。瞧这架势,距离什刹海比较远的安定门是去不了了,于是他们两家只好合起来抢了一个德胜门瓮城。

把德胜门瓮城控制起来后,尚之信和耿精忠就让家里人赶制了一面很大的大周黑旗——就是在黑色的缎上用白线刺了个“周”字。

在制作大旗的同时,这两个“自干周”还派出家丁去北京城西北角的正黄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地面上敲各家老汉军的门,用大周大总统钦差的名义拉人去德胜门......还真拉到了一些人!

另外,住在德胜门附近的不少老八旗的老弱妇孺被蒙古人逼得没办法,也都拖家带口的跑到德胜门瓮城这边寻求庇护了。尚之信、耿精忠当然也照单全收。

而这些老汉军、老八旗,还有在北京城住了半辈子的尚之信、耿精忠都懂一些蒙古话,一听见蒙古人的欢呼就都给惊呆了。

“平南王,我,我是不是疯了?我好想听见有人在喊大元万岁!”

正和尚之信一块儿站在德胜门城楼上看那面大周黑旗的耿精忠真的怀疑自己疯了——也许装疯成真了?

“你,你好像没疯......”尚之信也傻了,“我,我也听见了!”

说着话,他赶紧掏出个千里镜往紫禁城方向张望。这会儿已经日近黄昏了,而且还在下雪,所以看不太清楚。只知道紫禁城北面聚集了许多蒙古人!

“难道布尔尼他......”耿精忠说,“他想自己当皇帝?”

尚之信已经收好千里镜了,“不行,我得去瞧瞧......我和布尔尼的阿玛是故交,布尔尼应该不会害我的。”

耿精忠问:“平南王,你见着布尔尼说什么呀?咱们是不是要......要投降大元朝?”

尚之信扭头瞪了耿精忠一眼:“怎么能投降大元朝呢?布尔尼的斤两我们还不知道吗?他就是过把干瘾,大总统一到他就得跑!咱们守着德胜门就行,等到大总统来了,咱就是大周的功臣了!”

“好好,”耿精忠点点头,“我一定好好的守城!”

......

大清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和恭亲王常宁这对组合,这个时候已经撤离了紫禁城,但是没撤太远,就是从紫禁城撤到正阳门,也就撤了二里多地。

在朱棣迁都来北京之前,北平城本就是个边城军堡,修建北京城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守城的问题。所以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都拥有一座小而坚固的瓮城,虽然瓮城和主城墙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只要用拒马、鹿砦一封锁,就能变成一个独立的堡垒。

另外,每座瓮城还拥有两座非常高大的城门楼,靠里边的叫城楼,靠外边的称箭楼。虽然城楼没有箭楼那么坚固,但也是个可以居高临下射击的制高点。

而在布木布泰撤到正阳门的同时,又命人去控制了宣武、崇文二门,又让人控制了位于北京内城和外城城墙连接处的两座角楼,还派人去北京外城的七座城门上布了防。因此她就把北京外城这一圈给控制起来了!

虽然没有多少守军,但是蒙古人也没携带什么攻城器械,他们也不会攻城。只要通往北京外城的大门都关上了,他们也就不来打扰了。

所以布木布泰居然替康熙皇帝保住了半个北京城......只不过保住的是汉人和包衣奴才们居住的半个北京城!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