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68章 越来越像三国了(求月票,求订阅)

书名:活埋大清朝 作者:大罗罗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9

大明明王监国元年二月初,南京应天府。

这座在前明天倾之后就迅速衰败下来的东南第一城,从去年年底开始,就随着新大明的到来,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繁华起来。毫不夸张的说,这座城市就好像什么神奇的魔力一样,吸引这新大明半京四省之地的钱财、物资、人口,在过去的三四个月中,几乎每一天都有成群结队的“新南京人”或是乘船,或是坐车,又或是拖家带口地步行而来,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分子。

随着人口的聚集,热火朝天的大拆大建也开始了!

南京应天府在明朝的时候是一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而且还拥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大都会。城区面积极大,也修建了足够多的街区和房舍。但是在被大清朝统治了二十多年后,因为人口锐减,使得许多房屋无人维护,现在到处都是一片破败。只有内城的秦淮河沿岸稍微像样一点。

面对这座又大又破的都会,朱和墭当然祭出了先大拆再大建的办法。先把除秦淮河两岸地区之外的“城市荒地”都圈上,把里面不多的居民迁出来安置到秦淮河两岸。然后一边规划,一边拆除。

而南京皇城、天王府、新军大营、功臣坊、大学坊、织造坊、金银坊等大项目,还有应天府的河道疏通和道路修整工程,还有紫金山孝陵的修复工程,也都陆续开了工。

而为了给应天府的“大拆大建”配套,朱和墭还让人在应天府境内到处寻找粘土和石灰石,准备兴建水泥厂和红砖厂。

而这一系列的大工,自然也为汇集到应天府城的“新南京人”们提供了发家创业和养家糊口的机会。

也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活力!

如果不是应天府内城的大街上时不时会有马蹄的銮铃响过,然后就是传递紧急军报的军师府传骑从街道上一掠而过,这座东大都会中的居民们都要以为自己已经身处天下太平的安乐盛世了呢!

不过新南京的百姓们还是感到有些惊奇——这个新大明朝廷真的那么不差钱吗?一边还在和大清朝打仗,一边还在南京城内铺了那么大的摊子。听说广州那边的大工一点不比南京的少,而且还连着搞了两三年,一点结束的迹象都没有。

就在人们疑惑的目光当中,几名传骑飞马一路向东疾行,转眼就到了南京皇城外面西长安街上的军师府衙门。

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今儿正在军师府值班的右副军师左春秋急匆匆的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就朝着南京皇城的长安右门而去。

与此同时,还有两个小参谋一路小跑着出了军师府,朝着同在皇城大门外的中书丞相府和兵部而去了,还有三四个参谋干脆骑着马出了军师府,直奔秦淮河边的几处赐第而去!

......

左春秋请见的牌子递到朱和墭手里的时候,这位监国明王殿下正在南京皇城北面的北安门内大街旁的一处挂着“织女宫”牌匾的大院子里面,挑选色艺双馨的“织女”呢!

当然了,他挑人的标准还是手艺......至于什么脸蛋和身段什么的,他是没有要求的。

可南直隶和浙江各县的那群马屁官多会办事儿?南直隶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向来盛产丝绸、布匹,有的是会养蚕缫丝纺纱织布的“织女”,而且她们的手艺在那帮当官的看来都差不多......

不过朱和墭还是非常认真地面试这些从江南各地被选送来的“织女”,然后还得根据她们擅长的手艺分配她们去从事种桑、养蚕、缫丝、织丝、印染、成衣等各个工种。另外还一些来自中小丝商、绸缎商家里的小寡妇,则会被挑选出来,组成销售、研发、人事和财务部门。

朱和墭这次准备先搞一个丝绸全产业链......从种桑一直搞到服装设计、成衣生产和产品销售。

当然了,他搞这些不全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改进工艺,推动产业发展。

所谓的织女宫,实际上就是一个纺织研究所,或许也可以看成一个高科技的纺织公司。

而要改进工艺,当然得先摸清如今新大明丝绸产业链的技术底牌了。

而要摸清这些底牌可不大容易,因为各家各派都喜欢把自己的那点东西藏着掖着,也不欢迎朱和墭这种外来大资本的介入。

如果朱和墭要强令下面的桑户、蚕户、机户、丝商把技术交出来,恐怕是得不到真东西的。

所以他才琢磨出这么一个下策......通过把丝绸产业链中各行各业中懂行的寡妇“骗”进宫,把整个产业链“骗”到手!

然后先吃透,再改进。改进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和考察那些寡妇,看看她们当中谁比较有管理和经营的能力,谁比较合适搞技术......将来还可以把她们放出宫去,给她们“风投”和技术,帮她们搭建销售渠道和融资的渠道,支持她们创业,让她们为织女宫赚取大把的利润......

这可真是天才的想法啊!

看着一个个模样讨人喜欢,手艺似乎也不赖,脑子也挺机灵的江南女子,朱和墭真是有点佩服自己的智商了!

到底是能和莱布尼茨一起讨论微积分的天才,真是干什么都能有天才般的思路啊!

他正得意的时候,一个半个月前刚刚被选为织女宫女官的倪娘子莲步轻移,到了朱和墭跟前,行了个福礼。

这倪娘子只有二十来岁,松江府人士,原是个小绸缎商家里的童养媳。长成以后亭亭玉立,眉目如画,成了个极出色的美人儿。可是她的丈夫却早早的染病身亡,甚至都没长到可以圆房的年纪。

这么一美人,还是个小寡妇......门前是非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小寡妇看见朱大圣人,心中当然是喜欢的,所以未言先笑,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还怯怯地看了朱和墭几眼,看得她自己的脸都红了。

朱和墭看着她笑而不语,也有点着急,于是就开口发问:“倪阿妹,有什么事儿你快说啊!”

被他这么一提醒,这个宫廷女官才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殿下,右军师刚刚递了请见的牌子......加急!”

“什么?”朱和墭一愣,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加急?

“玲姐,”朱和墭扭头对刚刚封了织女宫贵妃的大波玲道,“你主持一下,孤家得去武英殿了!”

说完他就站起身,带着倪娘子和两个侍从武官,快步出了织女宫。

从织女宫到武英殿距离不近,当朱和墭抵达的时候,中书左丞相诸葛三和,中书右丞相于忠贤,兵部左尚书(陆军部尚书)苏勇,兵部右尚书陈上川都已经到了。

这些人看见朱和墭,就一块儿向他行了一礼,然后就听见左春秋第一个开口上奏:“禀明王殿下,臣刚刚接到江西六百里加急......吴三桂死了!”

“什么?吴三桂死了?”朱和墭一愣,“怎么死的?”

“被人毒死的!”诸葛三和沉着声道,“吴应熊说是咱们毒死了他爹......看来吴周是打算和咱们为敌了!”

朱和墭哼了一声:“老吴一死,二吴相争......这是拿了河北袁家的本子了!有意思,越来越像三国了!”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