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7章 想大明、盼大明,大明来了更遭殃!(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哈哈哈,众卿家果然是公忠体国之臣,孤与父王,皆甚为欣慰!”朱和墭这话一出,黄宗羲和万斯大可真有点失望了!

“阿仔啊,”这个时候朱天王朱慈炯忽然开了口,算是让黄宗羲、万斯大又看到一点希望,“我们以后是不是要在南京城长住了?”

朱和墭点点头,笑道:“阿爸,南京城是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是咱大明的天子南都啊......这广州承天府虽好,但咱们以后也只能难得回去住一住,这长住之地,只能是南京了。”

朱天王点点头,“阿仔,那你得给我修个比广州平南王府还要富丽的王府......王府的名字就叫天王府吧!”他笑了笑,“为父当年在大南山上反清复明的时候,广东江湖上的英雄豪杰都管我叫天王朱的。我的王府,就叫天王府,如何啊?”

“好好好,就叫天王府!”朱和墭连连点头,南京城怎么能没有天王府呢?

况且诸葛三和都算好了——先有天王后有炮!

“炮”就是朱和墭,也许以后就叫“明炮武皇帝”了?不能叫“光武帝”啊,他又没“光剑”,只有各种“炮”。

而天王,那就是朱天王了!

所以朱和墭早就和朱天王说了,等到了南京,就封他老人家当天王,而朱和墭自己则会明年开始改用监国明王的名号。

这样一个明王、一个天王,就算吴三桂先入了北京城当了皇帝,大明这边也不输太多。

“阿爸,南京城内两江总督衙门的那块地皮不错,离皇城不远,去秦淮河玩耍也方便,周围的烟火气也足足的,可是个好去处......不如就在那儿给您起个天王府吧!”

“就这样,就这样......”朱天王道,“赶紧动工,我可等着住呢!”

“行。”朱和墭笑道,“先给您盖房子,您年纪大了,我这里还能再等等。”

朱天王点点头,“孝子孝子啊......阿仔,你的后宅是有点清冷了,是得好好选选。”

黄宗羲和万斯大一块儿叹了口气,心说:“你们俩这也算父慈子孝吧?”

朱和墭捋了捋胡子笑道:“阿爸,儿子我也不是很好女色的......倒是阿玲这段时间迷上了织丝纺纱,想在紫禁城里面搞个织女宫。如果搞成了,以后咱家的衣服就不必麻烦那几个织造衙门了。”

朱和墭现在可是创业达人,他办的可不是衙门式的商行和工厂,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资本主义企业。

在朱和墭这回北上南京之前,这批商行和工厂之最强的“东南西北内”五厂,全部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和员工持股,朱和墭还从邱家、郑家、于家和自己的学生中挑选了一批忠诚能干的青年,让他们和庞太监一起接管了“东南西北内”五厂,所以已经不怎么需要他参与管理了.

这五厂当中的东银钱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中央银行和官银号,实力自然是很强的。

而内火药厂生产的颗粒状黑火药和军用白糖独步天下。

南兵器厂的火箭炮、铁拳、手榴锤、小型臼炮等武器装备也都非常给力。

北酒厂的大明春酒、大明皇家御酒、大明香水竞争力更加强大,特别是香水,几乎没有对手,根本就是躺赚!

西厂则和臭鱼烂虾和各种大粪干上了,不仅成了大明最大的火硝供应商,而且还涉足鸟粪开采......挖出来就是银子啊!

五厂之中,除了由朱和墭其中掌握的北酒厂的香水业务已经迁来了南京,其余的厂子都把主要业务留在了广东。

不过朱和墭创业的脚步是不会停下的!

他手里还有核心技术!

一个是在广东黄埔岛上的试验工厂探索出来的白云石耐火砖、炼焦技术、石墨坩埚钢......他现在已经派人在应天府和太平府境内寻找铁矿、煤矿,一旦找到,就可以马上开始建设钢铁厂了。

第二个创业项目当然就是织女宫了!

朱和墭相信自己掌握的染料可以帮着织女宫的产品打出市场,顺便把江南的丝绸、棉布都带起来。

所以他办织女宫的目的,真的是进军纺织工业......

朱天王当然是相信儿子的,于是就扯开嗓门对底下的咨议官们道:“你们都听了......监国不好女色的,所以你们回头选来的织女一定要精通纺织,不能只看美色,一定要色艺双全!”

什么叫“色艺双全”?朱和墭听了都有点误会,赶紧嗯咳一声道:“诸位,织女宫只是小事情。但眼下有三件大事情要办!”

黄宗羲和万斯大终于也松了口气,现在总算可以讨论一点正经事了。

只听见朱和墭放沉语气道:“第一件大事就是均田!均田抑兼并乃是国之根本......现在广东的均田已经基本完成,福建还在继续,南直隶、江西、浙江还没有开始,但很快就要开始了!

第二件大事是兴学堂......渐废科举!

兴学堂一是为了有教无类,要人人都有书读,至少可以入蒙学读书习字,不至于当文盲。二是为了让民间天姿聪明之童,可以一步步的考入小学,升入中学,最后成为大学、军学、法术学、律学、医学、商学等诸学之生。

学堂大兴之后,取士之道当然也会为之一变......科举取士将会逐渐改为学堂取士、公吏考试和兵部推荐等诸多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以宽取士,以严用之!”

朱和墭的话说到这里,底下人这些咨议官,特别是来自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咨议官们都已经有点色变了。

一个均田,一个兴学堂废科举......要这么搞,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还这么混?

南直隶、浙江、江西的人口密度要比广东、福建高,而且那里的宗族也没有广东、福建那么紧密。

广东和福建的宗族其实还处于不断开拓当中——虽然他们已经把广东、福建开拓得差不多了,但南洋还大有可为!

所以这个时代广东、福建的宗族内部没那么“卷”,也就容易抱团。

土地宗族共有本就是常态,除了那些满清的官僚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大地主了——广东、福建那边争土地、争水源都靠宗族械斗,没有很强大背景的大地主拿什么去打?

而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主要考功名保住和侵占土地,不怎么依靠宗族,虽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族田、学田,但远没有广东、福建那么多。

所以均田抑兼并就是割他们的肉啊!

另外,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士大夫地主上升路子窄。不像现在的广东、福建,出了一堆军功贵族,而且出海的路还宽了。

他们就憋着劲儿想在科举上翻盘,把大明朝廷从广东人、福建人手里“考”过来!

可是这科举渐渐的就不考了......如果科举不考,改用学堂取士为主,那广东、福建的大学、军学、法术学、律学、医学、商学等诸学堂肯定不会比南直隶、浙江和江西少啊!

到时候官场上通过学堂上来的各省官员人数肯定差距不太大,而军功贵族又是福建、广东人多......

就在这时,朱和墭突然又说话了:“而第三件大事,则是要逐步推行一套新税制,要加强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间接税!”

还要加强征税!

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咨议官们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想大明、盼大明,大明来了更遭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