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三章    请问,你想当皇帝吗?(求收藏,求推荐)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7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康熙皇帝打发施琅去福建,又派薛章去广东,还下了撤回福建总督的圣旨后,就开开心心去过年了。

今年虽然出了两桩让人不大开心的事情,但是康熙皇帝觉得自己还能应付,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啊!

所以年还是要开开心心过的!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就在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时,北京石虎胡同的建宁公主府内,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形势非常危急啊!

北京这边,康熙皇帝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几步妙棋走出,就已经稳住了广东那边的局面。

昨儿吴应熊又听说了康熙皇帝派施琅去福建整顿海军,让范承谟去当福建总督,还在南书房接见尚可喜的儿子尚可典的消息......这让吴应熊非常担心啊!

看这意思,康熙皇帝正在稳扎稳打,运用福建、广东两省的力量,逐步绞杀揭阳朱三太子的势力。

而朱三太子一完......他吴应熊的死期就到了!

因为那道该死的崇祯遗诏,已经将吴三桂和尚可喜、耿精忠给区分开来了。

到时候,康熙皇帝就能以勾结朱三太子为借口,单独对吴三桂用兵!

而尚可喜因为这次的“换藩事件”,绝不可能和吴三桂同气连枝,甚至还会猛踩吴三桂一脚。

耿精忠则会因为屯兵潮州的米思翰而选择和朝廷保持一致......所以吴三桂就得单独面对朝廷的巨大压力,这可就死路一条了。

吴三桂要是死了,吴应熊肯定也没有好下场!

而吴三桂如果下想死,那就必须在朱三太子死之前起兵造反,响应也好,各造各反也好,总之得从云贵两省打出去,怎么都得吃下四川、湖广,搞个三分天下。

可吴三桂怎么个搞法,吴应熊这个人质也必死无疑!

所以今儿大过年的,他也没心情吃席,而是和建宁公主、左春秋左军师、吴忠旗吴总管,还有莫名其妙成了吴门中人的陆仁义一起商量对策。

“也许......朱三太孙能打败平南王、米钦差、范制军、施军门他们呢?”

说这话的是陆仁义,他已经发现朱三太孙非常邪门了......好好的一个大毛贼,怎么一下就用兵如神了呢?还有那个诸葛军师也够邪门的,分明就是个跑江湖的算命先生,怎么一下就得了诸葛亮的衣钵真传了呢?

邪门成这样,没准真能把尚康熙、米思翰、范承谟和施琅一顿暴打!

吴应熊听了这话,则扭头看着自己的大军师左春秋,“左先生,您看这事儿......”

左春秋正掐指在算呢,听见吴应熊的话,皱着眉头道:“世子爷,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如果真的在广东搞成了,朝廷倒是有可能会倚重王爷......而王爷的身子骨又不大行了,皇上为免世子爷的兄弟即位,放世子爷南下也是有可能的。”

吴三桂这些日子正在装病......为了装得像一点,连吴应熊都没告诉。而且还装出一副“隐瞒病情”的样子,自己不露面,却对外宣办“偶感风寒”,同时还让二儿子吴应麒主持云南的军务政务。

这个吴应麒其实也没什么野心,和大哥吴应熊的关系也极好,也从没想过要夺嫡,而且他已经在名义上过继给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了。

不过这家伙出了名的莽撞,也没什么脑子,谁都知道他是头脑一热就要干蠢事儿的莽汉子。

吴三桂要真挂了让他当平西王,那就等于把平西王府变成了一个不知道啥时候就炸了的“不定时炸弹”......如果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再打下广东,那这家伙没准头脑一热,真的去辅佐朱三太子了。

要那样,康熙皇帝非哭晕了不可!

所以只要出现朱三太子大胜和吴三桂要完这两个条件,吴应熊没准真能活命!

“那......朱三太子能赢吗?”问这话的居然是建宁公主。

她虽然是皇太极的女儿,但是爹妈死的早,她十二岁就嫁给了吴应熊。还和吴应熊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感情还是很牢靠的,当然不希望吴应熊和自己的儿女都被康熙皇帝砍了。

吴应熊则扭头看着左春秋,左大军师还在那儿数手指算呢,越算眉头皱得越紧......也不知道是算不出来呢?还是算不出个好结果?

“军师,怎么样?”吴应熊有点急了,也不等左大军师算好,就先开口发问了。

左春秋也不算了,干脆就和吴应熊道:“世子爷,您要是信得过卑职,就派卑职南下一趟。”

陆仁义听左春秋这么一说,也跟了一把道:“世子爷,奴才是广东人,熟悉广东的风土人情,可以给军师带个路。”

吴应熊看了他俩一眼,未置可否,而是问左春秋道:“军师打算怎么坑尚可喜?”

左春秋笑道:“世子爷,尚可喜已经有人去坑了,不必卑职出马。卑职这次打算走一趟福建,去坑耿精忠!”

“坑耿精忠?”吴应熊似乎想到了什么,“对啊,你和耿精忠有旧.....他在北京时常常请你过府去谈论谶纬之学。对了,他找你到底谈论什么?”

左春秋笑道:“靖南王府中有一卷据说传自汉代图谶之书,说是光武帝所宣布的八十一图谶之一,上面有一句话,天子分身火耳。”

“什么意思?”吴应熊听得一头雾水。

“意思就是他耿精忠想当皇帝呗!”

“什么?”建宁公主差点给左春秋的话逗乐了,“他也想当皇帝?”

左春秋点点头道:“耿精忠虽未明言,但是这意思谁还不明白?”

建宁公主忽然扭头看着吴应熊,笑吟吟问:“额驸,你想不想当皇帝?”

“我,我,我......”吴应熊被老婆的话吓一跳,紧张地看着建宁公主,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我真不想!”

建宁公主看着一脸老实模样的丈夫,叹了口气道:“你不想,可皇上觉得你很想要他屁股底下那张椅子啊!”

......

“六比五,六比五......”

台湾,安平城堡面向大海的城墙上,已经换上了一身“孔子服”的延平郡王郑经,正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嘟囔着“六比五”。

这个“六比五”当然不是什么比赛的比分,而是原儒大学士会议中的学士比例。

郑经屁股后边还跟着两个手下,一个是陈永华,另一个是冯锡范。

这两位眉头都紧紧皱着,似乎都在苦苦思索。

忽然,郑经定住了脚步,缓缓转身,瞧着身后的二位,似乎在征求他们的意见。

冯锡范先开口说话:“大王,如果咱们能确保这六个大学士都是咱们的人,这倒也够了,只是其中的四席名义上是由邱辉和陈上川推荐的......”

郑经未置可否,又看了眼陈永华,陈永华道:“大王,糖药手榴锤已经试制成功了!

另外,江胜刚刚差人送了急报......鞑子皇帝把施琅派到福建当水师提督了,而且还让范承谟到福建来当总督了!”

郑经一听这两人要来,脸色也凝重起来了,看着陈永华,似乎在等着他的建议。

“大王,”陈永华道,“我们能举荐几个大学士根本无关紧要......如今真正要紧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漳州、泉州二府之地啊!”

郑经看着陈永华,脸上阴晴不定,“真的有可能?”

陈永华点点头,道:“只要尚可喜在广东兵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臣建议马上集结军队,再把他们偷偷运往厦门岛,以待时机!”

“那大学士的名额呢?”

陈永华摇摇头道:“此事无关紧要,且由他们去吧!”

郑经想了想,点点头道:“那好吧。既然如此......你就亲往厦门岛主持大局,让刘国轩也率领精兵走海路赴厦门!”郑家富三代郑经说道这里,咬了咬牙,“等时机成熟,孤也要去厦门岛......我郑氏兴亡,就在此一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