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4章 三年不战,五年平辽!(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在南京内城北面,紧挨着长江岸边的地方,有一座名曰狮子山的低矮山头,在狮子山巅有一座天下闻名烂尾楼,名叫阅江楼。这座阅江楼名为楼,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巨大的石砌基座,并没有看上去比较像楼的东西。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洪武皇帝修建阅江楼的时候,只修完个基座就不知怎么改主意了,也许是觉得花钱太多,没啥意思。于是就烂尾了,一烂就是好几百年。

不过高居在狮子山巅,立于其上,可以将长江东去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的阅江楼基座,却成了南京城内那群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今天狮子山巅的望江楼基座这里看来是来了大人物了,骑着高头大马的胸甲侍卫骑兵守住了通往山顶的阶梯,还竖起了一面刺着“禁止通行”四个字的大旗。

而在狮子山下的仪凤门内大街上,还停着一长串车马,还有衣甲鲜明的官兵护卫。现在正是饭点,这些官兵都在军官的指挥下以“领”(相当于连)为单位,整齐地席地而坐,拿出干粮就着从仪凤门内大街上的一间饭庄中买来的肉汤,吃得津津有味。

看来今日是有某位大员远行外放,有别的要人在狮子山上的阅江楼为他饯行。

再看阅江楼的基座上,不知什么搭建起了一个金顶大帐,帐篷边上还搭起了棚子,棚子里面是个移动厨房,几个厨子正在炉子边上忙着煎炒烹炸煮。一道道香气扑鼻的热菜被烹制出来,装好盘后,又由几个穿着交领短袄和马面裙的中年妇女用托盘捧着送进大帐篷里面。

帐篷之内,坐着不多几日,居中的就是朱和墭和杨起龙。两人都是一身崭新的黑色的棉布面料的交领长袍——这是织女宫的最新产品,是用硫化黑染色而成的棉布长袍。

这也是世界上“唯二”两件采用化学合成染料染色的衣裳......虽然黑色不是特别卖得上价的颜色,但这终究是个好的开始!

打横陪着朱和墭和杨起龙的则是杨紫云,今儿她穿了一身胭脂红的衣裙,上身一件红色短袄,下身一袭红色马面裙。艳丽的红色和她洁白如玉的肌肤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再加上她的美貌和凹凸有致的身段,到哪儿都是个吸引眼球的存在啊!

可惜今儿帐篷里面的两个男人对她这个尤物似乎没什么兴趣,从饯行的宴席开始,两人的话题就没离开过食盐、盐户、盐商、银号、银圆、银票、白丝、棉纱等等。

朱和墭派杨起龙这样的角色去江北当然是有大目标的!

而能称之为“大目标”的事物,当然不仅仅是一点盐税了。现在朱和墭的大目标只有两个,一是把江北、江南、浙江、江西四省的均田给搞成了。

第二就是把大明的银圆帝国搭建起来。

而要实现两个大目标都离不开杨起龙这个江北大总督的努力,特别是建立银圆帝国这档子事儿。

银圆帝国要想成功,当然是离不开大宗商品加持的......实际上西班牙人的白银帝国之所以能成事儿,也是因为有丝绸、瓷器、茶叶、白糖这些大宗国际贸易品的支撑。

毫不夸张的说,西班牙人之所以可以用白银买买买,就是因为可以用白银换到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糖。一旦中国不再出口,或是欧洲不再从中国进口这些东西,那么白银之锚也就不复存在了。

既然丝绸、瓷器、茶叶、白糖可以支撑起白银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那么朱和墭当然想用食盐、生丝、棉纱这几样大明国内的大宗商品把大明东银钱厂发行的银圆支楞起来。

而和生丝、棉纱相比,本就是官卖的食盐当然是最银圆最有利的支柱了。

“清妖康熙十年、十一年的盐税大概就有三百万两,其中淮盐占了一半以上......约有一百六七十万两之多!而淮盐的销售收入,估计在一千万两以上了。

起龙兄,孤给你三年时间,你一定要把所有的淮盐大宗交易都变成用银圆结算。另外,你还要用三年时间把江北省的均田给搞成了。

只要这两件大事都成了,咱们接下去就能用五年时间把清妖的老巢辽东给铲平了!这就叫‘三年不战,五年平辽’。”

朱和墭正在和杨起龙说着自己的计划——三年不战,五年平辽!

“三年不战?”杨起龙还是第一回听朱和墭说起这个,“大王,您的意思是从今年开始,往后三年咱们都不打仗?”

“对!”朱和墭说,“从今年六月算起,往后三年,咱们都不主动找人开战了......如果有人想找打,那孤家也是乐意奉陪的。”

“大王,”杨起龙道,“现在天下大势对咱们有利啊!”

朱和墭笑道:“赤壁之战前天下大势对曹操还有利呢!”他顿了顿,“起龙兄,咱们这两年是崛起太快了......根基打得不稳,就是靠着吴三桂发难的东风和糖药之利,打得康熙手忙脚乱。”

在没有朱和墭,没有糖药,没有“卡秋杀”火箭炮的历史上,吴三桂起兵之初也打出了摧枯拉朽的气势。

如果不是尚之信、耿精忠、郑经这三个帮手太稀松,光顾着自己人互掐,这江南的清军是挡不住他们三方合力的。

朱和墭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但康熙乱不等于咱们自己扎实啊!之前赢得那么轻松,其实是咱们和吴三桂二打一造成的。但是现在吴三桂已死,而吴应熊看起来已经稳住了吴周内部的局势。

这个吴应熊没有席卷天下之志,只想着维持天下三分,所以他必然会联清反明!

所以今后几年,咱们就得以一敌二了!如果不能把咱们手里的六个省真正治理好了,这个三国之势说不定也会和后汉三国一样,长久维持下去。”

杨起龙想了想,“不是还有吴应麒吗?他手里可还有一支大军呢!”

朱和墭摇摇头,冷笑道:“这个吴应麒也许不是袁谭,但也绝不是什么能席卷天下的英雄豪杰......他甚至还不如他老子吴三桂呢!”

......

开封府,满城皆素,死气沉沉。

吴应麒在康麻子败走之后,就顺理成章地进驻了这座中原名都,同时他还分出吴国贵、马宝两支大军西进河南府和陕州。准备将这两块肥肉先吞下肚子再说!

依着他的心思,和康麻子的和约不过是张废纸片,等他消化了刚刚夺下的河南州府,就挥军西进,拿下陕西和甘肃。

当年李自成不就是这样干的?在河南打败孙传庭后,他并没有马上打北京,而是西进陕西,在西安登基称帝后,才出陕西走山西一路杀向北京的。

这条路线看上去不错,他吴应麒也可以走走看,万一成功了呢?到时候他就是“吴自成”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吴应麒的预料,他以为自己可以当“吴自成”,却没想到上苍塞给他一个“袁谭的剧本”——他老爹吴三桂叫人给害了!

而这个杀爹仇人,多半就是他那个貌似忠厚的大哥吴应熊......这下吴应麒可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起兵攻打吴应熊吧,好像真的成了袁谭,回头让朱和墭这小子捡现成的。

承认吴应熊的领导地位吧......这家伙爹都杀,何况是兄弟?

所以吴应麒没了方向,就一直在开封府这里犹豫,而这一犹豫......他好像连袁谭都要没得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