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20章 明清相争,朝鲜要完!(拜大年,求月票)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康熙十七年八月初,朝鲜,汉城。

朝鲜王京汉城的街道......现在可是真是热闹的有点过头了!

不是繁华兴盛,而是各方势力都凑在一块儿造成的热得快要烧起来,闹得快要打起来的热闹!

自打康熙十五年时,大清盛京将军巴海亲率五千八旗天兵气势汹汹开进朝鲜王京之时起,朝鲜王国的躺平岁月,就算一去不复返了。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在巴海的五千八旗新军开进朝鲜之前,朝鲜国内执政的南人党正因为是否要起兵响应朱和墭而分为北伐派和稳健派,展开一轮党争!

没错,就是党争!

不是真的要北伐,北伐是这辈子都不敢的,但是北伐的嘴炮还是可以放一下的。

于是一群朝鲜国的大臣,就以“立即北伐好呢?还是以稳健北伐好呢?”为题材进行政治斗争了。

其中南人党的大儒尹鑴主张马上派人去南京联络大明监国明王,同时制造大量战车以对抗大清的骑兵。

而南人党的另一个巨头领议政许积则主张稳健观望。

但同时他也应该在靠近大清的边境地区构筑城池,以防备中国的乱局波及朝鲜。

另外,许积还提出设立军事指挥机构——体府,并且自任庆尚、全罗、忠清、京畿、江原五道都体察使,暗中整顿军备。

不过还没等这两派争出个所以然,巴海的五千八旗兵就气势汹汹地开过来了。

这可把王大妃金氏和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朝鲜国王李焞给吓坏了,还以为朝鲜要完了。。这娘俩也不听北伐派、稳健派吵吵了,赶紧让人收拾了金银细软就想逃跑——朝鲜他们也不要了,先逃到南京去再说吧!

要不是许积、尹鑴这两派南人党停止了吵吵,一起来拦着他们娘俩,朝鲜李氏王朝两年多以前就给巴海一不小心给灭掉了......

而在得知朝鲜王国差一点给自己灭掉后,巴海也惊出一身大汗——康熙让他来“保护”朝鲜免遭伪明侵略的,他要是手一抖把朝鲜灭掉了,回头怎么交代?

因为担心朝鲜被伪明灭掉,所以就先灭为上了?

差一点就灭了朝鲜的巴海,赶紧派儒宗大佬纳兰明珠去和朝鲜君臣好好说说......得让他们知道, 大清是好国,不是伪明那些不仁不义的邪恶国家。所以大清是不会灭亡朝鲜的, 朝鲜君臣还可以安心的当大王和搞党争的。

于是李焞又勉为其难的回宫当了两年多大王, 而朝鲜党争的题目也从要不要北伐变成了是信儒宗, 还是入儒门,又或者两边都不信, 继续玩理学。

当然了,之前主张北伐的尹鑴肯定失势下台。而他下台之后因为不甘心就此倒台,所以就联络上了来朝鲜传播儒门真道理的“斩人儒”, 加入了儒门。

而继续当权的许积,看到昔日的政治对手入了儒门,他马上就找上明珠,成了圣公门人。

另外, 已经在野多年的朝鲜理学大儒,西人党领袖宋时烈则继续坚持传统的“君子儒学”——既不能用剑砍人,也不能用棍子打人,得以理服人!

所以现在的朝鲜国内,其实是有三个以儒家派别来区分的朋党的。

只是宋时烈向来比较亲明, 所以对斩人儒们比较客气,就被新大明过来的那些儒学功力不大够瞧的斩人儒当成了自己人。

如果仅仅是这三派搞搞党争也没什么, 朝鲜王国已经这么搞了很多年了,不也这么苟延残喘下来了?

可是康熙对朝鲜还有别的要求呢!

就在朝鲜国王李焞和王大妃金氏回宫后不久,巴海和纳兰明珠就向他们娘俩宣读了康熙皇帝的圣旨。

康熙在诏书中要求朝鲜将海州港“租借”给大清国用于练兵和交通西洋,还宣布将在朝鲜设立监国衙门并且常驻大兵。

而且康熙还要求朝鲜加入十六国反明大同盟!

这下可真的是要完了!

因为加入反明同盟不仅意味着和大明这个昔日之“父国”成了敌人,而且还要和日本国、荷兰国、西班牙国成为盟邦......

这简直就是认敌为友、认贼为父, 还要和贼国、敌国一起去对付父国!

但是大清的五千天兵就在汉城城外, 而大明的军队还不知在何方?

于是活命要紧的朝鲜君臣只好向大清屈服,硬着头皮加入了十六国反明同盟,并且将海州交给了清军。

而加入同盟、出租海州还不算完......拎着棍子的“打人儒”, 穿着奇装异服, 长得也很凶恶的白夷, 还有箭袖长辫,趾高气扬的上国贵人们,都流水似的涌入朝鲜的国门, 挡都挡不住!

另外,康熙皇帝还一个劲儿地向朝鲜索要钱粮器械,甚至还给朝鲜派了“火枪差”, 要求朝鲜国每年向大清进献一万根滑膛枪的枪管......而且还要求质量上等,不易炸膛!

而且还一钱银子都不给......白要!

而在这种赤果果的压迫之下,朝鲜的有识之士当然有一种朝鲜要完的感觉了。不过他们也没本事奋起抗清,只得以身穿“孔子服”,腰悬“孔子剑”以示抗议。

虽然朝鲜国王早就遵照大清皇帝的旨意在康熙十六年五月的时候发布教令(朝鲜国王的旨意),禁止儒门在朝鲜的一切活动。

但是无奈下面的两班官员对于这道教令置之不理......对于布衣包帕,腰悬长剑的“斩人儒”都视而不见。

而且还以“需要进口明朝良铁打造枪管”为借口,私开贸易,准许明朝的商船入港,允许明朝的商人登岸,对于儒门弟子在朝鲜各地的活动,非但不加阻止,还积极参与其中。

儒门在朝鲜的势力,就如野火燎原一样,不可遏制。

一队从海州而来的清国骑士飞也似的入了汉城的城门,在城内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飞奔而过,马蹄上绑着的銮铃响过,那些朝鲜百姓都跌跌撞撞的四下走避,显得极为狼狈。

这些都是往来于海州清租界和汉城的大清朝鲜监国衙门的传骑......很有可能是来传达康熙谕旨的!

这哪里是朝鲜百姓可以招惹的?所以当先一匹走马上的骑士当然得意洋洋,看着朝鲜百姓的狼狈模样和朝鲜女百姓的露胸装,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正左顾右盼的时候,突然眼神一凝,看见了街道之旁的一所书院中走出来的一群身穿“孔子服”的家伙,正将手抄在宽大的衣袖里面,昂着头恶狠狠地看着他们。

传骑飞驰而过,并没有发生冲突,只是马上的清军传骑也还以最恶毒的眼神,还在心里骂了一句:“杀千刀的反贼......”

而底下的斩人儒中领头的一个,也用汉语大骂:“辫子奴,不得好死!”

这种场面,在汉城街头每天都在发生。大明的军队虽然还没有踏上朝鲜的土地,但是儒门子弟已经先一步来到了这里!

而现在大清帝国,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大清还没到烂到根子里的地步,这个国家通过这两年的新政改革,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元气......明清之间的斗争,随时有可能爆发起来!

而有一点恐怕是肯定的,明清之争如果大规模地发生在朝鲜半岛,那么朝鲜王国就要完了!

明清相争,朝鲜要完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