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06章 大反派康熙来了,我们一起逃走吧!(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康熙提出的割让襄阳府的要求其实正中吴应熊的下怀!

襄阳,也就是吴应熊的襄京其实是用来抵御吴应麒东下的要塞。吴应熊因为害怕自己的好弟弟从西安起兵来抢自己的宝座,所以就把都城从江陵府迁到了襄阳府,来了个天子守国门防弟弟。

但是现在吴应麒的势力已经被瓦解了,而朱和墭的大军又攻入了湖广,眼看湖广就要不保!

在这种情况下再以襄阳为都城,简直就是蠢到家了。因为江陵、荆门两地只要丢一个,襄阳府城内的那些坛坛罐罐,那些依附于吴周王朝的人口,可就都撤不出来了。

而如今的吴周军政体制又是以“家丁府兵制”为基础的,其中家丁更是整个体制的核心。决定一个将领在吴周体系中地位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家丁的数量和精锐程度。

而吴应熊的地位同样是他拥有的家丁所决定的!

吴应熊的家丁继承自吴三桂,称为“夷丁卫”,人数三千......准确的说,并不是三千人,而是三千户。其核心就是从吴襄时代起就追随吴家的老家丁们的子孙!

作为传承了两三代的封建家兵,夷丁卫的这三千户所拥有的实际人数当然是远远大于三千的,差不多有两万四五千之众!

平均一下就是一户八口左右,平均的壮丁数目也就是两名。也就是说夷丁卫在极限情况下可以拿出六千精兵!

而这三千夷丁户都跟着吴应熊一块儿搬去了襄京,在朱和墭打过来之前,已经安排得舒舒服服了。

另外,襄阳府也是府兵重镇,周遭有上万个府兵户,人口足有七八万!

除了夷丁卫和襄阳府兵的人口之外,襄京这边还有一个管着工匠、皇家仆从、皇庄佃户、皇家马场的牧户的内务府。。这个内务府管着的人可就比夷丁卫多多了——吴周朝廷的火器、火药生产还有战马的养殖,都是由这个内务府掌握的。光是工匠户、牧户就有两三万户,人口数量超过十五万!

这十五万人,基本也呆在襄阳府境之内。

其实吴应熊的朝廷就是个山寨大清朝,家丁相当于八旗,府兵类似绿营,下面的将领就相当于大小旗主,再加上一个人多势众权大利厚的内务府, 基本上就齐活了。至于文官系统啥的,基本上就是拿来打杂和收税的。

而吴应熊直辖的, 夷丁卫、襄阳府兵、内务府, 如果不算主要摆在江陵府境内的那些皇庄, 这个夷丁卫、襄阳府兵和内务府所管的总人口约有二十五万!

这些人就是吴应麒的核心盘!

如果吴应麒要跑,那就一定得带着他们, 要不然就是个孤家寡“熊”,早晚让人逮了去剥皮吃肉!

而这二十五万人又不是游牧民族,把蒙古包一收拾, 赶着牛羊唱着歌就走了。

他们好不容易才在襄阳安顿下来,就想过安生日子,怎么肯说走就走?

所以吴应熊自己虽然已经溜去江陵了,还下达了迁移的旨意, 可是底下人就是磨磨蹭蹭的不肯动......直到康熙要来了!

大清的规矩大家都知道,再不跑就傻了!

所以当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八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亲率大军抵达襄阳府城北岸,早就被清军控制的樊城城南的汉水岸堤上时,看到的就是对岸人山人海, 扶老携幼, 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准备跟着吴应熊南下的“襄阳父老”。

策马站在岸堤上举目向南张望的康熙看见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就是一愣,然后脱口就问:“这,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看着跟刘皇叔携民渡江似的?”

早就已经抵达樊城的安亲王岳乐赶紧接过话题,马上躬身回答道:“皇上圣明,这些襄阳百姓就是要跟着吴应熊逃走的......吴应熊安排了船只, 先把通过水路把他们送去荆门, 然后再往江陵迁徙。”

“可他们为什么要逃呢?”康熙一脸不解, “吴应熊又不是什么明君,跟着他吃苦难道比当大清的百姓还好?”

康熙真的有点想不通!

他之前到西安的时候就接收了一座人都跑光了的空城, 连西安四周都空空荡荡的, 到现在西安城内都没有几个陕西人, 想吃个肉夹馍都没人会做!

这回到了襄阳怎么又是如此?

如果襄阳是朱和墭的地盘,大家跟着跑, 康熙也认了......可问题是襄阳是吴应熊的地盘啊!

康熙觉得自己不如朱和墭就算了, 怎么还不如吴应熊呢?

难道如今天下三国里面, 最坏的那个主子是他自己?

“这个......”岳乐听见这问题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明明一个大反派、大魔头,自己居然不知道, 自己还当自己是好人!

“万岁爷, ”还是明珠机灵, 马上就转移话题道,“吴应熊好像出了襄阳城了......咱们是不是该上桥了?”

原来康熙来襄阳的目的除了“收复失地”,就是要和吴应熊来一场长桥相会!

也就是在襄阳城和樊城之间的浮桥上和吴应熊来个“皇对皇”......他对即将开始的赤壁之战还是有点不放心,怕吴应熊这个“熊队友”坑了自己,所以就约了吴应熊出来见面。

康熙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吴应熊如果心里有鬼,那一定逃不过他那对布满血丝的火眼金睛。

想到这里,康熙就单骑匹马上了架在汉水上的长桥。

那边的吴应麒也是单骑匹马,而在他上桥的时候,汉水南岸的“百姓”却突然发生了一阵骚动,不知道谁带头嚷嚷了起来:“康麻子......康麻子在桥上,皇上您小心啊!”

这一带头不得了,汉水南岸等着上船的二十多万人都跟着咋呼起来了。

“皇上小心......”

“小心康麻子!”

“别叫康麻子害了!”

“康麻子最坏了!”

二十多万人一起咋呼,也没练过,不是齐声大喊,而是各种各样的声音交杂在了一起,汇合成了无比嘈杂的声浪。

但康熙还是听清了“康麻子”这三个字儿!

这麻颜一下子就铁青了,差一点就转身下桥去调兵“平乱”了。

好在吴应熊这个时候已经张开喉咙大声呼喊了:“康麻......玄烨!玄烨!”

玄烨?

直呼其名?

康熙听见吴应熊管自己叫“玄烨”又是一愣......自他记得事情开始,除了他爸爸顺治,他奶奶布木布泰,还有他母亲,谁也没当他的面直呼其名啊!

得避讳!

连“玄烨”两个字都不能随便写,现在让人直呼其名了!

而直呼他为“玄烨”的这个人,虽然是个大逆不道的反贼,康熙做梦都想把他捉了凌迟处死,但是现在他却只能还以僵硬的笑容,还在马背上冲那人招手:“姑父......一向安好?”

吴应熊已经到了康熙跟前,勒住马儿,也不下来磕头,而是笑着道:“好好好,都当了皇上了,怎么会不好。玄烨内侄,现在你是皇上,我也是皇上,这皇上见皇上应该怎么行礼?是互相免了大礼,还是一起下马互相三拜九叩?”

三拜九叩?康熙心说:“我可不大会,还算了吧......”

“还是互免吧!”康熙平了平气儿,又道,“姑父,朕的十五万大军已经到了,随时可以南下江陵,踏平赤壁!不知姑父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