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3章 可不能抓了周赔光!(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大王,这份假的《儒门旬报》是七天前突然出现的,上面大部分的内容和真的《儒门旬报》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将咱们介绍均田补偿方案和文章换成了‘论乡贤’和‘论吴周均田’两文。锦衣卫的人在五天前就发现不对了,立即出动便衣缇骑抓了几个报童,并且找到了私印这份假《儒门旬报》的刻书作坊。不过抓到的雕版工都说不知道印的是假报,他们只是照着一份手抄的《儒门旬报》刻了版子......北镇抚司的审问后发现,这些雕版工只会照葫芦画瓢,其实是不识字的。”

正坐在一条大型沙船型的客舟里面向朱和墭汇报“假报纸”案进展情况的,是刚刚从南京赶到苏州吴县的锦衣卫指挥使庞思明。别看这位九千岁庞公公的这义子年纪轻轻,跟随朱和墭的时候才十六七岁,今年也才二十出头,但是却因为可靠和干练,以及一群小兄弟的帮衬,成了朱和墭的得力助手之一。从内火药厂的督公,到侍从处的侍卫长,再到锦衣卫指挥使,年纪轻轻就已经位极人臣了。这也就是在乱世,搁在太平年间,这年纪不知道有没有走出校园呢?

朱和墭一边听着庞思明的报告,一边捏着一份假的《儒门旬报》在瞧着,脸上多少还有点无奈——造假是不对的!虽然正版的《儒门旬报》印刷量有点小,定价也稍微高了一点。但也不能因此就印盗版来发卖,知识产权知道吗?这是犯法的!

另外,这份《儒门旬报》的问题已经不仅是盗版了,而是一份冒用了《儒门旬报》名称的“假报纸”了!

这思路......还真是绝了!

“老师,这份假报纸一定是清妖儒宗派来的间谍所为,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明年年初将要举行的会试大比,学生建议贴出画影图形,搜捕清妖间谍!”

提建议的是朱和墭的得意门生颜元,他现在还担任着朱和墭的侍从大臣兼侍卫长, 领着一群侍卫和侍从(侍卫是保镖,侍从是秘书)跟着朱和墭一块儿在微服私访。

“能抓到吗?”朱和墭看了一眼“小公公”。

“能!”庞思明道, “不过用不着画影图形, 只需秘密逮捕即可......臣派出的便衣缇骑本就是暗查密捕, 那几个幕后主谋应该还不知道他们的刻书作坊已经被缇骑控制了。。”

“干得好!”朱和墭笑着点点头,这一届的锦衣卫可不是明末那些吃干饭的锦衣卫了。其中的骨干都是造反出身, 那是提着脑袋干秘密工作的,水平就是不一样!

庞思明这个时候话锋一转,又道, “不过臣觉得那几个幕后主谋最好还是不要抓起来。”

“不抓?”朱和墭一愣,“为什么?”

庞思明又递上一张纸条,“大王,这是登州的蓬莱银号送来的。”

朱和墭接过纸条一看, 马上就笑了起来:“原来是周赔光来了......怪不得能想出那么绝的点子。这个人的确不能抓了,得想个办法让他回去继续辅佐康熙啊!”

朱和墭都把特务派到康熙的南书房里了,当然知道“周赔光”的雅号了。

抓了“周赔光”杀掉,这不是帮了康熙吗?

庞思明这个时候又道:“可是任凭他们这样宣传儒宗的歪理也不妥......”

朱和墭回头看着颜元,“易直, 你怎么看他们鼓吹的乡贤和吴周的均田?”

颜元道:“老师,学生以为乡贤本身没有什么。咱们这边搞完均田, 这土地无论是宗族所有,还是村社所有,都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土地的分包和蒙学乡校,这些人不就是乡贤吗?”

朱和墭点点头, “可不是嘛, 咱也没那么多官员可以派......康熙那边是皇权不下乡, 咱们的皇权最多到乡,下村入宗族是办不到的。”

皇权下乡下村是有成本的,朱和墭再怎么会经营, 也没法脱离当下的生产力搞钱。而当下的生产力只能支持官僚机构下乡, 下村入宗族的成本根本无法承担。

而且朱和墭的体系不仅包括官员,还有儒门,和儒官共管的官办大学、中学、小学......皇权下了乡,小学当然也要跟着下乡, 儒门也要跟着一起下乡。

另外, 官员、学校、儒门下乡的同时,新大明的司法、财政和监督体系,也要跟着一起向下扩张。

这是整个统治体系的膨胀, 成本有多高可想而知。虽然国家的税收和动员能力,也会同时膨胀,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前,乡村和宗族必然是自治的!

颜元又道:“不过咱们的村社、宗族自治和清妖的所谓乡贤完全不是一回事。咱们让村社、宗族自治,目的是让他们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并不是为了多收税。村长和族长也不是咱们指定的,而是村民和宗族中人自己推选的。

而且咱们同时还在推行人人有书读的义务教育......只要大家都识字了,都有机会考上乡小学、县中学、府书院和省里面的大学堂,那村社和宗族的头头们就不可能一手遮天。”

颜元思索着又道:“但是清妖的乡县却是配合着包税法一起实行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乡村土司!

清妖包出去的不仅是税,还有王法,还有乡兵,要不然包税人根本收不到税。而且清妖的包税是要明确包税人的,这就等于把一个乡的土地封给了一个人。时间一长,等到这些包税人势力养成了,清妖也就散架了。这种乡贤包税法,真的是在引鸩止渴。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收到不少银子,时间一久,呵呵......

至于吴周的均田法倒是比康熙的办法强了许多。臣这些日子研究了吴应熊的办法,发现他其实就把湖广一代无田、少田的农户分给了下面的功臣,让这些功臣派出子弟和家丁,领着他们去四川圈地开发。开出来的荒地再均给那些农户、子弟、家丁,同时又作为吴周那些功臣的封国。

虽然这也是在搞封建,但是湖广的贫户有了出路,四川的荒地也得以开垦,吴周的那些功臣也有了自己的封国,算是一举三得。吴应熊虽然是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但是为政倒还可以。

其实这套办法,咱们这里也有人在搞。福建那边这几年就不断有人被延平王府的人迁去台湾岛种甘蔗。”

朱和墭听完颜元的分析,轻轻点头道:“易直,你马上和庞思明一起回趟南京,去找黄宗羲,让他和他的弟子在《儒门旬报》上写文章批清妖的乡贤制。”说着他已经笑了起来,“周赔光到底是个书生,居然想和咱们评理......咱们有东林后继黄梨洲,讲理还讲不过他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狗头军师?”

“大王,那周赔光他们几个......”庞思明问。

“查!”朱和墭道,“但是不要打草惊蛇......重点查他们的钱是怎么走的?查清楚的了钱,就查清楚了人!查清楚人以后,想弄清他们想干什么就不困难了。搞清楚了他们想干什么,咱们就能给康麻子下点眼药了。”

庞思明道:“臣明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