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4章 割地求和之计!(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周培公、周公瑾,看名字好像只有一字之差,但现在出现在康熙眼前的这位周大军师,却没有一丝“高仿周公瑾”的风采。江东周郎嘛,应该是风流倜傥外加英姿勃发的。

可是眼前这位却土头灰脸的,而且看着还有点干枯,脸也晒得黑黑的,一点都“不周瑜”啊!

不过周培公和周公瑾最大的不同,还那副与生俱来的奴才相......周公瑾是不可能趴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还用一口奴才腔说什么“奴才周瑜”之类的话。

“周培公,图海的折子上说,你的才智不在诸葛三和、杨起龙之下,可以为朕出谋划策,替朕解了眼下的困局。”康熙手里捏着图海的奏折,眉头微微蹙着,看着有点伤心难过,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生死问题”而头疼,还是因为自己的好哥哥被人砍了脑袋而难过。

“回皇上的话,”周培公趴在地上回答道,“奴才的智谋也许不如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但是奴才对大清,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却是他们这两个逆贼不能比的。奴才只求皇上能给奴才一个鞍前马后为皇上效命的机会!”

真是忠心啊!康熙心说:“这样的话,诸葛三和和杨起龙是怎么都不会说的吧?”

“好!”康熙身子向前一探,“朕可以给你机会,只要你给朕出的计策真的好用,侍卫处和翰林院位子任你选,哪怕是六部的尚书、侍郎,朕都可以给你!将来还能让你当大学士,当议政大臣!”

“奴才叩谢天恩!”周培公先谢恩叩头,然后才道,“皇上,奴才的计策只有八个字:要救大清、先下江南!”

“嗯,”康熙眯着小眼睛,“说下去!”

“是,攘外必先安内,虽然皇上的内忧尚未显现,但是隐患却非常巨大。如果皇上不能抓住消弭内忧的关键,即便能在湖北继续和吴三桂周旋,一旦内忧爆发,一切都将成空。况且以吴三桂之善战,以吴军之勇猛,皇上即便守在襄阳,恐怕也守不了太久。而皇上消弭内忧的关键,就是把江南财赋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中。但如果让朱和墭抢先一步,夺下江南,那皇上的大势就去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康熙之前还想着要怎么让底下的臣子奴才相信自己还活着。现在被周培公一提醒,才想起来证明自己就是活的康熙的最好证据......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如果康熙不能把江南财赋之地拿在手里,让朱和墭抢到了江南的银子,康熙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一个穷光蛋的生死能有多重要?

但他马上又想起眼下清军在湖广、江西战场都遭遇惨败,吴三桂在湖广攻势迅猛,朱和墭在江西也一定会发起猛攻。而襄阳行在所能控制的兵力,除了襄阳城内的一万多人和施琅的水师,其余不是在前线抵挡吴三桂和朱和墭,就是忙着跑路......如果抛弃他们,只带着三四万人逃到江南,能不能压服岳乐这条“地头龙”都难说!

另外,大撤退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个不好就变成大崩溃,别不等康熙领着人逃出湖广,武昌、汉阳就先丢了。到时候还怎么下江南?

康熙地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周培公,你言之有理。可是朕......又该怎么下江南呢?朕的大军都陷在湖广、江西,如果都不要了,到了江南之后,朕凭什么在江南当主子?”

“皇上,吴三桂是不会拦着您下江南的。他现在本就够不着江南,拦着您只会便宜朱三太子那伙人。所以您只要派一使者去吴三桂处,表明愿意将襄阳、汉阳、安陆、武昌、黄州等地悉数奉上,他一定会让皇上的兵马安然撤离。说不定还会答应释放一些被俘的八旗兵......至于朱和墭,他手里没有长江水师,而且暂时也没占领九江府。所以只要动作够快,他也无可奈何。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儿——快!”

不得不说,周培公的计策果然是高明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割地求和之计!

历史上大清朝靠一条“割地计”,一条“赔款计”,哄退了多少帝国主义?

吴三桂再凶,还能凶过那些帝国主义?

康熙跃然而起,绕着撅着屁股跪在地上的周培公兜了一圈,一边兜圈子一边说:“好好......襄阳、汉阳、安陆、武昌、黄州朕都不要了!朕还可以把扣在襄阳的吴世霖还给吴应熊,只要吴三桂肯把被俘的八旗兵都还给朕,并且放朕的大军去江南就行!只是谁可以出使?”

“皇上!”熊赐履听到这话马上出班下跪,“洪文襄公的儿子洪士铭现正在行在,可以命他出使荆州。”

洪文襄公就是洪承畴了。洪承畴有个儿子名叫洪士铭,袭了父亲留下的三等阿达哈哈番,还在顺治十二年中了进士,不过这个官运实在不咋地,当来当去就是一个太常少卿。

而吴三桂和洪承畴关系不错,如果故人之子投靠过去......封个伯爵,再给个什么尚书、侍郎的恐怕没什么问题吧?

不过这个洪士铭对大清而言也不是什么值钱的货,投靠吴三桂也没什么,只要把割地求和的差事办妥了就行。

“好!”康熙一拍巴掌,“还缺个副使,有谁可去?”

“皇上,”王辅臣赶紧出班下跪道,“奴才的师爷汪士荣原是个西选官,和吴三桂的军师杨起龙、刘玄初有旧,可以让他去和杨起龙、刘玄初说说。杨起龙、刘玄初二人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一旦让朱三太子一方得到江南这块好地盘,那天下的油水就都归了姓朱的了。那个朱三太孙又特别能打,再让他尽有了天下的油水,这三分还怎么玩下去?”

康熙点点头,王辅臣的话虽然糙,但道理是对的。朱和墭用兵的水准也许不如吴三桂,但是这家伙和诸葛妖道都不讲武德,他们会琢磨妖法!

而且历史上那些玩妖法的反贼玩得都是障眼法,可这两位的妖法都是真妖法!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妖法还能推陈出新,还越来越妖......现在都妖上天了!这要是再有足够的银子,三分归一“妖”的日子还会远吗?

“好!”想到这里康熙已经下了决心,“宣洪士铭、汪士荣来见朕。

另外,再议一议河南、陕西的防务。湖北朕可以让给吴三桂,但是河南、陕西,朕必须要守住。现在陕西有莫洛和张勇,暂时还没有什么大问题。河南却有点空虚,不知道谁可以为朕去守备河南这块天下腹心之地?”

“皇上,”大学士明珠连忙出班下跪道,“奴才推荐一人,定可为朝廷守住中原腹心之地。”

“是谁?”康熙问。

明珠回答道:“是安亲王......皇上如果亲自坐镇江宁,那么安亲王就不必留守江宁了。而且除了他,如今国中还有谁可以抵挡吴三桂的北伐呢?”

“说得对!守中州非安亲王不可!”康熙满意地点点头。明珠说的这番话,当然是句句字字都说到了康熙皇帝心坎中去了。目前的形势下,如果不把安亲王岳乐这条“地头龙”哄走了,康熙搞不好就得和岳乐分银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