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2章 砍头不死真英雄!(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大清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日,江宁城的仪凤门外的龙江口码头上,已经聚集了一群顶戴袍褂俱全的人物。临时的彩画牌坊都已经安装最高的规格搭建了起来。从龙江口码头通往仪凤门的道路也已经撒上了黄土,路边的商铺全都大门紧闭。昔日繁华的街道上,现在只剩下了全副武装的八旗兵丁和跪在地上聊天的老百姓。

当然了,敢跪在八旗天兵身边聊天的老百姓也不真老百姓,而是宣威大将军岳乐、江宁将军额楚、两江总督麻勒吉、江宁织造郎中曹玺这些驻江宁的大清封疆重臣们动员来的高仿老百姓——不是驻防八旗和绿营兵的家眷,就是吃衙门饭的小官小吏,当然还有他们的眷属。

而这些江宁城内大员们之所以要动员那么多高仿老百姓来仪凤门外下跪,当然是为了恭迎那位“砍头不死”的大清小圣主康熙皇帝了。

康熙来了!

带着数万“精”(很精)兵,乘坐着二三百条长江水师的战船,已经到了江宁城外的长江江面上,就快进入秦淮河的龙江口了。

为了这次下江南,康熙真的是用足了心思。他不仅命令图海、施琅、卓布泰等人在不平等条约送到吴三桂手中前突然撤离武昌、汉阳。还严令他们不得直接撤往江宁,而是将船队停留在安庆府城外的江面上,等候由陆路撤离的康熙抵达。

而康熙本人则在王辅臣等人的保护下,也日夜兼程地赶赴安庆,只比图海、施琅、卓布泰等人晚到了一天。

在抵达安庆之后,康熙皇帝不顾旅途劳顿,立即就在安庆城墙上检阅三军,并且宣布了所以跟随他抵达江宁的包衣奴才和绿营奴隶,全都“抬一级”——绿营升包衣,包衣升汉军。

另外,原本的汉军,则一律抬入八旗满洲当满洲人,而原本的满洲人,三等侯以下,一人赏半个前程。

至于那些直接带兵的将领,更是人人都额外得了一份恩赏。

这可真是“三军败绩、人人有赏、皇恩浩荡”啊!

在放赏的同时,康熙还让自己的心腹米思翰出任安徽巡抚兼提督,还下旨将安徽布政使司从江宁府移到安庆府,置于米思翰的直接控制之下。

同时,康熙皇帝还下旨征用了安庆府城内所有的白糖、火硝、火药和铜铁打造的夜壶......在用这些东西打造了数千个“天雷壶”后,康熙皇帝才放心大胆地继续东进,并且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日抵达了江宁府城外的长江江面之上。

而就在康熙皇帝率领的船队缓缓驶入龙江口的时候,跪在龙江口码头到仪凤门之间的大路两边的高仿老百姓和真八旗兵们都等的有点无聊,居然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国事来了。

“喂,今儿来的皇上到底是哪位啊?是原来的裕王还是恭王?”

“是裕王,这次是裕王和先帝一起出征的,先帝让朱逆给斩了头,能在军前即位的就只有裕王了。”

“那恭王能答应?北京城可在他手里呢!”

“是啊,先帝好像还有个儿子......”

“可不是嘛,所以裕王才来江宁啊!这江宁城在明朝的时候可是南京应天府,是可以和北京顺天府分庭抗礼的!”

“哎哟,那不就是南北二清了?这可不行啊!西边还有吴三桂和朱逆呢!咱大清可不能分裂......”

“别胡说,哪有什么南北二清?”一个江宁驻防八旗的佐领实在听不下去了——这也就是高仿老百姓,要是真老百姓,都能逮了去杀头了,如果碰巧还是读书人,都可以搞一场文字狱了。

一个白胡子的高仿老百姓也不怕这个佐领,还凑上去低声动问:“那今儿咱们跪迎的皇上到底是哪位?”

“还哪位?有人说过换皇上了吗?”那佐领道,“今儿来的就是我大清当今圣主康熙爷!”

“胡说!怎么可能是康熙爷?康熙爷都给杀头了......前一阵子安亲王还给咱们发了麻衣白布,要给先帝爷戴孝!”

“也许是躺在棺材里来的吧?”边上又有个高仿老百姓插话。

“对对......不对啊,我没披麻戴孝啊!”

“我也没!”

“赶紧回去拿啊......”

那佐领看见一群高仿老百姓都要回去披麻戴孝了,赶紧阻止道:“披什么麻?戴什么孝?皇上没死......皇上砍头没死!”

“什么?砍头没死?”

“怎么可能?”

“一定是皇上会法术!”那个动问的白发“伪百姓”瞪大了眼睛,两个大拇指挑得高高儿的,“果然是真命天子!等会儿当真得好好瞅瞅!”

......

鞭炮齐鸣,鼓乐大作,那个“砍头没死”的康熙康麻子乘坐的御舟终于抵达了龙江口码头。

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对望一眼,都心里没底啊!

他们几个之前也信了江西传来的消息,以为康熙真的让朱和墭杀了。四个人当时抱头痛哭了一阵,就商量着要带孝出征,为康熙报仇。四个人还分了工,岳乐、额楚负责练兵,麻勒吉、曹玺负责后勤。另外,康熙皇帝的保姆的丈夫,江宁织造郎中曹玺还负责准备麻衣白布......

结果才把麻衣白布发下去,康熙皇帝亲笔的廷寄就没完没了地往江宁这边送了。

这些廷寄的笔迹看着倒是像康熙写的......但上面的语气看着不对,太软了,而且字数也太多,根本不是康熙皇帝的风格啊!

所以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都觉得不对,他们私底下反复商量后,都觉得康熙战死的消息是真的。而襄阳行在现在很可能在裕亲王福全的控制之下!

而福全出于某种目的,隐瞒了康熙皇帝的死讯,还让人冒充他的笔迹给地方上写廷寄。

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都是忠心耿耿的奴才,当然是忠康熙、忠大清的。所以他们四个商量好了,只要先帝的儿子不死,他们就得拥护他当皇上。福全、常宁两兄弟可以一起当摄政王,还可以让太皇太后或两宫皇太后(康熙的皇后和圣母皇太后那拉氏)垂帘听政......

四个人正下定决心要忠康熙先帝的时候,先帝已经弯腰踏步从船舱里面出来了。

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看见先帝站在御舟甲板上都是一愣!

看着挺像啊!

是真的先帝还是替身?

四个人也不给先帝磕头,而是忙不迭地掏出眼镜——他们都上了点年纪,难免有点老花眼,为了能看清楚一点,这两天都花重金请工匠替自己磨了水晶眼镜。

戴上眼镜仔细看了一会儿,岳乐、额楚、麻勒吉、曹玺他们四个终于知道康熙的厉害了——砍头都没砍死,算你狠!

既然厉害,那就赶紧跪下磕头称奴才吧。

“奴才岳乐,恭请皇上圣安!”

“奴才额楚,恭请皇上圣安!”

“奴才麻勒吉,恭请皇上圣安。”

“奴才曹玺,恭请皇上圣安......”

他们四个人一带头,后面一批身在江宁的大清文武官员就全都趴下磕头请安了。

康熙看见这大家都给自己跪了,心里面也大松口气儿。

虽然他已经准备好火并了,但是大清现在已经风雨飘摇,能保持内部的团结,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